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主题精 神 高考复习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热点主题         精 神

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要有精神,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民族自立于世界的首要条件。只要精神不倒,人就会成为大写的人,国家与民族就会繁荣昌盛。从此角度立意,可以激活考生心底的火花,建筑起坚固的精神长城!

 

优美语段

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大地。”生存于天地间的生物数不胜数,然而只有人才能活出精彩,活出诗意。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造了文明,凝聚了宝贵的精神文化,从而丰富了众人的生活。当生存对人的威胁进一步降低时,众人开始探索什么是生活,应该怎样生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没有了对精神的追求,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也就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一代又一代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为现代人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榜样。人类社会无论在物质上发展到什么程度,总需要精神上的追求。如果只有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失去了与不公平作斗争的勇气,失去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对理想的向往,失去了精神的独立,这样的社会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见,从生存到生活的升华,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

         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认识生活,投入生活,才能更好地生活,才能拥有真正精彩的生活。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大地”,是因为人有精神的追求。当拥有了健康的灵魂时,生活将是精彩的,世界也将充满诗意。

名言警句

1.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 ——爱默生

         2.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司马迁

         3.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

        4.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          ——巴甫洛夫

        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立克次医生献身于立克次体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里,大家一直不了解斑疹伤寒的病因。直到1909年,有一位叫立克次的医生,在美国洛杉矶斑疹热病人的血液中,首先发现了病原体。它兼有细菌与病毒的特征。病毒很小,可以自由地通过特制的细菌滤器,而细菌则不能。这种病原体与病毒一样,也可通过细菌滤器。但是,它又和细菌一样,有完整的细胞壁,而病毒则没有细胞壁。

         第二年,他又从病人的血涂片上再次找到了该病原体,以后便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后来,他不幸染上了斑疹伤寒而殁于墨西哥城,时年39岁。为了纪念立克次医生,学者们建议用立克次体作为斑疹伤寒病原体的名字。

2.有机化学家赵玉芬

        1988年,年轻的女化学家赵玉芬提出“磷是生命化学过程的调控中心”的学术观点,实现了生命化学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人类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生命的本质作出了贡献,在分子生物学和跗工程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玉芬不但揭示了生命的化学本质,她对生命的本质也有着深刻的见解。生于大陆、长在台湾、在美国学而有成的她,不留恋国外优裕的条件,在“而立之年”回到祖国,回到有着“清清的河水,高高的白杨”的故乡,实现了“为中国人做事”的梦想。她在美国的同学已经开上奔驰车、住上小洋楼了,她却说:“如果你追求这些,当然会羡慕他们。可他们是在为别人干活。我追求的是事业,这里是干事业的地方。”

在祖国,她专心于有机磷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12年间,她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发表论文54篇,其中48篇在国外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位国际有机化学权威听了她的学术报告后说,这位清华大学的年轻教授“一定会成为大科学家”。

         现在,当年那个在台湾彰化的田埂上赤足拾稻穗的小姑娘,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年轻的院士了。

3.洞察精神与信仰危机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并因此引发了二次大战。法国思想家、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于山雨欲来之际,深入洞察了西方世界的精神与信仰危机。他指出,“目前的危机比某一种文明发展过程中偶然经历的难关要严峻得多”。他认为:“人们今天不知道往哪里用他们的力气,特别是不知道应把自己灵魂的冲动引向什么共同的终极目的。目前的危机是精神危机。物质能量无法正常运转循环,因为它找不到一个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去组织、引导它。而精神力量不够强大,是因为它不断地消散为混乱的躁动。”

4.精神的领袖乔丹

        乔丹之所以伟大,与其详细地将原因分类为技术出众、心理素质一流、亲和力良好等,倒不如笼统地归结为“他是精神领袖”。是球队的精神领袖,是赛场的精神领袖,更是整个篮球运动的精神领袖”。你可以找到技术同样出色的选手,也有不少人会比乔丹跳得更高,但是当篮球转动在球场上的时候,赋予篮球生命的只能是他。

         5.无臂钢琴师刘伟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了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精神支点

         站在历史的瞭望口,我思索,历史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开头运用问句引起,引人阅读)

       历史记载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轮回,历史记载了朝代的兴亡、社会的发展,历史还记载了繁多的事件、无数的人物……然而,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人永留史册?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人死了还活着?(这一段具有总领作用,特别是几个问句更发人深思)

          在历史长河中,我寻找着答案。(这一段自然过渡到下面事例,十分自然)

一个苍老但有力的声音从风中传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顺着声音,我看到了一座茅屋,茅屋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无奈地叹息着。噢,那不是杜甫先生吗?我向杜甫提出自己的疑问,杜甫望了望自己的茅屋,摇了摇头,低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完,迈着蹒跚的步子走进丛林……(运用杜甫的事例,并不是简单的套用,而是化用,显得灵活富有感染力)

我茫然。

        一阵酒香扑鼻而入,恍惚中,我看到了一位乘着仙鹤的居士:一身青衣,手执酒杯,高唱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噢,李白,我向李白提出自己的疑问,李白笑了笑,吟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然后,驾着仙鹤,消失在我的视野……(李白的清高与豁达,应该值得赞美)

我愕然。

         继续向着历史前进,我见到了牧羊的苏武。他挥舞着羊鞭,手执旄节,傲然于天地间。我向苏武提出自己的疑问,他抬起头颅,举了举手中的旄节,向着自己国家的方向拜了又拜……(苏武,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不屈与忠贞,为后人树立了人生的坐标)

        我疑惑。

        我望着他,与他坚定的眼神相遇,突然间,我明白了……

对于杜甫,在他的精神境界中,有一种最可贵的东西,它就是杜甫的精神支点——忧国忧民。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无不渗透着这种思想,它照亮了杜甫一生的方向,成为杜甫身上最灿烂的闪光点。

对于李白,他的高洁洒脱、率真豪放是他最大的特色。正是这种精神,使李白不畏权贵、狂放不羁;正是这种境界,让李白成为一颗星,让李白活得纯真,活得自然。

        对于苏武,这位坚贞不屈的汉使,宁可牧羊19载,以身膏草野,也不接受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的诱降。他始终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心耿耿。正是这种宁死不屈、不辱使命的精神支点使他度过了那漫长艰苦的19个春秋。

         (画线的三段是对上面三个事例的进一步阐释,紧扣题目及中心论点)

其实,在每个古之圣贤的精神境界中都盛开着无数的精神之花,而那最大最美的一朵就是精神支点。它总是隐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出人杰的亮点与特色。

         精神支点应该是正义的、美好的,历史会记住这些美好的闪光点,生命因这些闪光点而永恒。寻找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吧,让生命因此而更加精彩!(结尾收束有力,进一步强化了中心论点)

[总评] 这篇文章的文字,宛如一条潺潺的小溪,顺流而下。本文内容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显得非常充实。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杜甫、李白、苏武的事迹为证,阐述了精神支点的作用。立意自然贴切,观点入情入理,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本文的语言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诗词典故自然引用,比喻排比熠熠生辉。

    亮点关键词: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

增分技法

内容充实

上面[好范文]中的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典型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精神支点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内容充实”。“内容”要“充实”,是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的要求。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内容充实”是指文章感情要真实、材料要翔实、人物要丰满。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内容不够充实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议论文中,大多用抒情或者议论的语言表达观点,没有运用充足的事实材料或者理论材料论证观点。

         2.在议论文中,堆砌一些无效材料,即搬了大量的材料,却不能论证文章的观点,论据与观点脱节。

        3.在议论文中,引用的事实论据少,又只分析原话题材料,缺少衔接过渡部分,缺乏论证过程。有时,对材料取舍不当,从而造成文章观点材料的脱节和详略的不当。

        4.在记叙文中,要么没有明确的人物事件,要么记叙的人物事件不详细、不具体、不生动、不实在,要么就是对要素的交代泛泛而止。

5.在抒情散文中,情景渲染不够到位,感情抒发不够明确,缺少情感的起伏变化,单调无味;叙事散文中没有较为典型的镜头、场面、片段。写景散文中写景角度单一呆板,缺少变化,写景顺序不清晰,杂乱无章。

        那么,我们怎样让作文内容充实呢?

         一、选择素材的4种方法

         高考考场作文,我们要想打开自己的思维,充实作文内容,更好地表现主题,需运用以下方法:

1.与时俱进法

         此方法在选择材料上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而言。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的跳动同步,面对社会大舞台、大变革,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面对市场经济,面对腐败现象,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借助作文话题将其表现出来。特别是近三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不避热点,优秀作文中也注重使用新材料。对于一轮作文复习而言,积累并能运用当前最新热点素材是高考作文出彩的关键。

在运用“与时俱进法”时需要注意:

         (1)具有新敏视角。关心时事,多读书报,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今日说法”“共同关注”“新闻1+1”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都是积累鲜活材料的好途径。

(2)引入时代活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材料就永远是新鲜迷人的。当今所见所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新农村”“假日经济”“团购”“秒杀”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微博”“蚁族”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虽然有的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文章更富于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3)注重观念更新。新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留意身边鲜活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2.古今中外纵横法

         此法主要是指援引典型的古今中外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既可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与事件。

如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屈原与汨罗江,项羽的“不肯过江东”,苏武的牧羊守汉节,昭君的出塞,诸葛亮的谦思,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苏东坡的“突围”,岳飞与风波亭,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积淀。

        运用此法选料剪材应该注意:

(1)选例典型,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所选事例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事例要真实,不要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要力求以少胜多。

        (2)先后顺序,合理安排。如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今到古,从国外到国内)等。

        (3)叙述史实,详略有致。对人人皆知的要简练概括,对读者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针对一个事件,展开想象,精心描绘;也可通过几个简明片段,扼要援引。

(4)事件人物,据需取点。如庄子,出身于没落贵族,曾经靠编草鞋维持生计,因家贫曾向管理河道的小官借米过日子,见魏王时穿粗布补丁衣服,草鞋带子也是断了之后接起来的,一生只在蒙地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不久就退隐了。楚王听说他有才华,派两位大臣用厚金聘礼到濮水请他做宰相,在濮水垂钓的庄子用龟曳尾于涂的比喻拒绝了邀请。庄子对待生死很理智,其妻死后,惠子前去吊唁,见庄子席地而坐,“鼓盆而歌”。这些常识是大家有所了解的,这些素材包含着“选择”“欲望”“孤独”“尊严”“诱惑”“生命”等意义,要对素材所包含的信息有所思考,根据文章的需要,去选取某一点,从某个侧面去挖掘、联想、想象,为文章所用,切不可将知道的都写出来而成为无目的的谈古。

(5)有叙有析,不忘议论。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在叙述事例之后。总之,应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确切有力地证明观点。

        也应注意,大多考生平时缺少积累,作文时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写出来的多是“普及型”的名人轶事,说“勤奋”便祖冲之、李时珍、陈景润,谈“爱国”便屈原、岳飞、孙中山。几十万考生,同写一个作文题,都是写尽人皆知的几个人、几件事,岂不让人生厌!要懂得当一种写法成为流行时,其危险系数就变大了。大量的李鬼冒充李逵,李逵就必须有新招数;考生作文就要回避大路货,最好要有自己独家的开发或独到的发现,否则就会成为第二个、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庸才、蠢材。

3.撷英取华法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诗文取料。援引名人名篇名诗名句作为写文章时取之不尽的材料。

        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自然会潜藏着丰富的营养。将这些潜藏的储备应用到作文中,便是信手拈来,撷英取华了。这些材料一旦撷取,还能为全文构思助一臂之力!

        加强阅读积累,进而生成语文能力,将课外阅读引进高考,写出个性作文。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吧,诗意地学习,诗意地作文,诗意地栖居!

4.寻小搜微法

        题材不怕“小”,还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创造新活文章之途。我们平常多见和最不缺乏的,是生活中的常人小事类材料,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于大千世界中,是可以静观万物、摄取机微的。取材的范围是没有穷尽的。无论其材料娇艳明媚,或朴素庸常;或沃土温室,或村野虚墟;或雍容尊贵,或卑微无名。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能随意裁锦一角,摘花一枝,都一样绽放优美自然的姿容,散发持久沁人的馨香。多少大家的小品文,写的往往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与笃实,或琳琅与宏博;或闲适,或淡雅,或隽永,或亲切……

        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工夫,要求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与独到的生发,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流附众。

二、运用素材的3种方法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材料?请用以下3种方法:

        1.用情感激活材料

        无论材料是来自自身还是各类媒体,写作时都应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牵强附会,随意拔高,或者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加以转述。

        2.用细节聚焦材料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为800字以上,考生在不到1 000字的文章中,一定要避免语言拖沓的毛病。在高考作文中运用相关材料,不宜面面俱到地铺叙。而巧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之效。

如作文《难题》:

         ……他死活也不要我给他找车。他说:“你给我找车,我就又欠了你一个人情了,我老了,没能力还情了,你不要给我出难题哦。”

    ……回到二哥家,早饭正熟,边吃饭边与二哥二嫂对幺叔的境遇和为人唏嘘不已。二哥说:“我敢打赌,最迟不会超过明年春上,幺叔又会到你那儿去还情。”

        正说着,幺叔来了,他却不进屋,二哥拉他吃饭,更不肯,说:“刚吃了,立雄见着的。”二哥拉他喝酒,平生最喜欢咂二两的他说什么也不肯就座。二哥知道,幺叔是怕喝了他的酒难以还情,便不再强拉。 ……二哥说:“幺叔明年再给你提鸡蛋去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了。”

        作者选择了几处细节,成就了自己的满分作文。

3.用题意统领材料

        写文章“意在笔先”,用中心统领材料,这是个共性问题,也是个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由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这更是一个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尽管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总还有一些考生因审题错误而饮恨考场。我们在写高考作文时,既不能不动脑筋地“套题”,也不能不顾题意地“堆材料”,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考生们准备好的材料是否使用,作文时该怎样用,一条“金标准”是看是否切合题意。或用或舍,或详或略,都应该服从题意的指向。在这个问题上,可千万不能犯“不用白不用”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糊涂。以2010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为例:

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作者在墨子的领空纵横驰骋,但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一主旨。

 

[考场问题文]

重视精神的力量

        ①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②物质决定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各样的物质被引入到这个地球上。人们开始测(策)划着有新的一天可以改造自然规律,创造新的规律,然而,唯物主义者就提出了科学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自然风云变幻,而规律是不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人们只能去利用规律。纵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也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首先,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不可否认,从古至今,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意识总是在正确与错误中徘徊。同样,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纵观历史发展趋势,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新的科技成果的出台,新的物种的培育无不具有正确的意识为指导。

         ④反之,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总在错误意识的推动下进行。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⑤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重视精神的力量。

⑥唯物辩证法认为,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的作用,重视精神的能动作用。

       ⑦当今世界复杂多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有一种复杂的关系。如何去妥善解决这类复杂的关系,精神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俗话说,干成大事业必须意志坚定。所以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精神的作用。缺乏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失落,必然会阻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进程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⑧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起来,重视精神的力量,提高人文素质。

       ⑨所以,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问题诊治]

         第①段此段语言上显得比较干瘪,说理过于直白。可以在语言的形象化上下功夫,使之丰富且有表现力。

        第②段理论性太强,读起来空洞无物,不如运用具体的事例,易于理解和接受。

        第③段上面的两句说理不清,也没有力度。“同样”句与上一句缺乏必然的联系。这句话属于病句,应加以改正。

        第④段说理不充分,缺乏说服力。

        第⑤段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由上文写到“精神文明”缺乏必要的过渡,显得突兀。

第⑥段中动不动就套用“唯物辩证法认为”等字眼,让人觉得“高深莫测”。

         第⑦段中“意志坚定”并不能与“精神”画等号,概念不清。

         第⑧段总结与上文内容无法照应,应紧扣上文内容来写。

         第⑨段中“物质决定意识”强调的是“物质”的作用而非“精神”的力量。

[升格一类文]

重视精神的力量

         山川具备了精神,便可以传递出一种鬼斧神工的气势,让人尽情领略山河俊美的神韵,如泰山的雄奇,如长江的博大;草木具备了精神,便能够渲染出大自然盎然的生机,让人充分感悟生命的神奇力量,如荷花的清纯,如松柏的坚贞;人具备了精神,就能够挑战自我,挑战自然,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中,实现人类认识的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的力量。

我们也许还记得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的一幕。中国女排0∶2落后于俄罗斯队,就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胜利无望的时候,中国女排绝地反击,在后3局中奋力拼搏,最终以3∶2反败为胜,再次获得了奥运会的冠军。人们记住了8月28日这个难眠之夜,记住了中国队与俄罗斯队之间进行的这一场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大战。凭借多变的战术和团队精神,中国女排奋力拼搏,在经过20年的跋涉后重新站到了冠军的最高领奖台。虽然队伍不一样了,教练也不一样了,但女排的拼搏精神和意志依然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因为它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位伟人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种精神支撑我们的内心大厦,正如必须有物质铸就我们的身体一样。如果没有食物,我们会感到饥饿;而如果精神的柱石缺失或是被腐蚀,那最后精神大厦必将轰然倒下。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一种人,落后于人便觉耻辱,不如别人便觉汗颜,当这种屈辱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便破罐破摔,从此变得一蹶不振。领导的期望、同志的帮助、外界的督促,对他来说都不能引起丝毫兴趣。最终,他变得麻木不仁。这种人,用“哀莫大于心死”来形容他对荣誉、耻辱的态度是极其恰当的。尽管偶尔他也会不甘于现状,想重新站立起来,但这种想法是稍纵即逝的,因为每当这时他的心里就会告诉他:“败军之将,其颓势岂能挽回!”他所缺失的就是精神的力量。

“人不是仅仅靠吃米活着的。”我们既要重视物质的作用,也要重视精神的力量。精神是一种目标,是一种动力。争第一,夺金牌,是竞技体育奋斗的目标,也可以是各行各业应有的精神。竞争是一种常态,是能力、水平和意志的较量。领先的地位不是先天注定的,冠军是拼出来的。没有夺冠的意识,不付出夺冠的努力,就不可能有夺冠的结果。事在人为,路在脚下。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坚定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重视精神的力量吧!只要你立足于脚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一种朴素的责任心,久而久之,你就具备了一种最基本的精神,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升格指导

例文议论空泛,言之无文。文章虽然符合作文题意,但其致命的弱点是内容空洞无物,语言枯燥乏味。谈物质与意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通篇议论凭借哲学术语与抽象概念的反复堆叠,复述人所共知的辩证法抽象原则,缺乏鲜活的内容,言之无文,辞不胜理。本文修改时需要动大手术,要体现合理的论证思路,要添加翔实具体的事理材料。充实文章内容,提高语言素养,使文章从干瘪的说教中解放出来,让文章有血有肉,是这篇病文修改的方向。

“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是作文等级评分的重要指标,而怎样写出内容充实、材料丰富的作文又是考生较大的难点。用事实说话,用道理分析是充实作文内容的实用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内容的要求,选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材料和道理来揭示主旨,并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作文往往因为有真正的厚度而会获得好评。

升格点评

  升格作文重新调整了行文的思路与结构,几乎脱胎换骨,以“重视精神的力量”为主旨,列举中国女排的典型事例和生活中缺失精神力量的现象,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人要有精神的道理,完全改变了病文空泛说教的毛病。文章中心明确而突出,材料具体而充分,结构严谨而清晰,完全符合一类卷“内容充实”的要求。

 

一、小专项练习

        1.对下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进行修改,使其内容充实。

        缺憾并不是真正的缺憾,而正因有了缺憾,人们才会去寻找完美,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完美、品味完美,事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霍金全身高度瘫痪,只有几根手指可以动,他的人生可以说有很大的缺憾,但他的生活却充实丰富,他的成就更是与自身的缺憾密不可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因全身瘫痪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广泛爱好放在一边,一心钻研科学。”是的,身体的缺憾铸就了霍金的成功,霍金的生活正因这缺憾而美好。

参考答案: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学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霍金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除了天资聪颖,我觉得,正是他身体的残缺铸就了霍金的成功,霍金的生活正因这缺憾而美好。维纳斯也因缺少了双臂而闻名遐迩,举世皆知。

2.将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加入必要的议论,使之说理更充分。

        孙中山曾言“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百年前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壮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责任之心仍然焕发光彩,给肩负着责任的我们以震撼与鼓舞。

        参考答案:带着责任远航,需要不惧凄风苦雨,迎难而上,唯有如此,责任之歌才能穿越历史的风尘而历久弥新,穿过历史的长河而亘古不变。

二、大作文练笔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条小鱼问一位老鱼王:“海是什么?它在哪里?”鱼王说:“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你不仅在海里居住,在海里生活,还把生命放在海里。你生于海,终于海,海是你的一切。”

        快乐也一样,有时候近在咫尺,我们反而视而不见。假如你对已经拥有的一切感到不满,那么等你拥有更多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快乐。因为获得快乐的关键,不是增加所有,而是降低欲望。一个拥有很多,而欲望不大的人,比一个拥有很多,欲望也更多的人快乐。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审题的第一步是弄清“欲望”与“快乐”的内涵。“欲望”,即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快乐”,即感到幸福和满意。

         第二步是探究“欲望”与“快乐”的关系。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命题者给考生“立意自定”的自由,就是允许考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你可以认为,想得到快乐就得清心寡欲,懂得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把装满太多欲望的口袋倒空吧,以一颗善良清净的心去迎接每一天。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属于自己的快乐风景。也可以认为,人的心灵应该永远充满喷涌的激情,人生需要不停地行走,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追求新的事物,在不断的追求中方能享受人生的快乐,没有欲望,没有追求,就永远难享快乐!还可以将“欲望”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分别论述这两个层面与快乐的关系,或论其中一个层面与快乐的关系。

        写作时,可就以上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用一个人物的经历演绎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文体创新,写出富有个性的佳作。

 

陈荣超

相关链接:高考复习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