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孔乙己》 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孔乙己》曾经被鲁迅先生称为他自己最喜欢的短篇小说,多年以来是被当做经典选入到中学语文的必修教材中的。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的主题定义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是一篇讨伐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它既是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孔乙己终其一生“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最后落到一个“大约的确死了“的下场,固然有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好喝懒做,穿的长衫又脏又破,还硬撑着面子不肯脱下来(也可能是因为贫困没有别的衣服),说话满口之乎者也,卖弄学问,又没有什么本事。这样的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被人嘲笑的,不只是在封建社会才有这种情况。孔乙己的失败,恐怕与他同人们的沟通和交往艺术差的出奇不无关系。

     孔乙己交往对象的选择,出了偏差,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一个读书人、知识分子为什么偏偏要往短衣帮中间钻,交往有共同语言吗?看看他说话,满口之乎者也的,能够得到短衣帮们的认同吗?

     孔乙己与人交往并不诚实,炫耀,卖弄,为了虚荣而死要面子。不被人鄙视,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是不可能的。

     我们评价一部好作品时常常会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的魅力。《孔乙己》这篇文章也是如此,隔着九十年的时光,我们仍然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寻求到更多的生活启示,确实令人感概有加。 

     如果从交往的艺术角度解读孔乙己,我们会发现,在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教育除了“四书五经”之外,两耳不闻窗外事,造就的知识分子,除了生活基本能力不幸之外,交往沟通这些基本素质毫不具备,这是旧教育的悲剧,这难道不能给我们的现实状况提供一些惊醒吗?

    下面是则新闻:在英国坎特伯雷举行的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选手获得全球16金中的10金,来自湖北的10位选手获得了3金3银4铜。对此,英国媒体发文感叹:中国人在奥数上有天赋。然而,奥数中国区总教练郭红兵昨日在武汉媒体见面会上,更多谈到了中国选手的不足。其中,他特别谈到各国选手的礼物交流环节。

  据介绍,在中外学生互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水杯、笔,中国孩子没有准备,只好临时拿出人民币送给外国小朋友。就此,记者向几位武汉选手求证,得知他们也是以回赠“人民币”交卷。

  此次世界奥数,中国选手成绩超一流,但身为选手的小学生们自己也找到很多不足。鄱阳街小学5年级4班的付柏宇小朋友,在此次比赛中获得银牌。在建模环节中,他明显感到与外国小朋友的差距。

  “我们是5人一组,没有人策划安排,组长自己干自己的,还有两个同学不知道干什么,就我和另一个同学搭档。结果,不是很理想!而外国小朋友,有分工,有合作,进展很好!”

  “我们更糟!比赛进行中,我们组员吵起来了”!来自千家街小学6年级5班的王弘圣同学虽然在此次竞赛中获得金牌,但对团队合作印象很深。

  “中国孩子做题数一数二,但在团队和礼仪方面和国外参赛队还有差距。”郭红兵说,在公共场合吃饭时,中国孩子表现得比较活跃,总是很热闹地讨论,有时需要“招呼”几次才能安静下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小选手安静就餐,生怕打扰到别人。

   “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健康、全面 发展 的高技能人才质量得以保证的有机组成成分。

     卡耐基集众多成功人士之经验发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其中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15%取决于专业知识。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生中各种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一生的健康幸福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矛盾重重的人际关系中或因自我封闭而人际关系缺失,都不利于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学习效率与工作效率。

    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承与培训,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整个人生发展历程中具备自觉主动地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和能力,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亦为事业的成功铺平道路。

 

陶建军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