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在手横扫千军:语文复习秘笈速递(一):四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高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五月中旬以后,开始停课,学生自主复习,这一环节十分必要,也十分见效。本人凭个人经验以为,停课后,学生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做好考前“闭目回放”工作

这一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保证学生临场发挥的稳定性,要求学生对语文知识网络能够像放电影一样,进行闭目回放,做到“离本不忘本,闭目不闭路”(离开课本或资料能够闭目回忆知识网络,不能出现网络断路现象),这一阶段自主复习时间称为“闭目回放”,回放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回放时间长短也不同,闭目回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的回放:

1.高考题型回放。要求每一个学生对语文高考题型都能了然于心,题量、题型、知识点、自己的长处、短处都要非常熟悉,这样便于高考时间的分配。

2.网络回放。也就是对学科网络知识的回放,要求再回归语文知识网络,学生自主整理出常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常用错的成语,常出现的病句类型,常默写错误的名句名段;高中段的古诗文都要再背默一遍,把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方法进行闭目复习一遍,这些知识要在最后几天强化记忆。

3.典型试题回放。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检查所有高三段的考试卷,温习常错、易错、常被忽略的题目。最好能在6月2-4日期间,学生再做些典型题目,再熟悉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

4.作文知识回放。停课以后,学生对作文的审题、立意、文体、结构及材料等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梳理,选择好自己擅长的文体,回放该文体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具体要求如下:

(1)考前再强化考场作文基本要求:高考作文书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笔法遒劲,只求笔笔清晰;最忌字字连笔,最忌字大字小。

(2)考前要强化考场作文要打造亮点。

第一、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

第二、以闪亮的标题“煽动”阅卷老师的情;

第三、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趣;

第四、以独创的“用料”赢得阅卷老师的分;

第五、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第六、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

(3)考前一定要牢记自己原来已分配好的作文写作时间,要求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按自己平时的写作时间进行写作,保证作文时间,一般在45-60分钟,全卷不要留空白,特别是作文,一定要保证足够时间来写。

5.答题方法回放。温习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对各种题型所用的答题方法、基本术语做到心中有数。

(二)保证学生良好的写作心态

每2天做一个新的作文审题训练,把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采用何种文体,如何立意、选哪些材料等方面,保证随时都可作文的良好心态。

(三)适当做些套题训练。

停课后,建议在5月底再做一次套题的热身训练,以保持竞技状态。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停课后,学生的竞技心态更为重要,因此,学生要调节好心态,做到: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语文科应试答题技巧

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考试心态调节状况是软件。一个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卷的策略和技巧上,还可能失在心态上,这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的必要保证,不可忽视。

(一)、答题策略

1、时间安排: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作文保证有45-60分钟,最后要留出5-10分钟检查。

2、答题顺序:先浏览全卷,初步摸清题目大概,估计好时间安排。开考后,按题号顺序答题,遇到拿不准的题目要在试题卷上做标记,以便回头检查。选择题先在试题卷上答,确认后才涂答题卡,对没有把握的选择题不要急于涂卡,等复查确认后再填涂,以免因涂改导致阅卷机不误以为多选而丢分。

3、答题原则:

(1)、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对熟题千万小心,不可大意。

(2)、理解题干意思,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3)、在不违反考纪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试题卷,可在上面圈点勾画,作一些必要的标记,并可直接在相关句子上作修改工作,然后再转抄到答题卡上。

(4)、理清答题思路,对无把握的主观题须先打草稿(或腹稿),不要急于在答题卡上作答。

(5)、答题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命题者的意图。

(6)、主观题要根据题目分值估计答案要点,最好能分项列举答案。

(7)、需要表明自己观点的开放题的答案,要有辩证思维看问题,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8)、作文审题要清楚;写记叙文,要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充分利用好各种描写手法;写议论文,要在前二段鲜明地提出观点,举例要典型,叙例要简明,议例要精当。

(二)、卷面要求

1、答题卡要求整洁美观,不要弄折弄皱及污损。

2、严禁在答题卡上乱涂乱改,否则影响评卷质量。特别是选择题填涂,尽可能不要涂改,如需要涂改,必须先擦拭干净后再改动,同时注意擦拭原选项时,不要把该原选项框涂坏,否则评卷系统当作答题无效处理。

3、主观题不得反复改动,否则影响答题空间和卷面清洁。

4、答题前要看好答题卡上的题号,切不可题号与答案错位,否则答案无效。

5、作文题目要在规定栏填写,行文要规范,字迹要清晰,段落要分明,结构要合理。

因答题不规范造成丢分的10种情况

1、部分考生用笔不规范,使用墨水不对,无法采集信息。要求客观题填涂有2B铅笔填涂,主观题用0.5毫米水性签字笔作答。

2、第一卷选择题重选后没有把原来答案擦干净造成一题多答。

3、书写不规范,写字太小,潦草,歪扭不成行,评分大打折扣。

4、书写越位现象严重,涂涂改改,造成空间不足,或是一行改用两行写,或写到该题指定答题空间以外的地方。

5、不按命题者意图作答,甚至改动题目作答。

6、运算过程不完整或回答问题不全面。

7、审题不过细,抓不住问题中心而偏题、离题,答非所问。

8、答题粗心大意,随心所欲,缺乏科学语言,条理不清,修修补补。

9、复查不过细,原来选对的复查时改错了。

10、时间把握不准,答一半就放弃或来不及填涂答题卡。

以上10种情况,各位学生要反复提醒学生自己,尽可能避免因不规范而造成丢分现象。

                             阅 读 精 选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我国耐辐射微生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学者石玉瑚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从高放射性土壤中分离出一批耐高辐射真菌(含酵母菌)。目前,新发现耐辐射放线菌的成果已在该领域权威刊物《国际微生物系统分类学》(IJSEM)上正式发表。

石玉瑚说,经过初步试验,他们所发现的耐辐射微生物特别是耐辐射真菌还有很强的耐重金属(如铅、铬、钴、镍、铜)、耐紫外、耐有毒有机物、耐旱和耐盐等特性,对重金属具有富采、转化、释放等功能。这意味着为航天航空应用、农业及医疗新产品研发等提供了可行途径。 

在一般情况下,人在5戈瑞(辐射强度的计量单位)的辐射下只能存活1个小时,10戈瑞相当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剂量,普通细菌在2000戈瑞-5000戈瑞辐射下全部死亡,而石玉瑚此次分离的耐辐射真菌能在10000戈瑞-30000戈瑞的高强度辐射下存活。 

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积极参与者,对于环境修复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包括耐辐射微生物在内的极端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生命现象、生理特征、代谢机制和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等备受世界各国科技界的重视。

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经辐照灭菌腐败的肉制罐头中发现了能在5000戈瑞-25000戈瑞辐射下存活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耐辐射奇异球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诸多国家相继引进“耐辐射奇异球菌”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从1945年7月美国第一次核试验至1998年5月的巴基斯坦核试验,全世界有8个国家在30多个核试验场进行了2083次核试验,这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2003年起至今,石玉瑚开始对我国高辐射污染区土壤进行耐高辐射生物资源研究,目前已经获得耐10000戈瑞-30000戈瑞辐射,包括“耐辐射奇异球菌”在内的各类耐辐射细菌、放线菌、真菌共1000余株。并初步确定耐辐射微生物新科1个,新属10个,新种20多个。其中1个以石玉瑚名字命名的耐辐射放线菌新属得到了国际认可,并将于近期刊出。

石玉瑚说:“分离出耐辐射真菌实现了耐辐射微生物从原核向真核的跨越,为探索耐辐射微生物的生命起源与进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气候变化对地球物种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 

石玉瑚表示,耐辐射真菌的发现可揭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同一辐射下基因修复遗传的差异性,进一步阐明微生物耐辐射机理,为放射性污染生物修复和防止核电站放射性核素渗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73岁高龄的石玉瑚,目前就职于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他先后完成过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科研成果曾获得联合国科技发明创新之星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7.下列对“耐辐射真菌”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耐辐射真菌指在起码5000戈瑞以上高强度辐射下仍能存活的真菌。

B.耐辐射真菌作为一种极端微生物,有其特殊生命现象、生理特征、代谢机制和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

C.耐辐射真菌有很强的耐重金属、耐紫外、耐有毒有机物、耐旱和耐盐等特性。 

D.耐辐射真菌的发现为揭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同一辐射下基因修复遗传的差异性研究提供依据。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在5戈瑞的辐射下只能存活1个小时,而普通细菌在2000戈瑞-5000戈瑞辐射下将全部死亡。 

B.“耐辐射奇异球菌”是美国科学家在在经辐照灭菌腐败的肉制罐头中发现的,而我国科学家在对高辐射污染区土壤进行耐高辐射生物资源研究中也发现了它。

C.石玉瑚他们的研究已经确定耐辐射微生物新科1个,新属10个,新种20多个。

D.国际认可了石玉瑚分离出的1个耐辐射放线菌新种以石玉瑚名字命名。

9.请你分析我国科学家新发现耐辐射真菌的意义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史铁生: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曹飞跃

不知死,焉知生

    1972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1974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1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

    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正因为“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

    他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灯笼树”下拾起“小灯笼”……而他仍然孤寂。

    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一个永远活在‘问题’里的人”,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2010年5月,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对谈,那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重复论及自己为何要写作的原因:“写作是怎么回事?其实我写作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真是这么回事。没有别的原因……永不解决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那你说这岂不是荒诞吗?最后你发现作为一个永恒的过程而言,只有美是它最终的解答。别的都很荒诞。只有美可以是不断超越的。”

思辨的写作,命定的寂寞

    史铁生说自己从小就“怵窝子”,对世界有恐惧,如非横遭突变,可能永远不会做一个作家,而会在恢复高考后读理工科的大学,然后平凡度世;但是,他的命运并没有按照这一轨迹行进。

    1998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开始“透析”治疗。2006年,《南方周末》记者夏榆探访尚在医院的史铁生,看到他的动脉血液经塑料管进入透析机,滤掉毒素之后再经静脉回到体内,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长达九年、1000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史铁生自己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续命之余,也极大地消耗了他的身体。他的写作,因此只能局限在每周四个上午的几个小时,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即是他花了三年的所有上午写就的。他不参加活动,绝少接受采访,如果和朋友聚会,他要提前半天什么也不干,攒下精力和朋友说话。

    曾经有人评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但这未必合乎史铁生的自我体认。他曾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尤其反对以身体的残缺来划分人群或者立场,自觉超越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自叹,进而关切普遍性生存和精神伤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表示,史铁生的写作是跟灵魂对话,这命定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是心灵发出的,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彻底个人化,也不是装给大众看的,因为他从不哗众取宠。在这个反潮流也能成为潮流的时代,史铁生应该是最能被包装的,但他永远不会被大家‘利用’”。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书曾经感动过众多读者,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他的笔法。此前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说我的写作太过思辨,没办法,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

    史铁生晚年住在金台路,由妻子照料,生活并不宽裕。作家陈村早年拜访,“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为了预祝史铁生六十大寿,邻居王耀平送了他一个装蛐蛐的“拉子”(笼子),原本期望可以送蛐蛐伴他,不料竟成他去世前的唯一信物。

    史铁生曾无限流连于地坛,并因此感恩自己的命运。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无颓墙,无荒草,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京城的初雪久候未至,2010年最后一次残阳夕照,唯有冷风凛冽中飘来几不可辨的气味,知史铁生者,遂了然那气味中,或亦有一缕是属于十数年前那个作家的,他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

(选自2011年《看天下》第01期,有删节)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人物传记并非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史铁生的生平,而是围绕史铁生的思想、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诠释。

B.文中详细地介绍史铁生有关“透析”治疗的过程,是细节描写,为后文引出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作铺垫,这又是“以小见大”,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

C.文章通过史铁生的文坛朋友、周国平以及陈村等人的评论来表现史铁生深刻的思想以及他面对困境所展现出来的从容、坚强的品质。

D.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不再荒凉落寞,它曾属于十几年前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的史铁生。

17.史铁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联系本文分析史铁生为何对地坛情有独钟。(6分)

18.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史铁生的“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4分)

19.史铁生“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结合你的人生阅历谈谈你的感悟。(5分)

 

龙振安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