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能量”为话题(高三作文范文及教师点评)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学生随笔 手机版 | ||||
20130712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上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正能量”是如今流行的一个热词,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一个人的内心都各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这个国家、组织和个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800字左右。 心似秋月,碧潭皎洁 丘珏蓉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 释家有言:“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若内心如一轮秋月,如一汩清泉,包藏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的“正能量”,那么,暗含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的“负能量”又何处藏身呢?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座呼啸山庄,难以做到处事不惊,哀乐不动。假若将内心盈满“正能量”,即使艰难困苦,也能清歌一曲,行色悠游。 记得宗璞曾说他的父亲冯友兰先生有“甘于奉献,坚守学术,薪尽火传”的精神。这些精神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得起,二是佛道中“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正是这样,他才能在战争年代写下两篇雄文痛陈当时教育机构的腐败,他才能在晚年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完成《中国哲学史》这一巨著。冯友兰先生在得意之时想失意,失意之时想未来,内心始终为他源源不断地补充着“正能量”,才使他始终保持了澄澈的目光。 人在痛苦之时,会被贪婪、嗔恨、愚痴的烟气笼罩而迷失方向;人在安逸之时,会被傲慢、自怜、冷漠的冰块冻结而麻木不仁。我们要努力激发自身的“正能量”以抵挡“负能量”的侵扰。茨威格曾言:“这个社会善于用殷勤的举动和不可抗拒的诱惑让人迷恋毫无价值的东西。”如果我们无法冲破这些诱惑,那么“负能量”将被激发,让人沉溺其中。 正如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沉溺于特里农宫中鲜花、假山结成的人间仙境中,流连于巴黎的歌剧院和舞会风月场。这些伸手可得的财富和权力让她变得贪婪而天真,最终将她的国家拉向深渊,而她自己则走向了断头台。我想,她心中一定知道作为一位王后该有的尊严和责任,但是当她沉溺于浮华安逸中时,这享乐、自私、放纵的“负能量”便不可抗拒地被激发出来,蚕食她心中的美好品质,直至消失殆尽。 因此,在“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斗争中,若要让“正能量”获胜,就要始终坚持内心的信念,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要放纵自己或放弃自己,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每一天。 人生在世,只求仰天一笑,快意人生,只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或许在觉性明朗的一刻,会看到般若之花的绽放。 教师点评 本文有以下几个优点:一、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作者以冯友兰心灵澄澈、勤勉奋斗的事迹为正面示例,论证“正能量”给予人的力量;又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故事从反面论证,一旦“负能量”占据了人的内心,不但害己而且误国。对事例的援引能从不同侧面加以挖掘,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内在的本质,从而丰富了材料的内蕴,形散而神聚。正反对比,深刻透辟。二、底蕴深厚,深远蕴藉。开头对释家名言的引用,正文对冯友兰的解读,使文章有了宽广深厚的人文魅力,增添了浓烈的诗意、厚重的内涵。这种写法,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味道,体现的既是写作的功力亦是人生的境界。 (珠海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王焕胜) 非师点评 这样的题目,一看就知道会被“做空”。事实果然是,作者引经据典,阐述“正能量”的重要与必要。但既然谁都知道“正能量”的好处,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多的“负能量”? 这就涉及对人性的判断与思考。其实“人之初,性本私”。认识到人性之私,非常重要。有此判断,就会去建立良好的制度,用制度去防范和约束人性中损人利己之私,而非成天空喊口号。 只有充分认识“负能量”的本质,才能把它关进制度的笼子;“负能量”受到制约,“正能量”才能得到释放。但要求学生有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实在有点奢侈,因为我们的教育,本来就没有、甚至不鼓励有这样的思考!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何龙) 相关链接:学生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