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体味诗歌(论坛精华帖)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34 

锡南高级中学 季春燕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个人壮志遭遇,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的多,诗歌的味则太淡,讲的少,味是浓了,只怕学生体会不透。由此看来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无疑是挖掘诗歌意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利用图片,再现形象,用心描绘意境。 

诗歌之写作手法有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解诗歌“景语”中所蕴涵的“情语”,将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如果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景物调动学生的联想,那么将比较容易地体味诗歌的感情、意境。以《扬洲慢。淮左名都》为例,在教这课书时,可设计一组画面: 

1“春风十里”棗画面春暖花开,莺飞草长. 

2“尽荠麦青青”棗西风萧瑟,荒无人烟 

3“废池乔木”棗废墟乱石,枯枝败叶。 

4二十四桥景致(有人观赏); 

5二十四桥景致(无人观赏)。 

通过1与2、3画面的对比,突出景色的荒凉,体会作者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慨;4、5画面以往昔的繁盛,反衬今日的萧条,体会作者无限的伤感,在此基础上加上教师的讲解,诗的意境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油然而生。 

像这一类触景生情、情由景生的诗歌,如果单纯讲解,学生缺少感性理解,往往没有切身体会,无法与作者引起共鸣,利用图象帮助学生再现诗人所见,仿佛身临其境,由此来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二、借助声音,配乐朗诵,用心感受诗歌。 

高中第四册专门有诗歌单元,这是高中阶段书本中第一次出现诗歌。上好这一单元的课,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但有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致恰达耶夫》涉及社会背景、作者思想发展阶段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学生对此又不很熟悉,在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体味诗歌意境这一点上,借助录音带无疑是一条捷径。课前准备好童自荣、丁建华朗诵该诗的磁带。先让学生细读诗歌初步体味,然后听录音进一步体味,学生讨论:听出该诗体现怎样的心情。这之后教师点拨,这些心情在文中怎样体现,引导学生脱离录音从文字上去分析。分析完后,再听录音,尽量模仿名家朗诵并化为自身体验,达到深入体会用心感受的目的。在这一节课中,录音带起了桥梁作用,一方面在开始时把学生带入诗歌意境,一方面在结束时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融为一体,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诗歌是需要多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的朗读,现代诗特别是抒情诗,却尤其需要多读,这便使多媒体发挥了用武之地。由于采用艺术化的朗读,鲜明的表达出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不仅能省去教师由于无法尽情表达而产生的教学困难,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全诗的感情变化中掌握诗的情感脉络,为学生用心感受诗歌留下广阔地思维空间,在丰富的诗情中受到陶冶。 

三、声像结合,烘托气氛,用心体会诗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对大堰河赞美和怀念的真挚感情,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乳儿对乳母进而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文中直接抒情的部分,可借助名家朗诵体会,回忆乳母的片段可用画面展现。授课时由“纷纷扬扬的下雪天,囚系的乳儿”的画面导入,同时打出字幕“我是在一种冷漠的环镜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让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氛围当中。在讲课过程中,将课文的画面再现于屏幕:“大堰河之墓”、“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呆呆的看着檐头我不认识的‘天伦叙乐’的匾”、“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他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随着画面的展开同时播放录音,呈现电视诗歌的效果。学生听得到、看得到,触景生情,仿佛自己是年幼的艾青,感受到乳母的爱,感受到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爱。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对比之下,自然能体会后文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 

阅读诗歌,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要想在诗歌教学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多媒体无疑能助一臂之力。诗歌是需用心读的,利用录音,可弥补读上的不足;诗歌是需用心体会的,可借助图像增加感性认识;声像结合,更是相得益彰,学生将很快进入诗歌意境。如此看来,多媒体对优化诗歌教学作用不小呢。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