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考点内容: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解题思路: 

  1、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抓住烘托人物的景物描写。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2、答案的组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二、答题方法:

一般的短评式答题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忌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三、例题剖析: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回答后面的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思路解法:

抓住抓住烘托人物的景物描写和反映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词句去揣摩:“独坐、飞尽、孤云、独去、闲、两不厌、只有”等。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错误答案举例: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简析下面这首诗宋词的人物形象。 

思路解法:(1)抓住反映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词句去揣摩:万里觅封侯、匹马、关河梦断、尘暗、鬓先秋、泪空流、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根据陆游的遭遇、经历去揣摩。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江雪 柳完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2) 请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解法:(1)抓住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和反映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词句去揣摩:鸟飞绝、人踪灭、孤舟、蓑笠、独钓

  参考答案:(1)寒冷、寂静。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四、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五、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六、高考经典

1.(2005年全国)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栈中度过节日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冬至日到了,在邯郸驿里,诗人抱膝枯坐,只有影子陪伴他,他想象家里的亲人此时也坐在灯旁,说起远方的他。(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要点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诗人以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要点一)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要点三)

3、简析下面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答案】

   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 (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 (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激愤。

6、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

7、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籙②,汉箭朝飞金仆姑③。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①娖:通“捉”,拿着,提着。②胡籙装箭的筒,指代兵器③金仆姑:古代名箭。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③新声:新的乐曲.④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

答: 参考答案)(1)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陈诗突出对环境的恶劣的描写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典型事物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写得一波三折,深沉感人。

七、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问:诗中塑造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八、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简要赏析。

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阙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年全国卷)。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录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4、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08年湖北卷)。

                         临  江  仙[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 :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1.分析:从环境描写看,带郭、野径、桑麻: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上“篱边菊” “无犬吠”,可看出是主人公的居所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其中“种”字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情趣高雅。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析】(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王华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