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三单元《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授课日期:2014  年 3 月  24、25日  第七周 周一、二

11.两弹元勋邓稼先(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三)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彭桓武huán :人名;

王淦昌 gàn:人名;

 惶恐huáng kǒng  :惶惧惊恐  

胆怯dǎn qiè  :胆量小;畏缩;害怕  

许德珩héng:人名;   

国破家亡:国家覆亡,家庭毁灭

崭露头角 :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迹nì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寥寥无几liáo:形容非常少。

和泥 huó :拌泥土; 

聂荣臻zhēn :人名;

含辛茹苦rú  :经受艰辛困苦。辛:辣;茹:吃。

水落石出:比喻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就会真相大白

蓦地mò   :突然    

浩瀚hàn :形容非常广大。

欺凌qī líng  :欺压;凌辱    

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 

汗马功劳 :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的出汗。

风尘仆仆pú  :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风刀霜剑:fēng dāo shuāng jiàn: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三、课文朗读:

四、课文导语:

公元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消息迅速传遍全球,著名美籍华人记者赵浩生写道:“在海外中国人的眼中,那蘑菇状烟云是怒放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花朵,那以报纸、广播传出的新闻,是彩笔写在万里云天上的万金家书。” 

  在全国人民为原子弹试验成功欢腾的时候,邓稼先的岳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老人,也兴奋地与老朋友、著名科学家严济慈一起议论:“咱们中国能自己造出原子弹来,不知谁有这么大本事?”知道内情的严济慈哈哈大笑:“去问问你的女婿吧!”

这毫不奇怪。当时,研制原子弹是非常秘密的事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成为人人自觉遵守的戒律。30年代曾与邓稼先在北京崇德中学一起读书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此时已经是名扬世界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而同样才智超群的邓稼先却长期隐姓埋名,奔波在深山野岭和戈壁滩上。

五、常识(分发)

“两弹一星:——中国第一枚核导弹、第一颗氢弹相继试验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浩瀚无垠的太空。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振奋了国威、军威,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邓稼先(板书),(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板书),抗日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解放前一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板书并解释博士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时,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毅然回国。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原子弹(板书)是一种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这种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氢弹(板书)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就是"龙头"。邓稼先,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邓稼先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T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六、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两弹元勋”邓稼先:

解释:两弹:原子弹、氢弹;元勋——元,是第一的意思;勋,是功劳、功勋。元勋:即立下第一位大功的人。

2、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由一个引子(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 。引子,“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3、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

▲“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

▲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当时只有手摇计算机。)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这两点在《这里就是战场》部分)。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文中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有什么作用?

  文章突出环境的艰苦,更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崇高精神。

▲(54页倒数第一段)“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励,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重点写他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参加者身先士卒,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文章先概括叙述他与同伴的艰苦努力,详写在一次地下核试验前,他与大家冒着刺骨寒风和零下三十多度严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开庆功会时因过度劳累而晕倒、抢救一夜苏醒后问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崇高精神。 

4、(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5、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无所谓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4)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如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 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又如,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数据是正确可靠的。再如,有一次,核装置下到深处时,突然信号测不到。在这危急关头,邓稼先和大家从夜里十二点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凭着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做出现场处理的决定,并顺利排除了故障。

6、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请你结合对本文的了解,你认为人物通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7、讨论写作特点 :  

A•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B•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文章有面的交代,有点的叙述,有对工作过程和人物事迹的概括叙述,也有对具体事件的细致描写,两相交融,既照顾了全局,又突出了重点。

C•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腻。

D•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大戈壁的风刀霜剑、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艰苦。文章充分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8、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那些重要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课后练习三)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15时41分着陆,并于2001年1月10日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中国空间技术专家、“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学家戚发轫rèn

 美国军方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最新评估报告称:中国军队武器的整体科技水平要比美国落后20年。对此,每一个有清醒头脑的中国人都不会忘了邓稼先的临终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为了邓稼先们曾经奋斗过的事业,同学们,我们又该去做些什么呢?

七、中心思想: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到研究制造出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甘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八、课文引申:——名言等

九、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十、习题讲解:

十一、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二、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细节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十三、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四、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落后是要挨打的”

十五、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六、教学反思:   

十七、提供的图片:

十八、音频选择:

十九、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二十、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一、练习册评讲:

二十二、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三、字音、字词订正。

二十四、佳作选登:

                      邓稼先的光辉一生

徐焰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了,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潘小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