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过零丁洋、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赤壁、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0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4、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5、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9、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0、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1)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

(2)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

1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过零丁洋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写了什么内容?“惶恐滩”和“零丁洋”指什么?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和“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苏武执汉节牧羊19年不变节;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  李清照《乌江》)

                               

饮   酒。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5、“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人的自然本性。

6、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之景,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表现了出来。这两句诗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7、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行路难》(其一)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有何作用?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比喻奸佞当道,世路艰难。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引用“姜尚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对从政仍然有所期待,也是用他人的事例来增强自己会被重用的信心。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人们千古传颂的名句。请你联系诗人的思想感情,说说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诗人以高昂乐观的调子,唱出了人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纵有艰难险阻,也要不懈追求,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用原诗句回答。

⑴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威力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⑵运用景物描写,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作者愁惨暗淡的心境: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⑶最能体现杜甫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诗人甘愿为他人献身的崇高、无私奉献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诗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建了几件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袒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自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诗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诗人悲凉凄惨的生活。

4、对“归来依仗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的是什么?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5、请从诗中找出一处抒情的诗句,并分析其蕴涵的情感。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身处逆境时还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请说说它妙在何处?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

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暖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的表达效果。

内容: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愁”字隐约对离别作了暗示。结构:起过渡作用,由写景过渡到送别。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的奇寒。

5、请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十分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己亥杂诗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3、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4、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6、人生是要讲求奉献的,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用上这两句话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示例:我最敬佩周恩来总理,他大公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就是周总理奉献精神的写照。

赤 壁      杜牧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情。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1分);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与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5.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咏史诗 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6.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答: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2、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答: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蹰”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3、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①“聚”“怒”用得好。



②运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5、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处?

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②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

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有较强感染力。

 6、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 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

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转朱阁,低绮户 。

2.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答:

4.本词上阕写问天,下阕写问月,其实是问人生。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乐观旷达。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答案:以行云流水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语言分析)。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内容分析)

 

徐华义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