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堂实录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2014-09-17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象与情合”、 “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文件)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 (一)作家介绍(幻灯片)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播放影音文件) 大家一定等得不耐烦了,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 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 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声音和感情的回 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四)课文分析 1、 意象理解(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部件——余光中) 何为意象?(生明确: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 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曰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 生:描绘了一个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走走停停、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幻灯片):丁香花图片 (幻灯片):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 生:回答如下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 2、主旨理解 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生讨论在纸上写,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政治诗(姑娘=我) 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出示幻灯片) 情绪:苦闷、彷徨 基调:困惑、幻灭 B、看成爱情诗未尚不可(幻灯片)(姑娘=姑娘) 情绪:失恋 基调:哀怨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幻灯片)(姑娘=理想)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基调:无奈 (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幻灯片) 答:朦胧、含蓄 (音乐美刚说) 除了丁香外,还采用哪些意想达到朦胧、含蓄? A、油纸伞 B、雨巷 (C、丁香) 意境:伤感、惆怅、无奈 (五)想象•探究 1、提问: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 (生讨论写纸上等待提问) 例:1、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原名《妻妾成群》,改后的名称作用:一株生命的花朵在红墙深院中逐渐枯萎,主题得到突出。 2、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环境如何?) 3、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4、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对比《回娘家》歌) 生明确:环境与情感抒发关系密切。“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提问:(分析环境特征)“雨巷”是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这两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湿、冷;巷:阴暗、狭窄、悠长等 (《木兰花》中“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一句就用得巧妙,以三月下个不停的雨水来比喻绵绵不绝的离愁,两句叠加,形象深切地表现出心中的悲伤之情,以雨写愁,也很巧妙。) 2、“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 板书: 象 情 与 由 情 境 合 生 (六)归纳小结(幻灯片)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业(幻灯片)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 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 同学们发挥想象,学写一首小诗《思念》。 最后:男女生分组背诵《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播放影音文件)在江涛的歌声《雨巷》中下课。 刘玉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