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齐忠亮 

在最近的一堂美学讲座上,笔者首次听到了“拯救阅读”的呼唤,颇有振聋发聩之感。因为在今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业余爱好,不带功利色彩、平静地读些好书特别是名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阅读的大面积失落,与现代传媒的迅速扩张有很大关系。电脑、网络等信息载体的日趋普及,给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扣人心弦的电脑游戏、打通等级界限与浓缩空间距离的聊天室环境、展示成功人士魅力的娱乐性影视节目,占据了人们大量的业余时间。此类“文化快餐”,虽然无法引领人们到达某种更高的智慧和思考的境界,却为他们寄托幻想、追寻平等、释放郁闷、愉悦身心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相对来说,阅读就单调和吃力得多,一部分读者的“喜新厌旧”、兴趣转移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多样化的传媒拉走大量读者的同时,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也使一批潜在的读者远离了精神的享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使许多人将名利等即时性好处作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阅读既然也是时间、精力等因素的一种付出,他们便要求它产生相应的回报。但阅读作为一种非市场化、非职业化的行为,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自然不具有这种功效,于是一些人便对它采取了敬而远之甚至远而不敬的态度。 

阅读消费品的粗俗化、劣质化,也赶走了不少读者。这些年来出版物品种在增加、数量在增长、形象在改进,优秀书刊越来越多。但是与繁荣景象相伴随的,也有巨大的危机。抄袭、剽窃已经变得堂而皇之;拼装、组合式图书仍然当之无愧地流行于市;毫无文化含量的“垃圾”读物源源不绝。精神文化产品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和大跃进式的生产速度,造就了一大批高产写家,但也稀释了出版物的学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整体上降低了出版物的品格。虽然好书不时涌现,但它们被裹挟淹没在泡沫出版物的滚滚洪流中,没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辨识能力,很难被捞捡过滤出来。 

阅读对于社会来讲,是文化积累和传承的重要渠道,对于个人来讲,是养护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品位情趣、保持精神自由的重要方式。今天,我们为“拯救阅读”而呐喊,是因为不如此,人们在日益精明的同时会变得日益浅薄,而一个缺乏高远境界的心灵不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样的一个时代也不会拥有远大的未来。 

《光明日报》2001年10月18日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閻犲洤澧介埢濂稿触瀹ュ泦鐐烘晬閿燂拷濡ゅ倹眉閼垫垹鎷嬮娆惧晥闁哄倸娲ら崯鎾存媴濠婂啰纰嶉柛鎺擃殔鐎垫煡寮▎鎴旀煠闁挎稑鐗嗛懖顔碱潩韫囨挸褰勬繛鍫滅祷椤旀垿鏁嶉敓锟�
閻犲洤澧介埢鑹般亹閵忕姷纭€闁挎冻鎷�35濞戞挾宕刼rd闁哄倸娲﹂妴鍌炲箥閹惧啿鐦�
闁哄嫷鍨伴幆渚€寮ㄩ幆鏉跨€柨娑欑閺佸湱鎷归敓锟�
闁哄牆顦靛〒鍓佹啺娴g儤鐣遍柨娑樼焷椤曨剙菐鐠囨彃顫i悘蹇曨攰閳ь兛绀佺粭鈧€甸偊鍠曟穱锟�

闁哄牜鍓涢悵顖炲箥鐎n偅绨氶柣妤€鐗忕紞澶愬锤閳ь剟鏁嶉敓锟�http://wap.yinruiwen.net  闁规鍋呭鍧楀嫉椤掑倻褰茬€甸偊鍠曟穱濠冪瀹€鈧ǎ顕€鎯嶆笟濠勭闁告瑯鍨抽悵娑㈠础鐎圭姴绠悹褏濮村畷鍕▔椤忓洨銈繝褎鍔掔粭鍛姜閻e苯浠柡浣稿簻缁辨繈鎮欑憴鍕靛妰濞存粌妫滆閻犲浄闄勯崕锟�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