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学习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相关链接】

中国航天大事记

1、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2、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3、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4、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入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5、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6、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8、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年,中国共将26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9、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0、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11、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2、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I”通信卫星。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 

13、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14、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15、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16、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17、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8、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9、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1、2011年9月29日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22、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升空。

 23、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24、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成功发射搭载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的“神舟”十号飞船。

25、 2013年12月2日01时30分,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26、2014年8月19日11时15分,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可分辨地面1米大小的物体。

掌握下列词语:

耸入云天 翌年 扭转乾坤 横亘

【整体感知、探究交流】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主体和结尾,并简要说说各部分的作用。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2、在主体部分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长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种写法符合新闻的写作要求吗?

4、作者为什么要强调飞天路上横亘在科学家 面前的困难?

参考答案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主体和结尾,并简要说说各部分的作用。

提示: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4-26段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回顾中国航天研究史。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当时报道此事件的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27-30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提示: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在主体部分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提示: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3)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长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种写法符合新闻的写作要求吗?

   提示: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长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作者为什么要强调飞天路上横亘在科学家 面前的困难?

提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国在飞向太空的航程中的艰辛。尽管飞天路上困难重重,但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这样作者就委婉的赞扬了那些为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李炳新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