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师中心力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重庆四十九中学 夏永 年 级:高 二 科 目:语 文 教 师:夏 永 时 间:二○○一年八月 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特拟订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 在上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本期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字词积累能力; 二、 培养学生能运用普通话流畅的朗读课文,能注意阅读效率,能基本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出作者的行文要点; 三、 鉴赏一定篇目的古典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为以后的高考和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全学期安排五次以上的听说课,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五、 本期的写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情真实健康,故而要求学生能恰当的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作文。 六、 要求学生在课余背诵本学期要求的古诗文40首以上。 七、 本计划可根据年级和学校教学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八、 教学进度表附后。 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安排 备注 第一周 9.3-9.7 第一单元 第二周 9.10-9.14 第一单元以及练习 第三周 9.17-9.21 第二单元 第四周 9.24-9.28 第二单元以及练习、作文 第五周 10.1-10.6 国庆放假 第六周 10.8-10.12 第三单元 第七周 10.15-10.19 第三单元以及练习、作文 第八周 10.22-1026 半期考试 第九周 10.29-11.2 第四单元 第十周 11.5-11.9 第四单元以及练习、听说训练 十一周 11.12-11.16 作文以及听说练习 十二周 11.19-11.23 第五单元 十三周 11.26-11.30 第五单元、作文 十四周 12.3-12.7 第六单元 十五周 12.10-12.14 第六单元、作文 十六周 12.17-12.21 期 十七周 12.24-12.28 末 十八周 12.31-1.4 复 十九周 1.7-1.11 习 第二单元 诗 歌 五、《诗经》三首 教学目的 1、 了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诗经》的表现手法。 2、 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 诗歌的起源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 《诗经》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卫风·氓 一、 课前引入 2、 介绍诗歌的起源 (1)、劳动和生活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二、 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 1、 《诗经》的编排分类 2、 《诗经》的表现手法 3、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三、 朗读课文,引导划分诗歌的节奏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 分析作品 1、 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线索是什么?? 2、 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诗歌中使如何体现的? 3、 讨论:课文中赋比兴的手法各体现在哪一章? 五、 讨论作品的语言特色以及“比”与内容的关系 形象、精当、极富表现力的民歌特色。 “比”即是打比方,找出本体和喻体,分析二者的关系。 六、 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 1、 指名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 2、 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 七、 板书设计 风 雅 颂 《诗经》(诗三百) 六义 赋 比 兴 第二课时 秦风·无衣 一、课前引入 1、回忆《诗经》的六义 2、课文背诵检测 二、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的回忆,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诗经》的编排分类怎样?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如何? 三、朗读课文,按照上节课所学知识,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分析作品 1、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的内容: 第一章:统一思想 第二章:统一行动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五、讨论作品中的特色语言 1、重章叠句的手法。 2、分析“同袍”、“同泽”、“同裳”和“同仇”、“偕作”、“偕行”的层次关系。 六、 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 1、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 2、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统一思想 第二章:统一行动 战斗的凯歌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第三课时 邶风·静女 一、课前自读 1、课文背诵检测 2、注意领会诗歌的第一人称写法和抒情的关系 二、检测《诗经》的有关知识,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记住 1、《诗经》的编排分类怎样?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在前面两首诗歌中如何体现的? 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如何,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三、朗读课文,按照上节课所学知识,划分诗歌的节奏,争取课堂上背诵 四、分析作品 1、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思考:在描写手法上,《静女》有何不同之处?有何作用? 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的内容: 第一章:青年之急 (场景) 第二章:青年之恋 (心理) 第三章:青年之诚 (心理) 五、讨论作品中的特色语言 1、重章叠句的手法和细节描写。 2、分析作品是如何让情和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七、 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 1、指名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 2、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青年之急 (场景) 第二章:青年之恋 (心理) 第三章:青年之诚 (心理)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本单元 一、课前自读 1、检测课文背诵,由小组长负责 2、介绍诗歌中叙事和抒情的关系 二、复习《诗经》、汉魏晋五言诗、古诗的有关知识,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记住 1、《诗经》的编排分类怎样?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在前面两首诗歌中如何体现的? 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如何,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4、汉魏晋五言诗的发展过程怎样》? 5、陶渊明诗歌有何特色? 6、请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出名诗人写出一位,并记住一篇作品。 三、朗读课外文段(读本第7~11课),按照所学知识,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争取课堂上背诵 四、分析作品的概要 五、教唱《诗经·伐檀》 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目希]。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第二单元 诗 歌 六、离骚 教学目的 1、了解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屈原及其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2、领悟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尚的品德及其爱国主义精神。 3、体味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上的区别; 2、《离骚》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背诵、品读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诵读、讲解课文前7节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指名学生讲讲屈原的故事 2、阅读课外读到的有关屈原的诗句 二、简介屈原和《离骚》 1、关于屈原 2、《离骚》简介 三、诵读、讲解课文 1、学生朗读或者听课文朗读 离骚(节选)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逐节读读、讲讲、背背。学生可以讨论,教师重点引导,帮助指点难字读音、难词词义。 3、思考:屈原为什么朝进谏而晚被斥? 4、讨论:屈原在鸣不平中表现了哪些高尚品德? 5、鉴赏佳句: 6、背诵这七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诵读、讲解课文后六节 教学内容: 一、课前引入 1、背诵上节课提到的有关屈原的诗句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前七节的内容 3、背诵前七节 二、诵读、讲解课文 1、学生朗读或者听课文朗读的后六节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逐节读读、讲讲、背背。学生可以讨论,教师重点引导,帮助指点难字读音、难词词义。 3、思考:屈原为什么会“悔”? 4、讨论:屈原最后的誓言是什么,表现怎样的高尚品德? 5、鉴赏作者的巧妙的思路和深切的表情: 6、背诵这六节。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鉴赏课文、复习有关的文学常识、鉴赏高考作文 教学内容: 一、课前引入 1、讲述一个有关屈原的故事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 3、背诵全文(此步骤可以等到下课前进行) 二、鉴赏课文 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 哪些诗句表现了屈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哪些诗句引起你的共鸣? 3、 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现代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4、 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三、背诵全文 四、写作训练 你最喜欢哪两句诗?当堂写二三百字短文,鉴赏所喜欢的一两句诗歌。 附录: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成长大学报名启示录(小说)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但考生们和家长们的心还没有放下来,他们还不放心什么呢?报志愿。 成长大学作为世界上一流的学府,自然倍(备)受瞩目。成长大学领导经过研究,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把原有的系重新分为七个系,即健康系、美貌系、诚信系、机敏系、才学系、金钱系和荣誉系。 招生简章如下: 成长大学招生简章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为了为人类更好的服务,我校领导决定把原有的系重新组成七个系,望广大考生踊跃报名: 1、健康系--健康比什么都好; 2、美貌系--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3、诚信系--人很重要的品质; 4、机敏系--聪明绝顶,绝顶聪明; 5、才学系--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6、金钱系--没什么别没钱; 7、荣誉系--身前身后名。 本大学网址:成长大学.com 简章登出第一天,成长大学网站的访问量突破一百万,其中金钱系21.5%;美貌系20.8%;健康系17%;荣誉系15%;才学系13.2%;机敏系12.5%;诚信系--0%。 校领导看到以后,慌了,他们想:怎么一个报诚信系的都没有呢?经过商讨,又发了一份招生简章补充说明: 鉴于实际情况,我校经研究,做出以下决定: 对于报诚信系的同学,录取分数可以降低30分,且不需要交纳多余钱款,更由蜚名世界的著名教授任教,成绩前30%减免学费,并给予奖学金。其它系则无此待遇。 第二天,满以为报诚信系会多的校长接到电话,诚信系仍无人报名,其它系总数已超过五百万大关,其中金钱系已超过一百万。 校长放下电话,想了想,又做出决定,决心撤消(销)诚信系,改为六个系,其中将金钱系的录取分数线比其它系提高50分,不够分者差一分须交1万元。 成长大学的第二篇补充说明又发出去了…… 【简评】 本文紧紧围绕材料给出的“诚信”话题行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作者对“诚信”在社会现实中的窘境的审视与思考是冷静而深刻的,而这种思考却是在一个荒诞的“成长大学”招生的故事中含蓄地表达出来的,构思精巧又不着痕迹,想象丰富又贴切自然。结尾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语言轻松流畅,于淡淡的幽默中显示出思辩的锋芒。 第二单元 诗 歌 七、孔雀东南飞 教学目的 1、弄懂诗意,了解全诗的故事梗概,编写结构提纲,挖掘该诗的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着重是刘、焦二人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意义。 3、分析艺术手法上的民族特色。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偏义复词的特点,掌握“相、迎”等多义词的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背诵、品读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课前导入、诵读、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编写结构提纲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中国古代的悲剧人物:孟姜女、祝英台、白蛇、刘兰芝 2、汉代的乐府“双璧” 二、简介古代民歌 1、关于《孔雀东南飞》 2、文章的写作背景 三、借助注解阅读课文 1、学生朗读或者听课文朗读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逝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路,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向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教师重点引导,帮助指点学生查阅工具书,找出难字的读音、难词的词义。 3、编写文章的故事提纲。字数在5~6百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小结诗歌内容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引入 1、听写难字难词 2、检查故事提纲 二、诵读、讲解课文 1、指名阅读课文 2、指多名学生进行接力串讲课文,教师只做个别提示 三、讨论分析课文 1、思考:课文属于我们前面所说的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 2、民歌通常都有起兴,本诗是如何起兴的? 3、讨论课文的结构 全诗结构谨严,剪裁得当,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4、找出课文中人物的对话,然后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刘兰芝、焦仲卿、刘母、刘兄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刘兰芝: 焦仲卿: 刘母及刘兄: 5、了解偏义复词的特点 四、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 1、小结如何从人物的对话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2、对比讨论比较本诗和《木兰辞》的铺陈排比手法。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开端)孔雀徘徊——起兴 (发展)兰芝自述—— (发展)夫妻誓别—— 铺陈 (高潮)阿兄逼嫁—— 排比、夸张 (结局)夫妻殉情—— (尾声)化鸟双飞——神话 别离 抗婚 殉情 线 索 第二单元 诗 歌 八、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教学目的 1、了解汉魏晋五言诗的开创、发展和渐趋成熟的经过,把握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陶渊明诗歌特殊的风格。 3、学习把握诗歌意境,善于分析诗歌形象。 教学重难点 陶渊明诗歌的白描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背诵、品读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指名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建安时代和建安风骨 3、回忆并背诵《天上的街市》 二、课文自读 1、课文朗读 2、指名学生当主持人,进行鉴赏指导 (着重鉴赏诗句,鉴赏炼字炼句的表达效果;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1)、文章是如何写景的? (2)、诗句的叠字有何表达效果? 3、主持人小结 4、思考讨论:《迢迢牵牛星》是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白马篇》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背诵《天上的街市》 2、背诵《迢迢牵牛星》 3、背诵《归园田居》 二、课文自读 1、作者以及三国时代的建安风骨 2、课文朗读 3、指名学生当主持人,进行鉴赏指导 重点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揭示人物外在美和内心美的艺术手法。 三、诵读五言诗,比较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体会三种诗句的节拍、韵律特点,写一篇短文,进行表达,字数不限。 四、课外阅读并理解《语文读本》中的第9课 第三课时 作文 写作训练:(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等)的外貌; (2)、写一个你最熟悉的老师上课时走进教室时的场面,要求写出他特有的动作等细节。 《赤兔之死》--“满分作文”共欣赏 编者的话:本报刊出“古白话佳作得满分”后,不少热心读者纷纷来电,要求刊登“满分作文”。在征得省招办同意后,现将原文《赤兔之死》刊出,以飨读者。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鏃€鎸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銊㈡櫊瀹曘儱顓奸崨顖滄啣闁荤姳鐒﹁ぐ鍐偉閿燂拷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妞剧窔瀹曟濡歌濞肩姴顭跨捄铏剐$紒鈽呮嫹 婵°倕鍊圭湁缂佹梹鎸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婵°倕鍊圭湁缂併劉鏅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婵°倕鍊规灙闁逞屽墮閸燁偊宕h箛鏇犵煋闁瑰瓨绻傜换渚€鏌涢弽鍨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