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诗歌赏析题及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 ||||
江苏 侯非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 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表面是闲,实际是烦。抒发的是屋内寂寞、无聊的情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列清单: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秋词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开”字,动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又要补写,是应为有说不尽的思念的话。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 找出名词,分类:金河、玉关、黑山,地名,边塞的地名。物名:马策、刀环、青冢,黑山。动词:贵、绕、诗题:怨、 地名、物名都有边塞特征。怨是表达征人心情的动词。 (1)写了征人戍边生活,所以说是一首边塞诗。 (2)第一句“怨”、年年调动频繁,第二句怨天天练兵辛苦,第三句怨天气寒冷,第四句怨景色单调。通篇虽无怨字,却句句有怨情。 看标题,把握情感。 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技巧 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练习1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第三句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 “肠一断“不忍离去,不愿分别。 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 “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有一年。” 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答: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第三句采用虚写(想象)的写法。而想象故乡亲人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我的思念。既显得凄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答题步骤: 1、准确点出了何种表现手法。(点手法) 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内容、写法) 诗句不直接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而虚写(想象),故乡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3、阐述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效果+形象+情感)(析手法)。这样写,既显得委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问: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独坐高楼,黄昏吹奏“关山月”的边关战士形象,抒发了无奈之情。 五、形象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1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把形象描摹出来,这首诗刻画了一个边关战士的形象。 ------描摹形象。 2、简练概括形象的特征。 他独坐高楼,一遍遍吹奏《关山月》,因思念家乡而惆怅无奈。----形象特征 3、点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深深地同情(诗人的思想感情) 总结:诗赏析 语言是起点,形象、意象是重点,情感是终点。 六、答题思路 1、答法:研究题干 (1)、方向: 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 (2)、层级: 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 2、性质判断: 规范、半开放、开放。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 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注重意译的重要。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 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 特征与功能。 例题: (一)阅读刘禹锡的《赏牡丹》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⑴本诗题为“赏牡丹”,为什么写“芍药无格”“芙蕖少情”?(2 分) ⑵品味“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的“真”的表达效果。(2 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 分) 解答:(1)烘托(反衬、衬托也可以)(1分)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1分)。 (2)“真”字加强语气,对牡丹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既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3分,答到“加强语气”或“高度评价”得1分;答到“时人对牡丹的观赏”或“牡丹具有的独特魅力”得1分) (3)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分) 七、练习 (一)、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分)2、你认为晏殊《浣溪沙》中表现的愁和李煜《相见欢》中表现的愁有何不同?(3分)答题: (1)、(2分)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伤春怀人的感情。(2)、(3分)李煜的愁苦是因为他此刻沦为阶下囚,去国离乡,孤身登楼,内心苦痛千丝万缕。晏殊的愁则着重表现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惋惜。 (二)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这首诗的鉴赏,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答案:( ) 、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完成下列各题。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0. 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1.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 答: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即使在失意中也人老心不老壮志满怀的豪情 (四)、阅读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后,回答下列问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这首诗大约就写在此时。 (1)对于一些好诗,我们常常誉之以“诗中有画”。这首诗确实就像画一样,试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练字精巧。试分析一下“春潮带雨晚来急”中“急”字的精妙之处。 试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 (1)西涧边上峰峦叠嶂、树高林密,一丛丛绿草惹人怜爱,就在这一片静谧之中,从林木深处传来了黄鹂那婉转悦耳的歌声。(2)“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形象地写出了急雨骤至,春潮带雨,涧水猛涨的飞转流动之势,衬托出山涧的闲淡宁静。(3)全诗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以及一个历经宦海沉浮的文人想要脱离繁华尘世,追求自然闲静的心态。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2、试对“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作简要分析。 一个“望”字,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3、试对“风烟望五津”中的“风烟”字作简要分析。 “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4、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中蕴含的哲理。 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5、试分析该诗与其它送别诗的不同之处。 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六)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感情。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参考答案】 1.(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 2.A。分析:读诗词,需了解词人所用典故的含义,该词中,“觅封候”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出作者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并非是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 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七)、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八)、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九)、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十)、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十一)、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十二)、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十三)、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十四)、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十五)、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2、“人生看得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六)、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十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十八)、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十九)、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 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二十)、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答:柳条、藤蔓、黄莺。 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十一)、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淡白、深青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二十二)、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 写到 ,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答:院内 院外 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二十三)、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 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答:2、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二十四)、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1、触觉、视觉、听觉 答:2、孤寂凄冷 (二十五)、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答:2、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二十六)、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1、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答:2、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二十七)、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 的特点。 2、 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1、高直、陡险 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二十八)、泊秦淮(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忧国忧民 (二十九)、 送友人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三十)、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三十一)、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 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桂花 西风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三十二)、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三十三)、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欲”字表示“将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朵的颜色红艳,摇曳多姿。 (三十四)、.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三十五)、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三十六)、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答: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三十七)、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三十八)、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破、鸣、点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三十九)、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吟余小立阑干外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2)是故藏而勿守 (3)沿流以溯源 (4)半亩方塘一鉴开 14.下列句子中与“守而弗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 B.挺剑而起 C.足肤皲裂而不知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翻译选文(一)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16.善读书者如何才能达到“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7.品读《观书有感》,请从读书与成长的角度,说说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13. (1)亲自 (2)因此 (3)逆流而上 (4)像镜子一样 14. C 15.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16.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17. 诗中谈到方塘中的水之所以能清澈如镜,是因为源源不断地涌入了活水,这正如 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只有不断地去读书,思维才能活跃不僵化,才容易接受新事物, 人格才能不断完善。 42、(2012内蒙古赤峰) (四)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过故人庄》,完成19—22题。(14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9.请分析《桃花源记》选段与《过故人庄》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20.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便要还家( ) (3)黄发垂髫( ) (4)青山郭外斜( ) 2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安陵君其许寡人 B.乃不知有汉 凡三往,乃见 C. 具答之 肉食者谋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为舱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9.示例1:相同点:都描写了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客人都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不同 点:《桃花源记》所写是理想中的生活,《过故人庄》写的是现实的生活。 示例2:相同点:都写了恬静、安适、快乐的田园生活。不同点:《桃花源记》写主宾不期而遇,《过故人庄》写客为主人所邀;《桃花源记》中客人离去不能再来,《过故人庄》主宾之间有重阳之约。 说明:两例结合,答出一个相同点,两个不同点,或一个不同点,两个相同点均可。 20.(1)交通:交错相通 (2)要:邀请 (3)垂髫:指小孩 (4)郭:村庄的四周 21.C 22.(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 (2)(他们)自己说祖先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离了。说明:俨然、属、妻子、绝境四个词语作为主要的采分点。 43、(2012内蒙古巴彦卓尔) 三、古诗文阅读(10分) 10.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C 44、(2012黑龙江大庆)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3题(19分) 【古诗阅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 之意。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的不幸比喻为 ;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 。(3分) 9.尾联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深沉在表达了作者心底强烈的 情感。(2分) 45、(2012四川雅安) 10.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第一句中“鉴”是镜子的意思。 B.第三句中“渠”是“水渠”的意思,就是那片映有天光云影的池塘。 C.作者通过池塘清澈原因的揭示,阐释了人生哲理。 D.诗歌的内容与诗题表面上并不直接相关,这是由于作者采用了恰当 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不跑题。 10.B 46、(2012四川乐山) 三、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10、⑴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⑵“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47、(2012新疆无答案) 二、 (二)阅读下面 这首古诗,完成13-14题。(共4分) 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4.仔细阅读,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分) 答: 48、(2012云南普洱无答案) 三、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8.“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 ,“秋思”是首散曲的 。(2分) 9.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梨的思想感情?(2分) 答: 49、(2012贵州毕节) (一)古诗词赏析 阅读范伸淹的《渔家傲·秋思》。完成第12题。(共5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1)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1)秋风萧瑟,残阳如血。万重山中,烟雾迷茫。一座孤城.潇然兀立:边声四超.清角吹凉。边关艰辛,尽在其中。(此答案仅供参考)(3分) (2)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2分)(仅答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给满分) (一)古诗词赏析。(从甲、乙两首中任选一首作答)(4分) (甲)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0.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0.作者在上片用“ ”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下片用“ ”的赣江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2分)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是感慨,也是控诉。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 B.三、四句表达了对南宋盛时的追念,对南宋灭亡的惋惜。 C.末尾两句作者直接表露作者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D.这首词是作者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表达了作者的报国志向。 (一)(4分) 甲:11.夕阳迟 欲暮时(2分) 11.B(2分) 乙:11.多少行人泪 东流去(2分) 11.B(2分) 54、(2012辽宁抚顺) 5.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诗涛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计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澍的哲理。 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侯深海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