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第十一课 游褒禅山记

【自主学习】

1、注音

庐冢(zhǒng)  窈 (yǎo) 然  瑰(guī) 怪  相 (x iàng) 之

2、古今异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专门研究学问的人)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等到到了;今义: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非同平常,不同平常;今义:特别、很)

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对这件事;今义:表示顺承的连同)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一词多义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指“古之人”)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指作者本人)

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的)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那些)

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诘)



独其为文犹可识(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代词,这)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议论或叙述的开端)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了”)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介词.因为)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相当于“而”,表并列)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当于“而”,表目的)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介词,对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词,在)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介词,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介词,可以不译)

于是余有叹焉(介词,对)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动词,观看、观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名词,看到的景物)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命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识其本名)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独其为文犹叫识,曰“花山”(动词,有)

  于人为可讥(动词,是)



非常之观(形容词,平常、寻常)

 常在于险远(副词,常常)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连词,然而)

4、词类活用

  始舍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词用作动词,弄错)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常在于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遥远的地方)

  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用作名词,到的人)

5、文言句式

  (I)判断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表判断)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始舍于其址“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动词“随”后省略宾语“之”)

  有碑仆道(“仆”后而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在”)

 6、作者作品

    王安石(102l ——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生前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死后谥号文,也称王文公。北宋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改革政治,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提倡古文运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但也不忽视艺术技巧的运用。他的政论文分析犀利,态度鲜明,议论宏大,笔力雄健.形成锋利峭拔的艺术风格。杂记如本文,把记游和说理结合得紧密自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寄寓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他的诗歌创作,内容多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表现形式多用散体句法,好发议论,用字遒劲。他的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7、文体知识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存宋仁宗至至和元年(1054 )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记结合的游记。叙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沦,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这与王安石后来不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合作探究】

1、文中写游后洞,用墨如泼;写游前洞,惜墨如金,这是为什么?  

对于作者而言,前洞既不是“游”的重点,也不是借题发挥的依据,不过是为写游后洞作一小小的铺垫而已,所以一笔带过。然后专写游后洞,先伏下一句,说后洞深不叫测,虽“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接下来也并没有费多少笔墨去记述后洞的奇景,只笼统地说了三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然后从这一点生发开去,由于有“怠而欲出者”,便在既出之后产生了“怠”和“悔”,而“怠”和“悔”的内容乃是“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只是思想上产生“怠”心便半途而废,并非客观上无照明之火或主观上力尽计穷,自然“不得极夫游之乐”。这一切,都是为下文发议论埋下的伏笔。由此可见,记游文应注意选材、剪裁,做到详略得当。    

2、第三段议论是怎样引出的?可分几层?

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用一个“叹”和前文的“悔”相照应,以古人“往往有得”的事例,联系到游洞之事,很自然地引出议论。可分五层。

3、第四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作者认为治学不应盲从轻信,以|讹传讹,而应“深思慎取”。    

4、文章在第三段进行了议论,第四段又回顾看到“仆碑”一事,并发表意见,这是否多余?

不多余。第四段就笫一段发现“仆碑”一事发表意见,提出“深思”和“慎取”,“深思”不仅指深思熟虑,也包括独立思考;因为作者要通过“深思”来纠正以讹传讹的现象,可见不是  一般的“思’,而是不人云亦云,不见风使舵;“慎取”则是指深思之后还得有明辨是非、善于抉择、何去何从的能力。这段是前一段的补充,提一神是一致的。出在有“志”“力”“物”外,还得“深心慎取”。这两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即都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内因是主宰,又有外在联系,都是此次游山的心得体会。

5、本文借记游而大发议论,这种写法的原因何在?

    古人写游记,常用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单纯描画所见,如《徐霞客游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一是于所见之中,兼写一些因所见而引发的感慨,如杨士奇的《游东山记》,末尾说到“人生聚散靡常”等。荊公此文则大不相同,记游部分轻捕淡写,一掠而过,议沦的话题却说得很重。与一般游记相比.这种写法的重点是有所“悟”,所以,无妨称之为“变格”。对于这样的不同寻常,我们可从两方面看:一是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这样写好不好。这又可以从两方面去推求:一是作者生活的时代,二是作者的为人。先说时代,宋代是理学盛行的时代。宋儒喜因事及理.这不只常见于文,也见于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为有源头活水来。”再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写的另一个由来是作者的为人。荊公为人,才高志大,有见识,有魄力,无论是治学还是建功立业,都要求登峰造极。他的《忆昨诗示诸外弟》云:‘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乘闲弄笔戏春色,脱咯不省旁人讥。”本文是作34岁时所作,他拜相在51岁,这篇游记中的议论,正是他壮志未酬的真实反映。写此文后1 8 年,他掌政了,果然就像文中所说,“尽吾志也”“可以无悔矣”。像这样的为人,在游记中发一点议论,就不足为奇了。

【课堂练习】

1.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窈 (yǎ0) 然    何可胜 (shèng) 道    浮图(tú)     瑰 (guī) 怪

  B褒禅(chán)     咎(Jiù) 其欲出者    音谬(mīù)    梵 (fán) 语

  C好 (hào) 游者  有碑仆 (pū) 道    庐冢(zhǒng)    懈怠(dài)

  D慎 (shèn)取    无物以相 (xiàng) 之    王回深父(fù)    昏惑(huò)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B不得极 (尽情享受) 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 (探求问题) 之深而无不在也

  C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 (从旁边) 侧出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D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象)

    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夷(平坦)以近,则游者众

  B则或咎(过失)其欲出者

  C又以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

  D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然视其左右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

  A.两个“其”字意思相同,两个“盖”字意思相同。

  B.两个“其”字意思不同.两个“盖”字意思不同。

  C.两个“其”字意思不同,两个“盖”字意思相同。

  D.两个“其”字意思相同.两个“盖”字意思不同。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 (    )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有怠而欲出者

7下列说法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主”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8下面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全文五段,前两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中间两段是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议论。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情况。

  B本文说明了读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C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读书人治学的道理。

  D文章开篇即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一看就是一般的写景文字,不能牵强地说具有读书人的实证精神。

【课外练习】

    阅读理解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相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渚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令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灭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寞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怿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曾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

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叉勇为。  ②嫚(má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季布匿(隐瞒)濮阳周氏

  B意(料想)季布匿其所

  C上乃赦季布,拜(授官)为郎中

  D诸将皆阿(迎合)吕后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项是    (    )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

    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

    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以闻之窥陛下也。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语言运用】

1、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书树根的对话。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

    树根谦和地回答: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为北京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据调查,有74%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课堂练习】1C 2C 3B 4C 5C 6D 7D 8D

【课外练习】1A  2D  3B  4⑴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了。⑵季布的名声更加显扬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语言运用】1。示例⑴流水: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使春天变得更加美丽。2.北京奥运会将会及亚洲旅游业

张振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