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现主义文论的理解(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一、表现主义的简介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

二、表现主义的定义

  表现主义指20世纪初叶发端于德国的一场文学和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与思潮。

三、表现主义的来源

  虽然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艺术风格,但是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被称为“表现主义”的运动。这个词一般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尼采通过对古风艺术的批评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一个疏导和关键的作用。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当然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情。尤其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这样的作品尤其常见,而在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动乱时常重复: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八年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动乱和压迫均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其痕迹。虽然这些作品一般从艺术角度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通过它们所描述的恐怖始终能够在其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感情。“表现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expressus”,具有“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表现主义思潮最先出现在绘画界,其后波及文学界。“表现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最早确立于1913年。

四、表现主义的发展史

  (一)表现主义的出现:

    1901年,这一词最早出现,用于在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来与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区别。1911年,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上发表绘画评论首次使用“表现主义”术语。   

  (二)表现主义社团:   

   1、桥社(Die Brucke):1905年在德国的德类斯顿由三个年轻的大学生组成;  

   2、蓝骑士(The Blue Rider):1911年12月在慕尼黑成立,创始人马尔克和康丁斯基合编了一卷美学论文集,书名为《蓝骑士》,原是康丁斯基一幅画的名称,后来便成为这个团体的名称。

  (三)表现主义在绘画、音乐、电影、戏剧、文学方面各有所发展:

    1、表现主义绘画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2、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这个现代音乐的第一个主要流派,是以奥地利音乐巨人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韦伯恩为代表,紧随在印象乐派之后产生的、一种相悖于印象乐派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的音乐流派;

    3、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的电影也被称为德国表现派,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和《泥人》; 

    4、表现主义戏剧

   表现主义戏剧的特点是极端简化的人物性格、合唱效应、雄辩的对话和高度的集中。其内容往往是主人公的觉醒和悲痛,尤其是与市民价值和权威(一般以父亲来代表)的斗争。表现主义戏剧中的对话不是庸长和幻想性的就是极端缩短和电报式的;

    5、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学是表现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表现主义文学特点:   

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4)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   

(5)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卡夫卡《变形记》。

   6、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

    表现主义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代表作《鬼魂奏鸣曲》(1907)把梦魇,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源头。   

  表现主义小说代表: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他是个生前无闻身后成名的人,善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作品情节荒诞不经却蕴涵深意。代表作:《变形记》(Die Verwandlung);  

  表现主义戏剧代表: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主要代表作:《毛猿》(1917)、《琼斯室》(1920)曾经先后四次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36年,以“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当代戏剧的奠基者;   

  表现主义绘画代表:挪威的蒙克代表作《呐喊》,俄国康定斯基代表作组画《秋》、《冬》、《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等。 格罗斯代表作:《夜》,《壕沟战》,《启程》;   

  表现主义音乐代表:阿诺尔德·勋伯格(Am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交响曲》、歌剧《期望》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此外还有几首弦乐四重奏和许多钢琴、声乐作品等。

五、表现主义的一般思想特征

    首先,反抗是它的主音;

  其次,与上述有关,强调行动;

  第三,强调大写的“人”,提高人的尊严和素质;

  第四,强调“代沟”——父子冲突;

  第五,异化意识;

  文学作品中的“异化”描写是多方面的,很难概括得全面,大致有以下几点: 

  陌生感一种是人与环境的陌生,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陌生;

  孤独感它与“陌生感”是一对“孪生姐妹”;

  负罪感表现主义作家普遍认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善、恶两种本性,内心中都有自己所不知道的黑暗领域,因此随时都有犯罪的可能;

  恐惧感这一情绪笼罩着许多表现主义作家。

 第六,非暴力哲学。

六、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运动是在反传统的思潮中兴起的,在创作方法上它背弃了十九世纪前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或“反映论”美学,而崇尚“表现论”美学,也就是说,创作不再是描摹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是主观情感、意象幻想的表达,出于“内在的需要”。尽管表现主义者的创作主张和表现方法各有不同,但从主观、自我出发这一大前提则是共同的。同时,这一倾向与当时在欧洲盛行的尼采悲剧美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发生交汇,形成了一种新颖奇诡的审美形态和艺术特征,具体说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A、强烈的激情;

  B、再造“世界图像”;

  C.抽象的概括;

  D、非理性思维; 

  文学中的非理性表现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⑴直觉 ⑵意识流

   ⑶梦幻 ⑷荒诞 ⑸悖谬

  E.爱好怪诞;

  F、追求神奇;

  G、“多声部交响”;

  H.蒙太奇结构。

七、表现主义的影响

  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文论在20世纪前期发生过重大影响:

 1. 它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和特性,反对艺术的说教主义和道德主义,体现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的重视;

 2. 它强调了艺术与人类精神活动的联系,看到了直觉受心灵其他活动的制约,这是比较辩证的; 

 3. 表现主义强调艺术表现情感,而不同于简单地再现,对艺术本质的探讨深入了一步,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回声;

 4. 它从表现说推出人人皆是诗人、艺术家的思想,对当时的“象牙塔”文艺、贵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是一个大胆的批判。

八、表现主义的缺点

  一是它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把艺术完全看成主观心灵活动的产物,而同社会现实生活相隔离,这是不符合艺术创造实际的;

  二是倡导艺术的非理性主义,把艺术完全局限于直觉界限之内,否定理性和思想对创作的指导作用,这是片面的。

 

朱忠军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