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另一面”为话题(高三作文范文及教师点评)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学生随笔 手机版


20130222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上作文

第三次广东省重点中学六校联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作家梁晓声日前在谈到中国的现状时说:“现在有3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里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另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中国。”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豁然朗见立体之中国

许伊佟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班

  数字中国繁华竞驻,网络中国民生多艰,身边的中国迈着不疾不徐的小步。拂开障眼繁花,豁然朗见三位一体下立体之中国。而民族复兴之路,尚待你我同仁仰望星空,披荆斩棘,脚踏实地,共筑繁荣。

  如天际明星荧荧,民族的骄傲可鼓起自信之帆。

  神舟飞船在浩瀚的宇宙留下国人的足迹,苍茫的星宇等待许久之后终于迎来华夏子孙的叩问。高铁以风的速度与时间竞逐,辽阔的原野是天涯的相距,也是咫尺的守望。再如那傲视群雄的GDP增速、驰骋碧波的航空母舰……一样一样数来,好似富丽的牡丹花开满复兴之路,眼见着,心中再无缓缓归的闲情,只恨不能三步并作两步向前跨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温总理一句朴实而恳切的话让我们明白,支撑着一个民族挺立的,是不屈的脊梁,而推动民族飞奔向前的,是火热奔腾的民族自信。

  斩断一路荆棘丛生,民族的自省可铸就勇气之剑。

  戴名表的“表哥”杨达才,炒作无下限的裸女车模干露露,沉迷奢侈的“干女儿”郭美美……太多的恶毒、虚伪、黑暗的社会角落借助网络无限放大,引起一阵口诛笔伐,亦让我们在一派喧嚣中学会反思、学会自省。无怪乎,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人物殊荣颁予电脑前的你我,只因你我都带着放大镜去审视我们那不完美的生活。幸而我们不再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我们是懂得愤慨亦善于自救的公民。于是当方舟子举起打假的大棒,“监红会”自觉参与监督红十字会的款项流动,以韩寒为代表的公知针砭时事的毒弊。目视未来,我们能窥见:一个不快乐的中国之下有一颗正义的心灵,有一种自我批判的勇气,亦敢于走上自我救赎的长路。

  低头看看生活路,小家的酸甜塑造脚踏实地的定力。

  你我身边的中国,像《舌尖上的中国》中那些采藕的农民,酿豆腐的手工匠……过着平淡的生活,所有宏崇的数字与沸腾的言语动摇不了一粥一饭的日常生活。我们穿行于中国的土地上,亲手建起高楼,铺就铁轨,于此一汗一泪的流年中铸造一个羽翼渐丰的中国。偌大的华夏园,是脚踏实地的炎黄子孙所精心耕耘的。

  保有自信,兼有自省,学会生活,朗见立体之中国今日,亦寄望一大鹏展翅的明日民族。

  【教师点评】

  本文观点把握准确,没有一味地赞颂,没有一味地批评,也没有一味地只跟从前比,而是把数字中国、网络中国和身边的中国联系起来,全面看待与评价,这一点难能可贵。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数字中国的繁华竞驻,网络中国的民生多艰,身边中国的苦辣酸甜。每个部分既有充足的时鲜素材作为支撑,又对事例进行了理性的剖析。全文整体文风舒缓、文字典雅、给人大气之感。

  (中山纪念中学语文教师 刘佳杰)

  【非师点评】

  我很惊讶作文命题的进步,贴近现实,切中要害,不回避,不讳言,放手让学生阐释一个立体的真实多元的中国。当然这来自一个作家的观察,但不觉得这个话题“少儿不宜”,不认为学生只能书写缤纷亮丽的生活,这要感谢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感谢视野和心态开放的语文老师。学生行文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就给出的概念做了延伸阐述,所罗列的事例也说明该生平时还算关注时事。可惜所言诸人诸事读者亦有耳闻,来自身边的、新鲜的让人觉得是作者发现并用来证明观点的人和事尚欠缺,少了亮点。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 杨克)

全面审视,多角助力

刘馨予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0)班

  正如作家梁晓声所说,高速前进、日新月异是社会的正面,艰难营生、躁动不安是社会的背面。一正一背,一明一暗,唯有客观、全面地审视,才能看到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中国。

  当今的中国,经济实力逐渐雄厚,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文明之风拂遍神州大地,中国文化越来越为世界人民了解与认同。当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幕上出现华夏民族的英姿,当莫言登上世界最高文学奖的殿堂,我们应当感到欣喜与骄傲。这是光明耀眼的火花,我们对它加以肯定与赞扬,是应该且必须的。

  但肯定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褒扬,欣喜的同时,绝不能盲目自大。外国友人玛利亚在西湖向落水女子伸出援手,国人围观者成群却无一相助;郭美美身处红十字会,却公然开名车炫富;还有网络上的流言满天、骂声一片,这些光明背后的阴影,又何尝不应被关注与反思呢?罗曼•罗兰曾写道:“认清这个世界,然后再爱它。”是的,光明和阴影是天平的两端,对于我们客观地认知世界同等重要。一方面,我们肯定进步,赞扬长处;另一方面,我们正视问题,拒绝麻木。唯有如此,我们的认识才是客观的清醒的。

  那么认识了之后呢?作壁上观、漠然处之无疑是错误的。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如是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坏变成好的前提是每个人都要为之献出力量。

  在光明与阴影并肩而行之时,有人选择了讴歌光明,颂扬美好。诗人艾青吟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他一样,舒婷、海子,青年诗人蓝野、尤克利,都用他们热情的笔触、动人的辞藻,折射着光明,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与温暖。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批判与揭露。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毫不留情地对国人的“脏乱吵”和“窝里斗”作出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龙应台的《野火集》,将台湾社会的阴影与伤痛公之于众,促人思考,教人警醒。

  每一种样貌,每一个角落,都有真实,都是社会;每一种方式,每一个角度去观照中国,都应出于理性,出于至诚。

  无论我们选择了哪种方式为社会的前行助力——讴歌光明,揭示不足,鞭挞丑恶, 我们都要对其有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看待问题理性是关键,不可片面,更不能偏激。

  今日的时代,我们的祖国,需要赞扬,也需要批判。作为当代青年该如何为社会的前行助力?我们的心中已有答案。

  【教师点评】

  本文优点有三:一是审题准确,考场上很多作文仅仅停留在呈现三个中国——官方中国、网络中国、身边中国,而本文紧紧围绕“该如何看待中国”行文,切中题意;二是结构清晰,前半部分谈如何客观清醒地认识中国,后半部分谈该怎么做,层次分明,在内容上又有所推进;三是材料丰富,名人名言和大量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可看出作者思维敏捷,阅读面广,积累较为丰富。

  在谈如何“助力”这个问题上,“讴歌光明,揭示不足,鞭挞丑恶”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行动,内容上有待深化。

  (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黄姣成)

  【非师点评】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作文题目,没有之一。

  好就好在它接地气,与过去常见的接“空气”的题目不同。它能够考生活,考现实,考观察,考思想,考课本以外的东西。

  是的,我们比过去富裕了,进步了,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要看你把今天放在什么样的坐标上比较。如果要纵比,那是昔非今比,大有进步;如果要横比,那就我非人比,大有不足。如果比物质,今天大为丰富;如果比文明,今天多有遗憾……

  今天是挺好,但可以更好;今天是不错,但还有错不?问题又在哪里?根本问题没有找到,实际行动可能盲目。这样要求中学生也许有些苛刻,但不能没有这样的要求。

  作为中学生,这篇作文相当不错,但还不够深刻。题目中的“全面审视”,也有套话之嫌;“文明之风拂遍神州大地”之说,则是超现实的乐观判断了。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何龙)

翻看硬币的另一面

李淑贞 广东珠海一中高三(9)班(指导教师:田丹萍)

  《今天最好》中曾有一句话:“在生命的哲学中,期盼明天和怀念旧日是金币的两面,不同的是,也许老人倾向于过去,青年人向往未来,却少有人拿起金币,把两面图案都看一看。”

  人生的智慧便如是。我们漫步于人生的朝圣之路上,不仅是要看到途中的青山绿水,歌舞升平,还要体会其中的崎岖不平,平淡无奇。只有面面俱到,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人生。

  梁晓声先生口中的中国现状,无疑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斯芬克斯”,每一面的中国,都是一个片面的中国,唯有叠加在一起,全面审视,才能看出最真实的中国。

  王小妮在《上课记》中曾说:“历史的真实绝对不是锁定在书本上,而是存在于经历过它的具体的每个个人的鲜活记忆之中。”我想,正是因为经历历史的人看见了最真实、最全面的历史,才有了那些不为任何政治所服务的历史,才有了一部部原汁原味的生命赞。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公正无私的陪审团,因为我们看到了最全面的历史。

  为人亦如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也不能只唯诺于自己的不足。正如诸葛亮所说的:“吾心如称,不为人所动。”正是有了这样全面、冷静、理性的智慧,才有了火烧赤壁这一佳话。

  许多人迷茫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上,得到的只是永恒的叹息,因为太过于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拘于小节只看到了孤立的一面,却不知道是断臂的维纳斯,转身一看,仍充满了未知的可能。

  这让我想起了那“大地的孩子”,莫言,面对得奖后的赞赏或冷嘲热讽,他只是选择了退隐山中,去寻找大地母亲的怀抱,看清了功名后的真实自己,全面审视自己的过去与未来。看清了局部和整体,才不会随波逐流;看清了过去与未来,才不会在历史的风中做一颗无奈的墙头草,才能发现最真实的自我。

  行走于人生,需要我们低头拉车和抬头看路,需要我们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握住历史的硬币,只有学会翻看硬币的另一面,才能不在自怨自艾的虚无缥缈中度过人生。

  【教师点评】

  本文处处流淌着智慧,又时时表露着底蕴,在思考与分析的交融中,体现出小作者观察社会、体味人生的双重轨迹,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生命的独特感悟、蕴藉而深厚的语文素养。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准确把握题意的能力。开头引用《今天最好》中的一句话,借题发挥,“悟”出“只有面面俱到,才能看到真实的中国,最真实的人生”的道理。立意高,感悟深,立意精准而高远。全文能全面分析材料,理性地看待中国,一分为二地分析人生,这是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境界。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王焕胜)

  【非师点评】

  不能不说,审题是中学作文的大问题。往往清丽通顺的文字后面,逻辑却显得孱弱游移。本文开头引用说“少有人拿起金币,把两面图案都看一看”,下面全文扣的是“两面看”,意思是一分为二才能理性看待人生。这就将论题拖入了陈腐的辩证法窠臼。再回思一下梁晓声原话,重点是“三个中国叠加”,“官方中国”(好)、“网络中国”(糟),两端都不是真实中国,身边中国(中庸)是真实的吗?其实也不是。三者在认知中国时,价值是平等的,都是拼图的一部分。代入到本文的例子中,则“太过于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或“得奖后的赞赏或冷嘲热讽”都有它们的价值,它们与作者赞赏的那些思考,关系并非价值的递进,而是价值的分列。本文未能抓住题旨,关键在于心中预设了一个“立意”,即历史是一枚两面的硬币,其实,历史是一头大象,可摸的地方多着呢。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杨早)
相关链接:学生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