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年级与科目:高一语文 学案编号: 教材:必修一 主编人:陈红雨 审核人:闫文、张夏青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类型:阅读理解 学习日期: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 2、 学习前三个自然段,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在本文中的用法。 3、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学法导航: 1、阅读《导学案》,了解《左传》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左传》的地位是我国 ,相传为 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 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的别名 《春秋》三传 附:史书体例 ①通史:连贯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传体: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如《史记》。 2、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贰( )心 氾( )南 佚( )之狐 夜缒( ) 若不阙( )秦 杞( )子 逢( )孙 3、结合课后注释,翻译理解一、二、三自然段 重点语句翻译(先翻译加点字,再翻译整句话):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6)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7) 夜缒而出,见秦伯 (8)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10) 邻之厚,君之薄也 (11)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2)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3)夫晋,何厌之有? (1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5)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相关链接 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用“秦晋之好”指和美的婚姻。而事实上的秦晋之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美满的爱情。那是一种政治婚姻,与两国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故而可以说春秋时代各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有一句话说“春秋无义战”。礼义、信用、道德都被权欲、利益扭曲的不像样子。国与国之间,今朝还交会订盟,‘握手言欢.明朝就事兵戎相见。春秋时代又像一盘大棋,而且军事的攻击又总是和外交的纵横捭阖密切结台的。 年级与科目:高一语文 学案编号: 教材:必修一 主编人:陈红雨 审核人:闫文、张夏青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类型:阅读理解 学习日期: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把握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2、分析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3、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 学法导航: 1、结合课后注释,翻译理解第四自然段 重点语句翻译(先翻译加点字,再翻译整句话):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吾其还也。亦去之。 2、熟读文章,概括总结文章脉络: 问题探究: 1、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烛之武: 郑君 佚之狐 学习反馈: 综合全文,在空格处填写一个最恰当的字予以评价。 秦晋征讨郑国,其理可谓( )矣; 强敌大军压境,其势可谓( )矣; 烛之武见危受命,其情可谓( )矣; 一番说辞力挽狂澜,其言可谓( )矣; 秦伯背盟结盟,其行可谓( )矣; 晋文果断撤军,其人可谓( )矣。 翻云覆雨敌我互换,,其因皆为( )矣。 反思总结: 1、 文章在叙事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读了这篇文章,结合课本P7第三题,同学们能否从中获得一点启示。(提示:可从事情因果关系、盟友与利益、说理艺术等方面考虑)任选一个话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段短文,阐明你的观点。可以相互讨论,选择一人在班上交流。 陈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