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素材运用2:用课本形象素材写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素材 手机版


 课本素材运用2   用课本形象素材写作文

现在,我们将以“形象”为素材专门讲解示范内容,向同学们展示如何运用好课本中的各种“形象”来写好作文。这里的“形象”,是专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在作品中呈现为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然而,这只是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至于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还有着它们不同的具体特征,比如,人物形象与景物形象;正面形象与反面形象;现实中的形象与想象中的形象等。总之,文学形象与作者的知、情、意的精神结构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

阅读文学作品,在于领悟文学形象的情意蕴涵。虽然文学形象本身要求个性的鲜明化,但是,优秀的文学形象却在个性化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普遍意义,也唯有这样的普遍意义,我们才有必要去阅读与欣赏。因此,要领悟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如人物的命运说明了社会的什么问题,人物性格的成长变化表现了人生的什么规律等;要领悟作者投射于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热爱、憎恶、怜悯、敬重,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等。

文学形象之所以成为永恒的经典,因为他们浓缩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逾越千年而不朽。自觉与历史名人、经典形象对话,势必在与那些伟大灵魂的撞击中,产生深沉的回响、耀眼的火花,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穿透力和文化厚重感,以避免同学们因生活阅历不足而导致的行文低幼化的现象。

下面介绍几种在作文中常见的以文学形象为素材的使用方法。

►用法一 虚实相生,再现场面情景 

场面情景(包括一些形象)再现的同时,加进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虚实结合,丰富画面,生动形象。那么,你笔下的场面情景(人物)会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很多时候,我们对议论文的形象生动性没有强烈的要求。殊不知,议论文语言形象化,未尝不是对考场作文的高标准、严要求。请看片段:

“远远地,我看见你伫立江边,眉头紧锁。你踱来踱去,零乱的头发在风中狂舞,一袭白衣在风中飘动。是什么让你如此忧心忡忡?当善良的渔父发出真挚的询问,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回答令人心痛,令人感动,令人敬重。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呜咽着诉说当年那个愁苦的屈子怎样将赤胆忠心化作一江奔腾的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停息。千年后的今天,当我手捧《离骚》,追问这美丽与永恒的源头。那一曲曲动人的歌声告诉我什么是忠贞,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永恒的追求。”(《历史的追问》)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将《屈原列传》中“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的情景场面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那紧锁的眉头,那零乱的头发,那飘飞的白衣呈现在我们眼前,定格在我们心间的时候,读者和作者的情感就更容易产生共鸣。

►用法二 叙议结合,传递人物神情

利用课文素材,同学们会较多地借用人物故事。那么,怎样成功地借用人物故事(包括作家的故事)呢?因材而异,因文而别,概括描述各得其宜,叙议结合更显精妙。请看片段: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郑袖的谗言,子兰的诽谤,怀王的昏聩,那儿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闾大夫!痛心与失望,排挤与流放,谁能承受这内外的交困?可你依然保存一颗赤子之心感念朝廷,系心怀王。于是,你,你的流放之途,你的人生弯道,处处啼吟着悲怆的《离骚》,句句都是赤子丹心的写照!”(《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这一片段和上文节引的《历史的追问》中的片段都是从《屈原列传》中生长出来的美丽风景。此处,作者将《屈原列传》中大段的描述精练地压缩为“郑袖的谗言,子兰的诽谤,怀王的昏聩”区区十五个字,此为“概括”;而《历史的追问》中,作者将《屈原列传》中屈原“披发行吟泽畔”的情态、动作和语言生动展现,此为“描绘”。精练概括与生动描绘因文而选,因材而取,因作者的个性风格而定,可以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同时,综观这两个段落,无论是概括还是描绘,其记叙描绘与议论抒情完美结合,水乳交融,神情兼备,情理通达,避免了记叙描述与议论抒情的油水分离。

►用法三 妙引活用,平添文章底蕴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诗文名句用得多,用得熟,但不一定用得巧,用得妙。精准引用,能平添雅韵;巧妙化用,却更显高致。请看片段:

“青袍儒将,樽俎风流,周瑜演绎了兵家神话。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尽显曹操王者霸气;羽扇纶巾,谈笑指点,火烧赤壁,樯橹成灰更示周瑜大家风范。东吴朝野的恐惧,大军逼境的威胁在他谈笑之间烟消云散,只留江渚之上自信坚毅的背影和淡定从容的笑意……

自信相依,周瑜多了一分镇静;镇静相随,周瑜多了一分从容。用映日的火光照亮了东吴江山,成就了一世辉煌!”(《自信相依,镇静相随》)

这是一个成功化用诗文名句的精彩片段。作者将《赤壁赋》中描述曹操的经典文句信手拈来,凸显曹操的“王者霸气”;更为精妙的是作者又将《赤壁怀古》中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名句化用为文中“羽扇纶巾,谈笑指点,火烧赤壁,樯橹成灰”的四字短句来“更示周瑜大家风范”。这里的化用与前文描述曹操的四字短句相合,文句简练,铿锵悦耳,增强了议论抒情的力量。

►用法四 披文入情,综合运用辞格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二者都是强调文采与表达的重要性。其实,精妙典型的课文材料和其他材料一样,如同待嫁的美丽新娘,你是用牛车把你的新娘拉出来呢,还是用花轿把新娘抬出来呢?这的确是一个简单浅显的选择题,而如何精心打造“花轿”,让“美丽的新娘”以最美的姿态呈现,确实又复杂而深广。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应是基本策略。此处所说的“修辞”既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狭义修辞,也包括遣词造句、人称变化、整散句法、标点符号以及其他表现手法在内的广义修辞。成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能使课文材料平中见奇,常中出新,在熟悉的地方呈现美丽的风景。请看片段: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亡国恨、屈辱殇犹如利刃扎在勾践的心房,勾践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十年蓄势,勾践一雪前耻,开创霸业。

勾践的沉潜,闪烁着隐忍的智慧之光,彰显了生命的张力。历史的烟云模糊了泛黄的书卷,越女剑的寒光却映照出这段辛酸的沉潜,青史书册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壮举!”(《沉潜,彰显生命的精彩》)

“唐太宗曾把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贴在床头,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反省,要理智。常思戒奢以俭,常思海纳百川,常思赏罚分明,常思亲贤远佞……唐太宗正是凭着‘三思’完善了自己,终成一代明君,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大门。回望历史,我们不难想象,假若不是三省吾身,谁能保证他不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假若不是三省吾身,怎能隔着时空仍能望见唐代的衣冠与华盖?假若不是三省吾身,谁能在千年之后仍然从心底默念一位贤君的名字?三省吾身,成就了一位贤君,稳定了一个王朝,繁荣了一个时代。”(《三省吾身之我见》)

《沉潜,彰显生命的精彩》中,“亡国恨、屈辱殇犹如利刃扎在勾践的心房”,比喻精彩而贴切;“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十年蓄势,勾践一雪前耻,开创霸业” ,四字短句铿锵有力;“历史的烟云模糊了泛黄的书卷,越女剑的寒光却映照出这段辛酸的沉潜”,用词精准,设喻精美。《三省吾身之我见》中的排比形成了突出的风景,加上三个反问句,议论说理气势恢弘,一泻千里。

【经典范文】

例1:

天堂之辩

某年某月某日,天堂书屋。

青衣青卷青灯,关云长正襟读《春秋》,忽见孔子踱来,慌忙拜倒:“先生所编《春秋》名冠古今,铄灼千秋,真乃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只是后生有一事不明:我屡按《春秋》行事不敢稍违,何故时时碰壁?”

孔子轻轻一笑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春秋》为我一家之言,岂能至善至美?云长文韬武略凡事须有主见,相信自己,且莫一味听取他人意见。”

“先生此言差矣!”

马稷不知何时闯进来:“想我当年若听王平之言,何致失守街亭,千古遗憾!人莫要尽信自己,多听他人意见。”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黄庭坚仍是那般懒洋洋,“想我好友苏东坡,若只听他人之言,而不信自己之才,则何得《石钟山记》?依我之见,自信为先!”

“鲁直之言,平不敢苟同!”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屋角传出,众人无不起敬,只见屈原缓缓来到众人前,“滔滔汨罗江水,悠悠已是千年。千年前郢城里,怀王狂妄,不听老夫之言。一朝身死国灭,郢城并入秦界。此可谓闭目塞听之过也!”

谢玄仍那般矫健,疾步过来,向屈原拜道:“前辈之苦,晚生亦恨,而前辈之言,晚生不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众口纷纭,百家之言。一人虽微,何以立足?一事虽小,何以纳言?激流之中自身方最牢;百家争鸣,须听己一言。万般品质,自信犹可贵;千股洪流顾己方为先。”

“诸位听我一言!”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天堂书屋霎时静寂,只见顾炎武起身正色,对众人言道:“自信诚可贵,纳言不为过。大凡圣贤之人,无一不知人纳谏。古往今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君王,一代名君,何以成就一代伟业?何以逐鹿问鼎中原?原因无非有二:其一,自信果断,刚毅不乱;其二,虚怀若谷,善听谏言。有自信而闭目塞听,则为狂妄自大,尽信他言而没有主见,势必处处受绊,稍有不慎,即为千古之憾。古曰,君子处世当有自信,又不排斥群言。既相信自己,又要善听正确意见!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连连叹服,关云长心中释然,天堂书屋记下了群贤精辟之言。

【点评】 本文驰骋想象,让先贤古人会集于天堂书屋之中,就“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这个话题进行辩论,让他们以个人亲身经历的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可谓既生动形象,又切合说话人的身份特征,文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例2:

《孔雀东南飞》新传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焦母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流了下来,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

【点评】 这篇文章借助《孔雀东南飞》而别出心裁,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文章对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

例3:

薛宝钗魂断大观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

二十年如一日。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一块小石上。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另选他址建大院。而她,在费尽心血把儿子扶养大的同时,早已变得空荡。二十年的独守空房,几千个夜晚无尽的相思,都化作那滚烫的泪水洗掉脂粉,那脸上的坑坑洼洼便是岁月的最好诠释。

泪落连珠子。

宝钗惨笑。一直以来,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二十年的孤寂呢?

当贾府被抄时,是她,冒着被人羞耻的不正身份协助处理。

当宝玉出家时,是她,压抑自己的苦楚稳住了王夫人。

当儿子出世时,是她,丢弃大小姐脾性,拼命挣钱让他吃好穿好。

多少个无眠之夜,多少次绣花针扎进她雪白的肌肤——那曾经令宝玉出神忘形的肌肤,又有多少回她梦中搂着儿子哭泣。一切的一切,在今天全部化为泪水。

宝钗擦了擦眼里的泪水,头上的珠玉在风儿拂动下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只蝴蝶飞过,她举起扇子刚要拍下时,她顿住了。岁月不饶人,往日的情趣已无,甚至力气也用尽了。那《春花少女赴蝶图》早已在岁月的腐蚀下消失殆尽。

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碧空中远远传来林妹妹的声音。

宝钗吃惊地四望。难道是幻觉吗?她再次坐下。如今她已无牵无挂,儿子事业有成。可她有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腐朽的王朝在堕落?她又惨笑。

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奈。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伴着惨淡的哀鸣,一阵水花溅起,一缕香魂随即消逝。

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

【点评】 本文的成功便是扣紧了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创造性地虚构了“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情节,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腐朽的朝代。这既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原著创造性的再创作。文章以文末“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一诗为纲,着力刻画了薛宝钗悔恨、哀怨、孤寂、无奈的痛苦心理,为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作好铺垫,从而揭示了悲剧的必然性以及悲剧背后的根本原因。

例4:

入不出兮我心伤

——诸葛亮的自白

作为一个出生在汉末乱世的普通百姓,我是不幸的;但是,我拥有诸葛玄这样一位叔父,又是我的大幸。由于我这位叔父与荆州牧刘表的故旧关系,我们得以从故乡琅邪迁来较为安定的荆州,在襄阳城西的隆中有了一块土地定居下来。我叔父去世后,我和弟弟诸葛均便以耕读为业,还交上了崔州平、徐元直等几个可称为一时人杰的朋友,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虽然我在当地也还有一点微名,甚至被人谬称为“卧龙”,但我没有想到去入仕做一番事业,以求闻达于诸侯,只想安安静静地隐居于陇亩之中,与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苟全性命于乱世。

可是,事情就坏在我的朋友徐元直的身上。他自己去投奔了流落到荆州的左将军、皇叔刘备,又不能善始善终,临离开刘备之前又郑重其事地向刘备推荐了我。我知道这个刘备一直是想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来争夺天下的,只不过是当时力量太弱小,锋芒还没有暴露出来而已。而曹操已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他本人的出众韬略,统一天下只是略需时日。我当然不愿出来趟这河浑水,逆天命而行,再让天下生灵遭受战乱之苦。因此刘备前两次造访我的茅庐的时候,我都故意回避了。可惜,他第三次去的时候,我没有得到信息,正好在家里被他撞个正着。刘备的谦恭有礼、诚心诚意也确实感动了我。

况且,想到先贤们所说的“君子之仕,行其义也”,建功立业的欲望使我昏昏然了。于是,历史上又多了一个风云际会的美好传说。我当时就在我的茅庐里发表了那个有名的“隆中对”,给刘备今后的奋斗指明了方向。随后,在刘备的苦苦哀求下,我答应随他入仕,辅助他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

我平素最仰慕的人,其实并不是管仲和乐毅,而是“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辅助高皇帝夺得了天下,不贪功,不恋位,既能入更能出,全身而退,得以尽享天年。不像另一杰韩信,入而不能出,最终身死未央宫一妇人之手,哀哉!我并不是贪恋禄位的人,因此,我当时还有一个如意算盘:以张良为榜样,待功成名就之后即全身而退。

可是,我的算盘打错了。自我入仕之后,屡屡处于危难之中。先是赤壁一战,幸亏我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江东孙权,结成孙刘联军,又得上天助我,吹得好东风,这才一把火把曹操烧回北方,得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后来,庞统助刘备入川,贪功而操之过急,被张任射死在落凤坡,刘备在川中进退两难,我不得不把荆州交给我并不放心的关羽而亲自入川相助。刚刚夺得川中地区不久,志大才疏的关羽又失去了荆州并身死人手,使吴蜀联盟被破坏,更使我在“隆中对”中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再也无法实行。随后,刘备不听劝告,执意要伐吴为关羽报仇,以致在夷陵被东吴陆逊打得大败,损失几十万大军,严重动摇了国家的根本,蜀国从此一蹶不振。在这些时候,我欲退不甘,也根本不可能抽身而退。刘备死后,我受托孤之重任,为全名节,我更不可能全身而退了。只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在,我快要走到我的生命尽头了,回顾我的一辈子,我后悔不该入仕,更不该入而不出,一切无非“是非成败转头空”。我虽然能入乎其内,一辈子风云激荡,可我毕竟不能出乎其外,终究缺乏张良那样真正的高人高致。更让我痛心的是历史没有逃出“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数十年”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给天下百姓特别是川中百姓多带来了几十年的战乱!希望我能入而不能出的教训能给后代的“英雄们”以启示,不要逆天命而行,徒使天下生灵涂炭!知我罪我,任由后人吧!乃作歌曰:

油尽灯枯兮吾将亡,蓦然回首兮心彷徨。

汲汲营营兮兴刘梦,劳苦百姓兮上战场。

入不出兮三十载,使天下纷乱兮断人肠!

【点评】 变换叙事视觉,变换叙事人称,一改常见的议论,他人的叙事方式换成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让故事的主人公自己出场,自己叙说自己的故事,显然比他人叙事更加亲切可信。文章通过诸葛亮的心理表白,叙述了他自己出山的经历,通过诸葛亮之口介绍了当时三国的现状,和他自己最终未能完成大业的遗憾心理。

 

陈荣超

相关链接:作文素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