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第七课 诗五首

【自学指导】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鸯

茅檐(    )    苔(    )    畦(    )    排闼(    )

澄(    )江    衰鬓(    )  拳(    )  郁塞(    )

酒酣(    )  凫(  )  藻(  )  谪(    )  居倚(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茅檐长扫静无苔(            )

(2)两山排闼送青来(            )

(3)青眼聊因美酒横(            )

(4)塞上长城空自许(            )

(5)佳气葱葱至今王(            )

(6)我怀郁塞何由开(            )

(7)坐觉苍茫万古意(            )

(8)英雄乘时务割据(            )

(9)各领风骚数百年(            )

(10)苟利国家生死以(            )

3.文学常识填空

    (1)王安石,        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        ,抚州临川人。散文雄健峭拔,为        八大家之一。

    (2)《登快阁》的作者是       ,北宋诗人、书法家。号        。其诗在宋代影响颇交,开创了        诗派。

    (3)《书愤》的作者是        宋诗人,号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著有        。

    (4)《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        代诗人        的作品。《论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        代诗人        的作品。

4.名句填空

(1)                     ,两山排闼送青来

(2)落木千山天远大.                     

(3)楼船夜雪瓜洲渡.                     

(4)塞上长城空自许,                     

(5)《出师》一表真名世,                     

(6)                     ,山势尽与江流东。

(7)                     ,各领风骚数百年。

(8)苟利国家生死以,                     。

   

【合作探究】

   [1]  《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

    [答案】  这一联写秋季晚晴中登高所见的景物,具有简洁、寥廓、明净的特点。此联写了四个意象:落木、天、澄江、月。 视野开阔,画面简洁。先是各句内部意象两两相关。出句“落

  木千山天远大”,“落木千山”隐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意味,“天”因“落木千山”更显“远大”,全句景象辽阔而深邃;对句 “澄江一道月分明”,“澄江一道”隐含“澄江静如练”的意味, “月”因“澄江一道”更显“分明”,全句景象澄澈而空明。上旬 各意象之间又错综关联。出句“落木千山”与对句“澄江一道”  同是写地,出句“天”与对句“月”同是写天,出句天、山之辽阔与 对句江、月之明净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互相渗透,构成一个统一 和谐的意境。

    这一联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 襟怀抱的写照。诗人在“了却公家事”之后登阁,在晚晴中远  眺,面对眼前的胜景产生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心境是轻松超然

的。景象的辽选空明,正反映了作者心境的空明、襟怀的辽阔和感悟的深幽。这些可以联系上下文加以体会。    

  [2]《书愤》题曰“书愤”,意为抒写心中愤慨,却通篇不见“愤”字,然而细细品味之,愤慨之情又元处不在,请试作分析。

    首联上句“早岁那知世事艰”是现在的慨叹,下旬“中原北望气如山”是早岁的豪情,形成全诗的基调。颔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就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厕。,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具体、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颔联的雄壮之巅跌落,从回忆到现实,回应首句,诗意转为悲凉。“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镜中衰鬓”也早“已”斑白,“空”是叹壮志未酬,“已”是叹韶华已逝,愿望落空。 一“空”一“已”,互为映照,有无限沉痛,也有极大悲愤。尾联通过赞许诸葛亮,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综观全诗,首联感叹世事,颔联回顾当年,颈联叹息时光.尾联借古讽今,一“愤”字贯穿始终。这“愤”通过理想与现实,早岁与晚年两组对比表现出来,愤壮志成尘,愤年华已老,最终愤求和派。“愤”中含悲,“愤”中含壮,全诗风格豪放悲壮,不愧为陆游七律中的冠冕之作。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夜直【注】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夜直:即为值夜班,此时宋神宗已决定采纳王安石的意见,实行新法。

(1)第三句“春色”指什么?诗人为何感到“春色恼人眠不得”? 

                                                                                         

                                                                                     

(2)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作者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义是什么?  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①,身闲心苦一舂锄②。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③窗归了读残书。

[注]  ①双属玉:诗中指远山像属玉鸟。属玉鸟似鸭而

大,长颈赤目,紫绀色。②舂锄:指白鹭。③莫:通“暮”。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 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疋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 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 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 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 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 是怎样的?

                                                                                           

                                                                                          

7.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黄天荡咏梁氏

柴静仪

玉面云鬟拂战尘,芙蓉小队簇江滨。

不操井臼操桴鼓,谁信英雄是美人。

出 塞

徐德音

六奇枉说汉君臣,此后和戎是妇人。

能使边庭无牧马,娥眉亦合画麒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面:女子的面容。芙蓉:即莲花,这里比喻女子。“玉面云鬟拂战尘”是说梁红玉脸上头上都沾染了战火的 灰尘。

  B.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务劳动。桴:鼓槌。“不操井臼操桴鼓”是说梁红玉不是操家务、不问国事的一般女子,而是一位擂鼓助威、英勇参战的爱国女英雄。

  C.六奇:六条奇计。枉说:曲说,不公道的称说。和戎:与少数民族和好,通指中央王朝与别族维持和平关系。

  D.边庭:边地。牧马:指匈奴贵族南下牧马,窥探虚实,劫 扰内地。娥眉:指代女子。亦合:也应。徐诗末两句是说,出塞的女子能使边地不受骚扰、国家安宁,她们的功劳是很大的,只是她们应该学学棋琴书画,那样更会受人尊敬。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清代妇女写的歌颂女子伟大功绩的诗。

  B.梁红玉是宋代的一位杰出的抗金爱国的巾帼英雄,而“和戎”的女子则都是皇室的公主,如刘细君、王昭君。

  C.柴诗热情讴歌梁红玉这位女英雄的爱国热情和尚武豪 迈的气概;徐诗则充分肯定和热情歌颂王昭君等女子 出塞和戎,为民族团结、人民安定、国家安宁所起的历史作用。

  D.柴诗主要以白描手法描绘梁红玉在黄天荡一一战英勇抗击金兀术一事;徐诗则采用衬托手法,即以汉代君腰的六出奇计改朝开国来陪衬女子“和戎”的丰功伟绩。

【课外练习】

测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楣同的一组是(    )。

A.累及  磊落  护苗保蕾  身陷缧缱

B.栖息  蹊跷  芳草萎萋  休戚榴关

C.瑰丽  日晷  大家闺秀  奉为圭枭

D、悔悟  晦涩  诲人不倦  毁瞥参半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勘误  焕散  明枪暗箭  迫不及待

  B.贬值  反馈  和中共济  闻过饰非

  C.契机  脏款  获益匪浅  额首称庆

  D.伶仃  对峙  明火执杖  责无旁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句的是(    )

  A.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首次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业已启动。

  B.官至发改委主任的张平的中专学历意外成为公众的…大 看点,主要的不在于中央用人不唯学历是举,更因为在当今文凭泛滥,尤其是领导干部热逐文凭成风的背景下,那一纸中专学历弥足珍贵。

  C.达赖喇嘛近期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再次开始进行密集游走,一会儿访英,一会儿访美,可谓双管齐下,他的一系列言行与磷 方一些人挑起的一波波针对中国的反华浪潮精确合掐。

  D.石油涨价直接带动生物能源涨价,只要今天的世界对石泄的需求居高不下,只要石油的价格一直上涨,世界粮价就将进入一条上升的快车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乱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C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B.“中部崛起之路”采访活动在洪山礼堂前正式启动,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及武汉市主要媒体的44名记者已踏上近1万多公里的采访征程,旨在通过集中宣传提 升中部整体形象,吸引客商及公众关注中部,为第三届中博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圈。

  C.CNN日前向中方发出的道歉声明不但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政府,企图挑拨中国人民与政府的关系,而且还没有对卡弗蒂恶毒攻击中国人民的言论作出真诚道歉,中方对此完全不能接受。

  D.少数“藏独”分子企图干扰破坏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公然挑衅奥林匹克精神的恶劣行径,完全不符合奥林匹克宪章的宗旨,完全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是不得人心的,必将激起爱好和平、拥护奥林匹克宗旨的人们的强烈愤慨,是注定 要失败的。

5.下列句子的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

  ①为了达到一种万众跟随奥运火种的神圣感,国际奥委会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十分严格。

  ②国际奥委会相信这种纯净的火种能够代表奥运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

  ③如果火炬熄灭,也只能用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

④而在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有一个传递队伍,一条路线。

  ⑤火种必须是在奥林匹克山脚下用凸透镜采集的太阳光。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⑤③②④

二、阅读理解(28分)

6.(5分)(2007年天卷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7.(5分)(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8分)

一山昙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跌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土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是满满一山仙人掌,果真每棵仙人掌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局面。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关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

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柯间忽然幽冥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

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象,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8.(4分)面对“一山昙花”,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试举一例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4分)“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10.(4分)又听到说“你们来晚了”,作者的思想经历了哪些 变化?

                                                                                           

                                                                                      

11.(6分)文章结尾处说:“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蕴涵着作者深沉的思索,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语言运用(12分)

12.(4分)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5个字)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 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对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                                                                   

                                                                                     

13.(4分)某中学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拟创办一份期刊,取名为“流年”,请你将青春、文学等内容同刊名联系起来,写几句抒情的刊首语。(不超过40字)

                                                                                          

                                                                                          

14.(4分)阅读下面材料,在你了解人物的心事后,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写一句有分寸的宽慰、鼓励对方的短信。

    晓敏平时表现得与别的女孩不一样,她常常闷闷不乐、情绪低落,不爱与同学一起玩,害怕其他同学的目光,更害怕她们背后的交头接耳,常常用自己的冷漠和孤独去对抗别人的热情或嘲笑。我仔细一了解,原来她是为自己脸上的雀斑而烦恼不已。

                                                                                                

                                                                         

第七课  诗五首答案

1略

2略

3.(1)北介甫唐宋  (2)黄庭坚山谷道人江西

  (3)陆游南放翁《剑南诗稿》

  (4)明高启清赵翼  清林则徐

4.(1)一水护田将绿绕  (2)澄江一道月分明

  (3)铁马秋风大散关  (4)镜中衰鬓已先斑

  (5)千载谁堪伯仲间  (6)大江来从万山中

  (7)江山代有才人出    (8)岂因祸福避趋之

课堂练习

    1.(1)“春色”既指自然界的春,也喻指政治上开始实行变法的大好形势。咽为诗人得到神宗赞同,所以兴奋异常,难以成眠。

    (2)末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抱负即将实现的愉快心情。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作者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作者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作者心情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  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  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一种自然平和的  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  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  园生活,无论是牛砺角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4.首联从扣题入手,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

    5.(1)D(“断”的意思应为“停止”。)

    (2)C(“以动衬静’’不当。词的上阕写梦境。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词境中来,目的不在写静,应理解为“动静结合”。)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 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 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  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6.(1)“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  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 句的问题,而是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作者 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 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3)在感情表达上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7.(1)D  (2)B-

课外练习

    1.B 

    2,A  (A项“焕”应为“涣”。,B项“中”应为“衷”,“闻”应

为“文”。C项“脏”应为“赃”,“首”应为“手”。D项“杖”应为

“仗”,“待”应为“贷”。)

    3.C(“双管齐下”本指画画时两管笔同时并用,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此处用于一个人的连续行为,不当。A项“业已”:已经,多用于公文。,B项“看点”:值得观看、欣赏的地方。D项“快车道”指机动车分道行驶时,专供快速行驶的车道,这里是比喻义。)

    4.D(A项介词结构“在……中”吞并了主语,应去掉。B项“近l万多”自相矛盾,删掉“近”或“多”。c项“不但…‘而且”的关系弄颠倒了。)

    5~(先确定第①句为首句,排除A、B两项;按第①句“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的内容,应先谈“火种”,再谈“火炬”,因而接下来是⑤④两句,排除D项。)

    6.(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7.(1)交情。    .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将“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8.示例一:面对一山枯萎的花苞,作者联想到花开时热闹熙攘的场面,并由此想象到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作者用打比方的写法,形象地表现出这一山昙花虽败却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和无尽的审美感受。

    示例二:看到萎谢的残花,作者却用重笔写到腾腾烈烈、有声有色的花开时景象,这样对比的写法更生动地体现出花开时热闹熙攘的胜景,表现出虽未能如愿看到却由此获得的无尽想象。

    9.这句是自嘲语,作者的确错过了很多好事,面对已经错过的一山昙花不可能不遗憾,由此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因而强烈地体现出错过关景之后的失落与遗憾。同时,也引发了作者下文中的无尽思索。

    10.先听说来晚了,是对花谢了的习以为常与坦然;接着是亲眼见到一山凋谢的昙花后的惊讶与憾恨;然后是不忍离去,用想象去追踪揣摩一山昙花盛开的景象;最后是引出对什么才叫“拥有”的思考。

    11.在作者的眼中,残花虽已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驰无穷之想象,由此去弥补并牢牢记住,而有些美景曾亲眼目睹却反而淡忘。这世间,或许经历过的事物并不就是拥有,而我们借助想象,正可以填补许多不曾拥有的遗憾和空白。

    12.(“高纯度”饮用水)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将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洗出,危害健康。(三个分句为三个要点。要求句子通顺,字数不得超出要求。)

    13.示例一:流年似水,青春如歌,让我们带着青春和梦想一路欢歌!

    示例二:似水流年,在岁月的长河里,不仅流淌着我们的青春,还流淌着我们不灭的文学梦。(内容扣住“流年”“青春”“文学”等;语言抒情色彩浓郁,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14.示例一:须知,只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

    示例二:别忘了,除了雀斑,你还有明眸皓齿、如花笑靥、如瀑秀发,还有不错的学习成绩。

    示例三:把眼光放在你的长处上,你同样可以成功、快乐!(内容有宽慰、鼓励作用;语言形式较美,有文采即可。)

张振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