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果断的决定为人生护航(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高三作文范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学生随笔 手机版


20131004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上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去鞋店做鞋。鞋匠问,是要方头的还是圆头的。里根不知道哪种鞋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鞋匠要他回去想好了再来。过了几天鞋匠在路上碰见里根又问鞋的事情,里根还是举棋不定。最后鞋匠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鞋。

  取鞋时里根发现鞋匠做的鞋一只方头,一只圆头。他感到纳闷,怎么会是这样呢?鞋匠说:“等你几天,你都拿不定主意,当然就由鞋匠我来决定了。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替你做决定。”里根无言以对。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题。②800字左右。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让果断的决定为人生护航

朱泽礽 广铁一中高三(8)班

  下棋时,举棋不定,实属常见。我们落子之前,往往要思前想后,渴望做出最恰当的决定。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时的犹豫不决无伤大局,可人生不可。在面对抉择时,如不果断决定,将错失良机;如不果断决定,注定无法把握人生,做人生的主导。

  果断决定,体现了面对机遇的果决,是绝不让机会逃走的智慧。俗话有云:“谁把握了机遇,谁将把握人生。”林语堂正是如是。林语堂,这位当时不知名的作家一直苦于无人引荐,其写作才华无法得到展现,后来,在一次晚宴上,他有幸见到了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女士,在人群中的林语堂没有像众人一样面对机会与抉择时犹豫不决,而是果断决定,走上前去与女士交谈。最终其思想的睿智和写作的才华得到了赛珍珠的赏识与推荐,从此声名远播。在大方之家面前,是自卑地泯然于众人之中,还是抓住机遇自信地上前,多少人会迟疑不定,而林语堂果断地“上前”,却体现了果决地不让机会逃走的智慧。

  同样,毛遂自荐的故事众所周知。在出使秦国的大任降临时,这对三千门客来说无疑是施展才华的好时机。可是,很多人却陷入了对个人安危的担忧和对个人能力的怀疑之中。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脱颖而出,很多人难以立决。只有毛遂,抓住机遇,果决自荐,最终彰显才华,也为世人留下了自信的风采。

  人生之路,选择多多,举棋不定,“迟而不断”,注定无法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也就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

  果断决定,更体现了面对人生未来的勇气,是直面未知的勇敢。“当你选择时,你就得为你的选择埋单。”罗曼•罗兰如是言。面对未知,人们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利于自己,自然会举棋不定。美国一位将军曾给犯人们一个选择:临刑前,一扇通往刑场,一扇是通往未知黑暗。犯人们都在迟疑中选择了刑场。十年后,将军坦白:黑暗之门通往自由。

  选择是艰难的,大多数人却从不敢言“未知”。人生有无数的未知,面对未知的前方,逃避、后退自然失败,而果断抉择,敢于直面未知,这种勇敢又何尝不是?

  果断抉择,最重要的是果断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在坚定选择后焕发光亮。余华是位知名的文学大家,可他早年的作品无人问津,这让他陷入是坚持文学还是另谋出路的抉择中。余华在迟疑、低迷之余,最终选择了“坚持文学”之路。他的果断抉择,使他更注重调整自己的文风,充实自己的内容,最终,他实现了文学风格的转型,随后的一批作品,如《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大受追捧。可以说是自主、果断的抉择造就了余华。

  如果余华在选择时过分迟疑,他就极有可能受世人所误,让别人替他“决定”,自然就会放弃文学之路。可就是在面对人生之路的抉择时的那份自主和果断,使他主宰了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

  人生难免会有选择,可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面对选择,迟疑的实质是怯懦和不自信的表现。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果断把握人生吧!

教师点评

  文章立意为“让果断的决定为人生护航”。立意准确,观点鲜明。文章开篇以类比生活中的现象自然引入,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主体部分从三个层面,使用了典型而准确的事例来证明观点,三个分论点既是并列,又体现出思维一定的纵深性。体现出该生能够多层面地思考“在面对抉择时,果断决定”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在举例时,能够始终扣住“面临选择”这一背景的限制选取事例,并扣住事例分析说理,有一定的说服力。全文结构清晰鲜明,语言流畅,较有文采。(广铁一中语文教师 陈玉芬)

非师点评

里根买鞋的传闻,似乎有些附会,但这不影响拿来作为写作的材料。作者引述了多个名人故事,来印证人生选择“当断立断”的重要性,视野开阔,见闻驳杂,紧扣命题。可见,“好作文”都是“旁征博引”炼成的,我读了许多靠这种写作方法拿高分的作文后,难免让我存疑。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大纲也认同“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哈维尔也说“信仰生活”,可为什么被判高分的作文,都是内容跟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毫无关联的呢?说的都是读来的与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不沾边的呢?这不是学生更不是这个学生的问题,而是语文教育只是让学生“照本宣科”不培养创造性发现的大问题。 (杨克)
相关链接:学生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