玩转作文之七——作文模仿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作文指导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14-09-24 手机版


导读

模仿就是创作,只不过是创作的初始阶段。不管叶圣陶老先生如何反对,用模仿来进行教学都是广大教师最喜欢的方法,只是我们对此还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那就从我开始吧。

本文写于1993年,后来发表于《铁路基础教育》并于1999年通过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试验课题验收。

作文模仿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汤久长

“用筷子”是国粹,是国人的骄傲。不必说用筷人那几根手指配合之巧妙,也不必说用筷时力学原理运用之讲究,单看其在餐桌上手持双筷在盘中碗内夹取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轻、或重、或软、或硬的各类美味佳肴时的熟练动作、得意神态,就足以让外国佬钦佩不已了,至于那武林侠士以竹筷夹刀剑、夹流矢的绝活更是“大鼻子”们连想也不敢想的。

可是我们如果要问中国人是怎样学会用筷子的,不知诸君作何回答。

可以说,学习用筷子之前,没有一个人是先读过《用筷入门》、《用筷须知》《用筷之力学原理》之类的书的。

他们只要幕仿!

妈妈拿着筷子吃饭夹菜,孩子拿双筷子在盘里碗里胡戮。

妈妈没讲任何道理,只是比个样子说应该这样,并纠正了孩子的错误动作。

孩子模仿妈妈的样子拿筷,却极不顺手,只一会儿便又恢复了原来的错误动作,于是,妈妈再纠正(仍然没有讲任何道理),孩子再模仿。

如此反复了几次,孩子手里的筷子渐渐听话了,几天或几周后渐渐得心应手了。

于是,又一个用筷子吃饭的人造就出来了。

——就是如此简单!

妈妈成功了,妈妈是个好教师。

妈妈何以成功?

我认为妈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少有五点值得借鉴:

一、不故弄玄虚,将其教学内容玄化。

二、不贪多求全,将其教学目标拔高。

三、注重直观示范。

四、注重反复演练。

五、注重改错纠偏。

前两点是教学态度。

一切为师者都应以深入浅出为教学原则,“教导”、“教导”,善“教”者必须善“导”,而一切拉大旗作虎皮的作法均不为善“教”善“导”者所取。

一切为师者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制订恰当的“标高”,教三岁顽童用筷夹菜为恰当,教三岁顽童用筷夹刀剑、夹流矢为不当。

后三点是作法。

虽分三点叙述,实则围绕一个核心:模仿。

直观示范——提供模仿的样板。

反复演练——保证模仿的实践。

改错纠偏——巩固模仿的成果。

妈妈的这种以“模仿”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妨名之曰“模仿教学法”。

妈妈的成功正在于她恰当地运用模仿教学法。妈妈未见其教之劳,孩子未

见其学之苦,甚而至于让人感觉不到教学工作的进行。

妙哉!

由此,我想到了作文教学。

我们能不能将模仿教学法移植到作文教学中去呢?我们姑且大胆地称它为“作文模仿教学法”。

我们一边思考一边试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专门的心智技能是在某种专门的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心理学》伍棠棣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p111 )这里说的“专门的心智技能”就包括作文,而我们认为模仿正是“专门的认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

“教育学”告诉我们:“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首先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正确的练习方法;同时通过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练习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教育学》华中师院教育系等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P150-151)这已经很明朗地指出了模仿教学的关键。

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坚定了我们试验的信心,而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关于学骑自行车的妙论,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常青同志的教学实践又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保证。

魏先生说:“事实上,学生们骑自行车的能力,确实是自己练出来的。”并由此推演出如下结论:“老师一点不讲,学生靠自己实践,可能会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一点不实践,教师只靠自己讲,那么学生一定不可能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河南大学出版社P195一196)

常先生则更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一本专著,名之曰:《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

该书将作文中的若干问题分门别类地列出几百个“格”来,每格都有范例供学生研读、模仿,书后还有学生作业供教学参考。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做了下面一些尝试:

一、我们一改过去作文“如何如何难写,同学们一定要下苦功夫”的训诫,我们先明确地告诉学生:“你只要会说三句连贯的话,就具有了写作的基本素质。”我们也不将“大纲”上的要求一古脑地摆在学生面前,我们只根据需要设置我们的一堂课或一个练习。

我们要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说作文难,要学生下功夫,学生未必下功夫;说作文易,不要学生特别下苦功,学生未必不下苦功。这是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法。

二、精选样板。射箭要有靶,模仿要有样。照葫芦画瓢、精选“样板”是模仿教学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精选样板,其原则是:

1、规范,特征明显。

2、与中学生的思想、生活、情趣接近。

3、难易适中。

4、既注意课本内的,也注意课本外的;首先是课本内的。

三、循序渐进。既有远景规划(基本是大纲上某个年级的教学要求),也有近期目标(一步步的台阶训练);对于难度大的,要有分解“动作”。

其基本顺序是:仿句——仿段——仿结构——仿构思立意。

四、模仿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树样板——适当讲解或不讲解——学生仿作(求其像)——评改(纠其偏)——再仿作(巩固成果)。

请看:作文模仿教学法实践选例。

(一)仿句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知识如海洋,勤奋恰似海洋上的船一艘。

2、(泰山雨)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上。

——(作业本上的)错号不像画在纸上,到像画在脸上。

3、天是灰的,心是沉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4、山无水,如同人无眼睛,似乎少了灵性。

——人无志,如同鸟儿无羽毛,似乎少了精神。

这样的仿句练习是大量的、经常的,这是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如达.芬奇之画蛋)。教学目的应为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逐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不可急于求成追求一步到位。

(二)仿段

1、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朱自清.绿》)

——我曾吃过灵宝红红的大枣,甜滋滋的,以乎太干了。我又曾吃过新疆的葡萄,虽然甜酸各半,似乎又太水了。其余的呢,桃子太甜了,李子太涩了。

可以明显地看出仿作力不从心,但仍不失练习的意义。

2、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个少男少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到彼岸,世界上哪一条江河没有吞没过船只?况且是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瀚的海,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海。每个少男少女都是海中那花香鸟语的绿岛,装点着这片蓝蓝的世界。然而,绿岛也有被滚滚浪潮盖过的时候,可只有经过海水的洗礼,小岛上的花才更香,鸟才更多,小岛的风景才更迷人。

原文为五段,前四段从构思立意到语言笔法都很相似,第五段是结尾。练习时我们只给前两段,要求续写第三、四段,并写出结尾段。作前没有指导,但大多数学生都注意到了原作的特点,比如:每段以设问开头,用比喻抒情等。

仿段不仅是语言的训练,而且是下一步仿篇的准备,因此学生的着眼点就要由语言进一步扩大到语言间意思的集中连贯、写作技巧的运用方面了。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奋恰到好处”。京剧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工人炼钢要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一句话“过”与“不及”都不好。(《恰到好处》)

这段文字,抽出来,就是一篇完整的微型议论文,论点论据结论齐全。

由此,我们可知仿段在整个作文模仿教学法中的意义。另外,仿段可做为仿篇的分解动作。

(三)仿篇(仿结构安排、仿构思立意,仿写作技巧)

1、重读《荔枝蜜》,仿立意构思,一学生写了《野菊》。他先写:“我本不喜欢花卉,认为那都是娇嫩的俗流之物,然而,不久前,一束野菊却使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然后写两星期前姐姐郊游,带回一束野菊插入瓶中溢了满屋的清香,遂精神为之一振,却担心活不了几天。一星期过去了,当姐姐问:“好看吗”?“我”模棱两可地说“还可以”。当有一天把它忘在室外担心冻死的时候,第二天早晨却发现“它在寒风与满院落叶中高昂着头”,因而我由衷地赞叹:“真顽强!”野菊终于凋谢了,但当喝到清爽的菊花茶,我望着怀中飘浮着的片片嫩黄的花瓣,对野菊的敬佩之情就到了极点。

你看仿得像不像。这是一位慢班里的差生的习作,这篇习作后来发表在《绿野》杂志上。

2、读《天山景物记》写《XX景物记》,读《雨中登泰山》写《XX游记》,读《景泰蓝的制作》写《怎样蒸馒头》,读《反对党八股》写《克服个人主义》

——仿结构安排。(例略)

3、读《火刑》写《“中流砥柱”的传说》(材料出自《难老泉》)

——仿悬念的制造。请看一位学生的开头:

黄昏时分,火球似的太阳突然消失了,如墨的乌云布满天空,大风肆虐地摇撼着树木。老老少少近百口人在冷风中雕塑般静静地站着。所有的人都披麻戴孝悲痛而恭敬地低垂着头,人群中最前列七十多岁的老族长嘴唇颤抖着,混浊的老泪不断从刻满皱纹的脸上垂落。

悬念紧系读者心,艺术效果立现。

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仿写的例子,限于篇幅,只好就此打住。

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模仿教学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试验,其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反映是良好的,因而,我们认为仿写是学生学写作的重要途径,作文模仿教学法应是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研究、实践。

 

 汤久长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