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物候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生本高效课堂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号: 018 日期: 2013-9-28 编写人: 温丹头 审核人: 语文组长 复备日期 上课日期 课题:《气象物候专题》第一课时 【自学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30分钟) 30分钟内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 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早读课:(30分钟) 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对子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检效:小组长检查早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目标的完成情况。 【展示课导学】 教学目标: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2. 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课堂 导学 元素 流程 自学质疑环节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互动评价 复备栏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 合作策略 内容形式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 导入新课 生活处处皆学问。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身边的花鸟虫鱼、飞云流霞,了解气象物候知识。 A.两人小对子: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B.小组共同体: (1)抽签: 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2)预演: 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组长带领组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单元一: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顺序、层次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学生列表说明各种云和天气的关系。 4.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单元二: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物候学研究些什么?阅读课文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2.说说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其语言标志是哪些词语? 4.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 单元三: 1.这两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举例说明并体会。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 《看云识天气》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第1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看形态/看色彩);第7段 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3.学生列表说明各种云和天气的关系。 4.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说明方法 :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明确:(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打比方 (2)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摹状貌 (3)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打比方 (4)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引用,作诠释 (5)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列数字 整体感知 互动探究 《大自然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物候学研究些什么?阅读课文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说说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 明确:1-3段 从现象说起,以四季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现象和物候学;4-5段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6-10段 介绍物候现象四个因素,又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这样说明言之有序,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11-12段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其语言标志是哪些词语? 明确: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5)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总结归纳 积累背诵 1.这两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举例说明并体会。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瓦块云,晒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教学反思 【反馈课导学】 “日日清”达标训练检测题 书写等第 达成等第 一、大连跟北京的纬度很接近,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这是为什么? 答:经度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经度的影响决定于离海洋的远近。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大连近海,所以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比北京要迟开。 二、阅读课文第六节,回答: 1.第六节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看云的光彩现象识天气和有关的谚语。 2. “晕”和“华”都是天气的预兆,关于“晕”,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请根据文意,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答:华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为阴雨。 3.作者引用了不少谚语,你觉得用什么作用? 答:说明这是经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了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引出了下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突出主题,把文章写的生动具体。 三、阅读短文,回答: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答:“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或“物候观测对农业非常重要。” 2.“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的““里”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答: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选文第二小节中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不能去。“可能”表示推测,说明结果不是必然的,避免了说法的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温丹头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