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手机版 | ||||
时 间:2010年4月20日 地 点:芜湖市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室4 执教者:孔贝诺老师(工业学校) 点评者:钟羽(教研员) 课前预习材料(屏幕显示) 问题一:请理出本课的提纲,按照“什么人什么事”的格式; 问题二:你读完这一段情节后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问题三:小说中设计了一个人物“李小二”,这个人物既没有什么本事,也和后面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关联,为什么在这里设计这么一个人物,他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问题四:林冲进得山神庙来,将一块大石头顶住了门,这块大石头的交待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用? 问题五:请读出小说中直接描写大雪的句子。 问题六:对大雪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还有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写别的东西衬托大雪,包括人的动作、人的感觉等,请找出这些句子。 问题七:这些环境或者说雪景的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问题八:请在小说中找一些关于林冲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段落,说说这些描写体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点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一样,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前预习,一要具体明确,忌泛泛要求;二要题题落实,忌有头无尾;三要将学生预习回答内容融入教师的教学语言;四要积极鼓励认真预习的学生:目的是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用语文的能力。】 师:中国有句俗话“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是因为《三国》讲的是权谋,老人读了心思阴郁,对健康不宜;《水浒》是一部讲强盗的书,少年人看了,学会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惹出许多是非来。 但是今天我们倒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水浒》,无论我们有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水浒的故事。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文化当中。《水浒》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有人概括为四个字“逼上梁山”或“官逼民反”。然而众多人物中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并不多,李逵上山就心情很愉快;王英本来就是强盗,上梁山是人生踏上了新台阶,不仅没有被逼,而且还是靠宋江推荐才从“小公司”进入梁山“大公司”;时迁是一个小毛贼,梁山是不要他的,他是经过个人的努力最后才实现做一个“强盗”的人生梦想; 生:(笑) 师:卢俊义本来是一个大地主,被吴用设计陷害,家破人亡只好到梁山落草,与其说被逼,不如说“被骗”。众多人物中,林冲可以说是最能体现“逼上梁山”这一主旨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林冲到底是怎么被“逼”上梁山的。 【点评:导入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点面结合,风趣幽默,最后归结为“逼上梁山”,好。】 师:大家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吗? 【点评:似缺少一句:“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生:(集体回答)情节、环境、人物。 师:好的,我们就按照这个顺序,从小说的情节开始。大家看屏幕,预习题的第一题其实就是要我们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请哪位同学来为我们理出小说的提纲? 生:(上黑板写出自己的提纲:林冲遇见李小二,陆谦设计害林冲,林冲看守草料场,差拨火烧草料场,林冲报仇杀陆谦。) 师:这个同学的提纲基本是合乎要求的,字数相等,条理清楚,很好地反映了小说的故事结构。但是有一个小问题,这里三次使用了“林冲”,两次使用了“草料场 ”,两次用到了“陆谦”,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他们换一种称呼避免这样的重复呢?我也拟了一个提纲,请大家看一下。 (屏幕显示) 林教头巧遇旧相识,陆虞侯索命牢城营。 贼差拨火烧草料场,豹子头雪恨山神庙。 师:在设计这个提纲时,我就考虑到避免重复,所以将第四句林冲改成“豹子头”,“差拨”是两个字,我给他加上一个“贼”字凑成三个字。我可以告诉同学们,一开始我的提纲第一句写的是“林教头他乡遇故知”,有老师给我提出来“李小二”算不上故知,最多是一个熟人,所以我改为“旧相识”。第四句“豹子头风雪山神庙”,老师指出,“风雪山神庙”太概括了,不具体,于是换成了“雪恨”。所以,大家今后在作文时要对自己的文章反复的修改、推敲,看看怎么才能表达得更好,我们学语文的乐趣就在这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然我的这个提纲我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因为平仄没有对好,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帮我改一改。 【点评:“大纲”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教师的生活、情感、经历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融洽师生关系,指导学习方法,陶冶学生情操。这里以“修改”为例,且联系学生作文,好。】 师:我想问问大家读到这一段情节有什么感受?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点评:“这一段”所指不明,且缺少铺陈语句。】 生:读后觉得非常紧张,为林冲捏了一把汗,很担心林冲的处境。最后到了林冲报仇雪恨的时候,我又觉得这一段情节写得很快意,出了一口气。 师: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林冲在小说里面是正面人物,我们读者都是和他站在一起的,当他遇到了危险,我们读者自然会感到紧张,小说中的情节将林冲置于危险之中,坏人一步步将林冲逼入绝境,最后林冲报仇雪恨了,这是一种压抑情绪的释放,所以会觉得很痛快。 生:我觉得情节很巧妙,无巧不成书吧,情节环环相扣,使得主人公能躲过一劫。 师:刚才我们听到同学们的阅读感受是“紧张”和“巧妙”。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小说情节的特点。 【点评:对学生发言,不能仅以“好”评价;要学会从“语文角度”评价,如某个词语“用得正确、生动、形象”、句子“表述流畅、语意连贯,中心突出”等,学生就会逐步知道什么叫做“学语文、用语文”。】 (屏幕显示) 特点一: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师:小说情节怎么才能紧张呢?这就要求作者在设计时候注意到情节的起伏,情节的发展起起伏伏,忽紧忽慢,这样才能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才能够抓住读者,使读者会跟随者小说中的人物欢喜悲伤。这是小说的高境界。那为什么会感到“巧妙”呢?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下预习题中的两个问题。 师:小说中设计了一个人物“李小二”,这个人物既没有什么本事,也和后面的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关联,为什么在这里设计这么一个人物,他和情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 生:李小二是一个配角,他是为了配合主人公展开情节的。 师:李小二在后面的情节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具体展开了什么情节呢? 生:李小二发觉陆谦等人很可疑,于是就告诉了林冲,林冲猜到了来的人就是陆谦,就买了尖刀去找陆谦报仇。 师:好,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林冲进得山神庙来,将一块大石头顶住了门,这块大石头的交待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用? 生:体现了林冲这个人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师:很好!大石头确实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这个作用在后面还会提到,请你再想想在后面的情节里还有没有这块大石头的存在?可能字面上没有出现,但是情节的发展中还是有的? 生:大石头把门堵死了,陆谦等人就进不来了。 师:为什么作者不让陆谦等人进来呢? 生:陆谦一进来和林冲见面,林冲就要直接报仇,我们读者就不能了解到陆谦怎么密谋害林冲的了。而且林冲杀差拨就没有道理了。 师:很好!这块大石头确实作用非凡,一方面小说发展到这里需要对读者交待陆谦、差拨怎样设计陷害林冲的;另一方面,林冲听到他们的对话,愤怒被激化到顶点,推动情节达到高潮。试想如果没有这块大石头,陆谦三人推门进来正好和林冲撞个正着,虽然林冲也会报仇。但是第一,读者对于整个设计陷害林冲的过程不清楚,第二,也不能将林冲以及读者的阅读情绪充分调动起来,缺少推动情节进入高潮的动力。我们可以细细读一下那一段对话,陆谦一伙是多么残忍可恶。林冲听到这么一席话怎么会不怒从心头起! 【点评:这里应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以回归文本,调适节奏。】 师:大家看李小二这个人物的设计是别具匠心的,这块大石头的设计也是非常巧妙的,它们在情节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典型的“伏应手法”。所谓的“伏应手法”指后面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在前边要有伏笔,前边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在后边要有交代,有照应,这样就使整个情节结构严谨细密。这就是我要讲的小说情节的第二个特点:前呼后应,严丝合缝。请大家记住小说情节的这两个特点。 【点评:仅仅“记住”是不够的,要督促学生在笔记本或书本上“写下来”。】 (屏幕显示) 特点二:前呼后应,严丝合缝。 师:看完了情节我们再来看看一般会被我们忽视的小说另外一个要素——环境描写。请大家找出并读出小说中描写大雪的句子。 生:(找到直接描写风雪的有三处,读) P90:“正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P91:“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P92:“仍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师:同学们预习得好。那么除了直接描写大雪,小说中还有从侧面描写衬托风雪的。所谓侧面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感受等写大雪,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段落。 生:(找出侧面描写的段落,读) P91:“(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P91:“向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P92:“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炭火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没了。”用环境来衬托风雪大。“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把上盖的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通过人物的动作、感觉来衬托风雪大。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描写,重点看一下这几个句子中的重点词句。 (屏幕显示:卷下、碎琼乱玉、紧、迤逦背着) 卷下:风夹着雪,在空中打转,呼啸而来。 碎琼乱玉:玉石是晶莹剔透的,这里是形容冰,这一句不仅是写形也是写声,我们仿佛能听到林冲踏在冰雪上的声音。 紧: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称赞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紧”是形容雪下得急迫,写密度之大,节奏之快,而且风大雪急才会觉得“紧”,叫人喘不过气来。更重要的是,它还隐含了人物此时的内心感受——林冲对周围险恶环境的独特感受,同时还烘托了气氛——那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只一个“紧”字便使境界全出。文中两处写雪“紧”不仅是雪紧,也是情节之紧,情势的危急。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迤逦:曲折蜿蜒,此处是写北风之大,以至于直行前进都很困难,风夹着雪,吹得人睁不开眼,只能背着风,曲折前进。 【点评:这些重点词语的讲解,要落实在学生的笔记中、书本上,才有作用。否则会很快忘记。对“紧”字的品味,可置换一些词语,带领学生读一读,品一品,如“那雪正下得大”、“那雪正下得密”、“那雪正下得急”等等,好处是:紧扣词语,回归文本;听读结合,加深体会;活跃气氛,舒缓节奏等。】 师:这些环境或者说雪景的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师:具体说说什么气氛? 生:寒冷的、危机四伏的紧张气氛,还有林冲孤独凄惨的命运也在这种环境中表现出来。 生:大雪为故事的发生和展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背景。 师:你所说的环境背景是指什么?大雪对于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有什么用处呢? 生:因为下雪林冲的草房倒掉,他只能到山神庙里去,如果不是下雪他就不会去山神庙,就不会遇到陆谦,那也就没法报仇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说到了点子上。我认为这段环境描写主要有下面三个作用。 (屏幕显示:烘托气氛、暗示情节、推动情节) 师:我们先看看烘托气氛。小说中环境描写对于情节发展有烘托、渲染作用,俗话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风雪在故事中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也暗示了情节,两次写雪下得紧,不仅是雪紧,也是林冲处境越发严峻,而林冲却全然不知。还能推动情节发展。风雪下得紧,天气寒冷,破屋压倒,这才会去出门买酒御寒,出门之后才会发现山神庙。如果不是大雪,没有出门说不定就压在草厅里了。如果不是大雪,草屋就未必会倒,也不能有后面的情节。如果不是大雪,陆谦三人也不会到山神庙躲避,直接在草料场等着林冲被烧死去捡骨头了。 师:请大家根据老师说的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有条理有内容。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小说的人物主人公林冲。有人说,在众多的水浒英雄中,现代女性最爱的人就是林冲;不会爱李逵,因为太鲁莽;不会爱武松,因为太刚烈;也不会爱宋江,因为他什么武功也不会,保护不了女性。为什么爱林冲呢?我们就要来进行分析。传统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无非是外貌、动作、语言。林冲长什么样呢? (屏幕显示) “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师:林冲的绰号叫做“豹子头”,不仅长得像张飞,所使的兵器也是和张飞一样“丈八蛇矛”。兵器和人物性格是有一定关联的,我们不能想像李逵使用宝剑是什么样。 生:(笑) 师:然而林冲的性格却实在和张飞相去甚远,有人说林冲是貌似张飞,身手似赵云,性格如刘备。文本中作者没有对林冲进行相貌描写,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林冲怎样的个性特点? 生:小说最后一段写林冲杀三个人的动作,表现了林冲的英勇性格。 师:你说的不错,请读一读这一段,林冲这一段才像个“好汉”,大家看他杀三个人动作是不同的,为什么用刀剜陆谦的心?为什么不用枪,不砍头,要剜心呢?前文里面写林冲听了李小二报告后,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这把刀就是为你陆谦准备的。我林冲对你陆谦有恩,你却恩将仇报,我看看你的心有多么黑!这段很精彩哦。还有吗? 生:P91:看到草厅破漏,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体现了林冲的细心。P91:林冲离开草料场去买酒,这一段描写中有几个动作,体现了林冲性格是细心谨慎的。 【点评:应要求学生读一读,把主要词语圈下来:“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恐怕火盆内有炭火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没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门旁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师:难道林冲就仅仅是一个细心的人吗?这就是他性格的全部吗? 生:林冲也是一个性格冲动的人,李小二说他是“摸不着就杀人放火”,他听说陆谦来害他就买了刀去杀陆谦,说明他很冲动。在山神庙中他报仇的那段一口气杀了三个人也体现了他性格的这一方面。 师:刚才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关于林冲的动作描写,说到了林冲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勇猛,二是细心谨慎。但是还不够全面。我是这样总结林冲性格的,我认为林冲性格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屏幕显示:软弱糊涂、委曲求全、小心谨慎、刚强果断) 师:高俅的儿子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林冲举拳要打,可见到那人是高衙内,举起的拳头没有敢落下,这一节上看,满身本事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甚至不如“三寸丁”武大郎。为什么说他糊涂呢?且看P88林冲对李小二夫妇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于害他到这步田地的高俅,林冲仍然称其为“高太尉”。前文里面在白虎节堂林冲甚至称高俅为“恩相”,对于是谁害了自己,该恨谁他不知道,他最恨的是陆谦,而陆谦是主谋吗? 生:不是,是高俅。 师:P91,看到草厅破漏,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林冲是要在这里长期打算的。路过山神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林冲是好汉中少有的有敬畏心的,他指望神明庇佑什么呢?能早日回家和妻子团聚。宋时经常有大赦天下,那么逢到大赦,林冲就可以回家了,所以,他安心的在牢城营忍耐着。再看P91,林冲离开草料场去买酒,这一段描写中有几个动作“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草料场地处偏远,草厅里更没什么值得锁的东西,但林冲依然把它锁上。P92,见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炭火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没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门旁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些动作细节都体现了林冲小心谨慎的性格。 然而林冲的性格也有刚烈的一面,譬如他买了解腕尖刀去寻仇,山神庙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枪结果了差拨,一枪搠倒了富安,解腕尖刀剜出陆谦的人心。快意恩仇!读者读到这里憋在心中一口恶气总算出来了。这一刻林冲的性格中的刚烈得以彰显出来。 师:大家读《水浒》小说或看电视剧,一定知道,林冲杀了三个仇人后,连夜奔去的不是梁山,而是柴进庄上。柴进又修书引荐他去投梁山,来到梁山之后又经历了王伦嫉贤妒能百般刁难,直到晁盖上山,林冲火并王伦,其性格又经历了一次压抑到释放的过程。所以说人物性格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的,甚至是反复的,这一点在林冲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正因为这样,林冲成为《水浒》中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形象。 【点评:对林冲形象分析,能扣住文本,比较细致。但也有一个缺憾:没有总体照应导入语中的“逼上梁山”,没有具体回答为什么“现代女性独爱林冲”。林冲为什么委曲求全、小心谨慎?就是他爱家庭、爱妻子,有一份好工作,从未想过“上梁山”;或者说林冲爱家庭、爱妻子,有一份好工作,因此处处委曲求全、小心谨慎。这样的人当然是现代女性喜爱的,况且武艺高强。这样的人最后还是“上梁山”,可见当时的社会对林冲的“逼”到了何种程度!】 师:最后大家请记下今天的作业。 (屏幕显示) 阅读小说《水浒》关于林冲的章节,写一篇“林冲小传”,放在自己的空间里,请同学们互相给出评价,看谁的文章点击数最多,评价最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水浒》的这个章节,就是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阅读方法——“精读”。其实我们不少人爱读小说,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读的是情节,这是较浅层次的阅读,希望能通过这一个章节的学习让大家能学会精读的方法,就是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要知道如何品鉴小说情节,理解情节设计的用意,关注到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从环境描写中体会它所渲染的气氛,能读懂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喜欢上《水浒》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并能主动地认真地去读一读它,我想大家是会有自己的收获的。 (下课) 赵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