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稚嫩的胜利(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高三作文范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学生随笔 手机版 | ||||
20131122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上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丰子恺认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菲尔丁说过:“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童心人皆有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慢慢被蒙蔽了。当今社会纷繁复杂,欺骗之风日盛,保留童心就很容易上当受骗,更会被人认为心智不成熟。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有什么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童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期待稚嫩的胜利 梁富权 广州六中高二(2)班 中英两国作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童真之可贵、纯粹。的确,童真在现代社会已变得弥足珍贵,在许多问题上麻木冷淡的成人判断,最终敌不过稚童那纯真的本能——善良、爱与纯真,这便是童真的所在,这也是一场稚嫩的胜利。 童真是永葆思想纯净的馨花,用纯美的芳香祛除社会上的物欲、烦躁的浊孽。曾有不少大师被称作老顽童:国学大师季羡林,在80岁高龄,最大的乐趣就是与他的老猫玩耍,看到老猫在他的手稿上留下“梅花印”,却只是哈哈大笑;古玩大师王世襄,90岁高龄,爱玩蛐蛐儿,最后竟将蛐蛐的民间玩法研究成一门文化艺术;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精通33种中国方言、多种外语,只是“因为好玩啊!” 这三位老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顶级大师,都将童真寓于心,不被低俗的利益所惑,单纯的稚嫩让他们的学问更纯粹、人品更可敬。而在当下“大师已逝”的时代,能葆有童心的专家有几位?一部分人手中握着钱,嘴里滑着油,在对金钱与权力的追逐中,学问萎缩了,人格扭曲了。这就是成人的童心之殇,童心扔了,良心也难保,清澈的眼睛变得浑浊。这样下去,中国不仅无大师,甚至只剩下权钱的专业奴隶。试问,如果中国的专家们能葆有几分童心,钱老“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世纪之问是否有点眉目? 更为不幸的是,社会那急功近利的触手正伸向童真的主体——儿童,功利化的乌烟瘴气正侵害着那些稚嫩的心灵。中国的00后在微博上大呼“不再相信爱了”,英国杂志用14岁少女做成人时装封面模特,越来越多的儿童被注上“催熟剂”,被疯狂地拉入成人世界,稚嫩的他们过早地扮起成熟,用老成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童心之殇已成了世界化问题,试想当有一天世界已无“童真”存在,那么这世界去何处觅得纯净,让人往那里去找寻思想的开端、好奇的来源呢? 幸运的是,一些有良知的大人们已经醒悟,采取行动去保护那难得的稚嫩。几年前,新加坡一位12岁神童因其高智商被南洋理工学院录取,可最后,无论该大学给出如何舒适方便的上学条件,他的母亲仍然拒绝,理由仅仅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应该过上普通的生活。在母亲的保护下,小男孩幸运地留住了童真与童年。这是一场稚嫩的胜利,童真的可贵最终敌过名利,成为理智的成人们悉心保护和追求的事物。 这是一个奇异的年代,80后大叔在追忆童年的铁皮青蛙,00后孩子在装扮成熟。希望童真不要成为长大的悲伤忆曲,不要成为儿童们的无谓玩具。童真就是那可贵的纯粹,让我们期待下一场稚嫩的胜利吧。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令人击节赞叹的优秀作文,作者思维之开阔、思想之深刻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在解读材料时就已经具有国际视野,甫一下笔便以“中英两国”开头,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在联系当下的第4段,更分别以“中英”两国的例子加以回应,同时在第5段,跳出两国的局限,将目光投向新加坡,使文章更具普适性。不仅在横向层面比较,作者还注重纵深层面的开拓,以季羡林、王世襄、赵元任等大师为例子,与“大师已逝”的当下作对比,加强了批判当下的力度。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交织下,此文有坐行千里、历经百年的广阔感。另外,作者对童心的思考,既着眼于儿童的发展状况,还着眼于“中国出不了大师”的忧虑,由教育延伸至社会,由此及彼,紧扣当下,将对童心的叩问推向深层。这样的大气之作,实属难得! (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 郭子健) 【非师点评】 这篇作文在结构、语言、例证的援引等方面都不错,但要是说“思想之深刻让人叹为观止”,则有点言过其实。 作者感叹功利追求使“大师已逝”、童真不再,触及了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作为“稚嫩”的中学生,能看到社会问题当然已是不错的了。但深刻的思想,不仅仅表现在发现问题,更在于能透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这就像好的医生不但会看病,还能发现病因对症下药。 当下社会为什么“少年成人化”而“成人幼稚化”?为什么童真早退思想迟到?社会为什么会如此功利?……如果能看到问题的实质,那才叫做真正的深刻!——语文老师不妨拿出一节课来,让同学们都来“寻根”。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何龙) 相关链接:学生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