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还需要上吗?(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南京市金陵中学  王守明

    提出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的答案似乎已经十分明确。作文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焉有不上之理?写上这个题目我自己都觉得不是明白之举,给人以玩噱头、作秀之嫌,但最近有媒体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杭城一些中学多数学生竟然不喜欢上作文课,而更让人吃惊的是,有一些语文老师竟从不给学生上作文课,平时也极少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而只是到了考前让学生狂背一通范文”1《我们还需要作文课吗?》有的作家甚至也认为作文课无须再上。“小学生、中学生大都怕作文,厌作文,恨作文。”,“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一个办法:废除作文课!这样做,至少等于解脱了学生的一大半精神负担和才能压迫。”“无论是对中小学生,还是对成年人,除了极少数有文学欲望、有当作家念头的人之外,作文大都是无用的”。2作文课的主体是学生,要不要上作文课,我想这个问题最终的答案当然要由学生来回答。而不是语文教师或制定语文教学大纲的专家们说了算,更不能由某个作家或某些媒体来指手画脚。为此,我在2001年10月对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不同层次学校的初一和高一新生各120人用问卷的形式分别调查了他们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情况(问卷上的题目可以多选)。

一、        学生:作文课,想说爱你很勉强

表1

就小学的作文课现状,你认为作文课        就初中的作文课现状,你认为作文课

A、要上        76%        A、要上        58%

B、不要上        2%        B、不要上        6%

C、可上可不上        20%        C、可上可不上        24%

就学生要不要上作文课这个问题,表1最起码清楚的回答了两点:学生要上作文课,看来对于“废除作文课”的论调,学生会首先起来反对;认为作文课要上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锐减了18个百分点,而且认为要上作文课的初中生刚刚超过半数,这个数字可能让许多中学语文教师震惊和痛苦。

在我同学生座谈时, 对于“作文课要上”的理由,大多数学生认为是作文是一种能力,在考试和生活中很有用。还有的学生认为把心中的事情、想法写出来,心理就很放松,心情很愉悦。个别的学生因为自己想当一个作家,所以才要作文课。

表2

在小学,你喜欢作文吗?        在初中,你喜欢作文吗?

A、很喜欢        8%        A、很喜欢        2%

B、比较喜欢        37%        B、比较喜欢        26%

C、喜欢        11%        C、喜欢        10%

D、一般        28%        D、一般        56%

E、不喜欢        7%        E、不喜欢        4%

F、无所谓        4%        F、无所谓        0%

表2显示,A、B、C三项喜欢作文类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百分比分别是56%和38%。“小学生、中学生大都怕作文,厌作文,恨作文。”之类的论调并没有事实依据,有夸张之嫌。然而要说学生有多喜欢作文恐怕也只是语文教师的一厢愿而已。很喜欢作文的学生寥寥无几,到了初中,选“一般”的学生人数已经过半,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学生写作文,还是教师上作文课,可能同时默默的品尝着同一种滋味——苦涩。因为学生要上作文课,教师也必须进行作文教学,但相当多的学生对写作文或者对作文课没有表现出语文教师所期望的热情和重视。

二、        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一句话,很辛苦。

当表1、表2的内容告诉了我们作文课在学生心中“怎么样”的时候,如果继续往下走,我想我必须探讨的问题是作文课“为什么这样”。

教师教的不认真?表3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表3

序号        问题        选项        人数比例

                        小学        初中

1、        一学期老师布置的大作文次数是        A、7-8次        35%        22%

                B、8次以上        59%        55%

2、        老师布置的练笔次数        A、每周3篇以上        22%        4%

                B、每周2篇        22%        14%

                C、每周1篇        35%        66%

                D、从来不写        0%        10%

3、        你的语文老师对大作文        A、不评讲        0%        0%

                B、有时评讲        13%        28%

                C、每次作文都评讲        85%        64%

4、        你感觉你的老师批改作文        A、很认真        50%        28%

                B、认真        24%        42%

                C、一般        26%        24%

                D、不认真        0%        6%

                E、有时不改        2%        0%

5、        在写作文之前,你的语文老师        A、不做指导        2%        10%

                B、偶尔做指导        15%        30%

                C、都做指导        78%        56%

表3可以很明白的显示学生回答“小学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怎么样”这个问题的坚决:很认真。“有一些语文老师竟从不给学生上作文课”的惊世之语,在我这次调查中没有找到证据。作文前的指导、作文的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次数、课外练笔等,教师都能严格按照大纲组织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还有增加一点:很辛苦。想一想,一名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布置一次作文要批改一百多本,另外还要周记、练笔等,个中滋味无法用言辞表达。然而让语文老教师哭笑不得的是老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其实并不放在心上。在被问及怎样“对待语文老师写的作文评语”时,28%的小学生和62%的初中生选择了“读读而已”。选择“很认真琢磨”的初中生只有30%,不过半数。

三、学生:渴望足够的写作自由。

既然教师作文教学很认真,但为什么还有许多学生不领情呢

还是请学生回答。

表4

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是        小学        初中

A、作文没有用        0%        4%

B、老师的作文课上得不精彩        7%        10%

C、作文里虚假成分太多        17%        30%

D、没有足够的写作自由        24        36%

E、作文难得高分        24%        14%

G、作文写不出        33%        22%

F、其他        4%        4%

由表4不难看出,学生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在于没有足够的写作自由。

“作文里虚假成分太多”是学生没有写作自由的表现。一定要学生写有“积极意义”、“歌功颂德”、“轰轰烈烈”的主题的文章,而这些在学生的心底仅仅只有一点薄薄的积淀,于是假大空的“瞒与骗”的、极度成人化的话语满纸飞。这样做不仅没有消除阴暗面,反而增加了学生对作文的反感,其本质是增加了对“假、大、空”教育思想的反感。

“作文难得高分”,除了作文评价制度的原因外,更深层面还是在学生没有写作自由。用学生不想写的内容,不想要的限制去箍学生思绪飞扬的脑子,那脑子当然不会有丰富的精神产品出现,要么粗制滥造,要么金玉其外,要么假冒伪劣,哪里是什么精神产品?这样的作文怎能得高分?其结果,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到现在,在“分是学生的命根”的教育环境里,学生只有品尝处在“写”与“不写”夹缝中的痛苦:写,难得高分,不写,语文绝对考不了高分。

“作文写不出”的情况在学生中很普遍。在被调查“你写作文遇到的情况”时,17%的小学生和26%的初中生选了“半天写不出,很痛苦”。

“作文写不出”,为什么?

首先是学生没有足够的选择题目的自由,其实质主要是学生没有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

表5

你的语文老师布置大作文题目时 小学 初中

A、严格按照书上要求 30% 6%

B、命题作文多 35% 30%

C、半命题作文多 20% 48%

D、自拟题目多 15% 12%

E、学生有选择的自由 20% 26%

表5说明小学和初中布置作文题目的形式基本上是命题和半命题居多。这两种形式的最大弊端是限制学生的选择自由。社会、生活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又有差异性,而且是变化着的差异。体现在作文教学上,就是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完全可以给学生最大的选择自由,使每一个学生尽量挖掘、使用自己的独特的“资源”储备,顺利的快乐的写出自己的文章。在这一点上,教师没有必要吝啬自己手中的权利。相反,用不变的共性的要求来规范变化着的学生、鲜活的作文,最后作文本留下的可能是干瘪的雷同的虚假的字眼、教师的叹息和学生写作的痛苦与厌倦。

其次是学生没有东西写。要有东西写,学生就得观察思考,就得有直接体验。它们都是“釜底”的“薪”。没有“薪”哪能“烧火”,教师讲的写作技巧或读的作文佳作, 绝对不是“热能”很巨大的“薪”,“热能”大的“薪”应是学生自己“砍”来并送进“釜底”的,而不是全部由教师统一为大家“砍好”或者由教师指定“砍伐”的范围。然而调查显示,教师写作前的指导并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去思考。

只要8%的小学生和4%的初中生选择了教师曾经以“室外观察等活动”作为写作前的指导。当我们把教材上的作文知识短文诸如“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感受生活”等读一遍,然后讲授写作技巧,再然后轻松的把教材上的作文题目布置下去的时候,学生感受到“生活”了吗?至于“深入感受生活”,更不知从何谈起。

    教师用自己的人生体验代替学生的人生体验,用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用讲授技巧代替学生的写作实践,我认为这是限制学生的写作自由和嫁接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不当行为。

看来用开放的眼光和做法来对待和实施作文教学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四、语文教师:阅读学生的练笔比批改大作文有兴趣

   事实是学生有写作自由,而且现在是失去了这种自由,那么谁拿去了学生的写作自由?

“直接责任者”是以教师行为为表象的作文教学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自由。

学生也许喜欢读文学作品,但他们可能不喜欢作文课;学生也许喜欢写作文,但可能不喜欢作文课。因为作文课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作文,欣赏文学作品或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基本上可以单独完成。而在作文课这个系统里,学生基本上丧失了选择的自由,丧失了自由权的学生要拥有主体性只能看这个系统的其他因素的“脸色”了。从小处说,教师的言行、学生的言行和教材内容是构成作文课的直接因素;范围再大些,作文和读、听、说的和谐与否也决定着作文课的质量;再大些说,语文教学的本质理解、语文课程的设置、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还有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等等,这些都对作文课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么多因素里,学生肯定是一个绝对不独立的“弱者”。但他们又是作文的“权利主体”,所以,作文课改革的目光首先得投向教师。列举两件教师能做好但学生认为没有做好的小事

表6

你因作文受到的教师表扬的次数 小学 初中

A、很多 37% 24%

B、不很多 35% 24%

C、偶尔几次 26% 50%

D、没有一次 0% 4%

表7

你和语文教师交流作文的次数 小学 初中

A、没有一次 26% 12%

B、很少 12% 56%

C、很多 20% 12%

D、很想交流 15% 8%

E、不愿交流 20% 4%

表6说明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三年人均获得表扬的次数极少极少,如果按照平均数来算,肯定有许多学生一学期都没有感受到语文教师赞许的目光。表7的数据可能会让一些语文教师感到不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学生几年的时间里基本没有和教师交流过作文,交流作文就是交流思想,思想本身就是作文的一个部分,又是师生感情联系的一个纽带,师生之间默默无语,最后到相当多的学生不想与教师交流的地步,那学生只好暗暗的去放弃作文。

给学生表扬的只能是教师,连接思想纽带的主动者只能是教师。最近《成才导报》报道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一节作文课上居然有29个学生得到了朗读自己作文全文和片段的机会。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讨论一下教师“高姿态”的给学生哪些自由。

首先是写作的快乐。快乐是属于学习本身的,包括作文。学生只要学习,就应该同时品尝快乐,学习的光彩之一就是快乐。这种快乐和勤苦并不矛盾。教师不仅没有理由光让学生学习却限制学生的快乐,而且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体会到作文的快乐。

其次是学生选择作文形式和内容的自由。不是有句话叫“条条大道通罗马“吗?教师为什么让学生走一条道呢?教师没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自己选择的最近的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最近的。正好相反,只要能到达“罗马”,教师最好引导学生多走几条路。我认为这是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举个例子,如果作文训练目的是写记叙文,除了要求学生的作文是记叙文外,其他要求越少越好!

再其次,如果作文真的以学生为本的话,那每个学生就应该有得到教师表扬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学生的,但却常常捏在教师的掌心。师生平等意味着一种自由。

几乎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这种体验:看学生的练笔比批改学生的大作文有兴趣。为什么?学生写得真,写得活。再问为什么会写得真、写得活?答案可能会是:学生有写作的自由。

五、结束语:谁给语文教师足够的作文教学的自由?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为什么不给学生足够的写作自由?

谈几点和语文同行们商榷。

首先可能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失偏颇。孩子是充满童真的,是充满朝气的,是富有想象力的,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实际上生活也确实如此,“我手写我心”,作文也应该是充满童真、朝气、想象力的,作文的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为什么要把作文引向僵化和教条呢?这样做是教师把作文捆住了,本质上是捆住了教育,捆住了孩子的心。这是作文观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师生关系的认识问题。上文说道平等意味着一种自由,教师常常潜意识认为学生从属与教师,于是就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作为一个和教师平等的人的需要。要知道,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从来没有产生过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行为。

其次是教师把学生看扁了。不少教师认为现在学生的觉醒意识和知识储备比不上大人,比不上教师,因此容易哄和骗。其实这是教师自己把自己捆住了,相反,学生却深时刻睁大苛求和好奇的眼睛,没有任何定式的负担,他们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思想和知识的更新步伐却走到了教师的前面。也许老师刚刚讲完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要用五十个字来复述题目中所给材料时,学生马上就可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获取到足以驳倒教师言论的东西。

再其次,教师缺乏给学生写作自由的环境。换言之,谁给教师以作文教学的自由?看看教材的选文、作文训练要求等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保守甚至是僵化的思想,就能感觉到教师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空间很小。还有就是考试。最近一两年开始考话题作文,学生有了一些写作自由。前几年,甚至前几十年,死板、僵化的作文命题思想“指引”着语文教师去“捆绑”作文。实际上这是语文教师在痛苦的“捆绑”自己。长期“捆绑”就“捆”出了“传统”。

谁给教师以作文教学的自由?只有教师自己给自己松绑!为了孩子的长远打算,抛弃些个人名利,拿出些改革的勇气,应该是当代语文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

我想用下面的话来结束本文:

因为要求上作文课的学生还有半数以上,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满怀信心的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作者邮箱: wangshoumingly@163.net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