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八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三、四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借文本言语表达,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自主学习】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 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2、七律常识: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3、注音 逶迤( ) 乌蒙( ) 磅礴( ) 云崖( ) 岷山( ) 4、释义: 1.逶迤: 2.磅礴: 3.走泥丸: 4.云崖: 5.开颜: 6.等闲: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2.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什么水?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4. 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五、【达标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wēi yí( ) páng bó( ) 乌méng( ) 2. 按要求填空。 (1)《七律•长征》作者 ,体裁 ,这种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七律•长征 》写于 ,“三军 ”指 。 3.改正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1)A风尘扑扑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 __________ (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 __________ (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岳岭 D腾细浪 __________ (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彦 __________ 4.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比喻) 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拟人)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5.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B.《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首联和尾联必须对仗。 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余梦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