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年级与科目:高二语文                                                 学案编号:1

  主编人:陈红雨   审核人:闫文、张夏青

课题:《科技文阅读》  类型:知识归纳+练习      学习日期: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理解科技文阅读技巧

学法导航:阅读内容,勾画关键语句→归纳方法,完成任务

一、考点透视

1.《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B、C、E级。

2.命题形式与分值

科技文阅读通常为小阅读,即采用客观选择的命题形式。总分值为9分,共3小题。

3.考试内容探究

(1)理解  B级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要注意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意。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级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在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及其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要求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断和想象。

(3)评价  E级

    ①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二、方法指津

1.友情提醒

做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要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解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3.解题技巧

关键在于了解命题规律。科技文命题的规律,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来说,科技文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偷换概念。

②范围不清。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有关范围的表述,判断是“个别”、“部分”、“还是”、“全部”。

③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

④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有因果关系。

⑤以偏概全。

⑥弄错时态、模态。时态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已经如此”,还是“将来如此”。模态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从这个角度设置选项时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

三、例题精析   

1、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采用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地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1.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胳、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答案为B。本题共列出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四种理解,要求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中的“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与原文不符,可以排除。B项完全符合原意,只是文字略有变化,是正确选项。C项中“可发育成胎盘”的是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而且也不是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确切定义,可以排除。D项把胚胎干细胞和成年干细胞混为一谈了,因而也是错误的。

2. 原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答案为A。本题列出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要求从所给出的有关成年干细胞的四个选项中找出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A项只是说明成年干细胞所处的位置,并不能证明胚胎干细胞比成年干细胞更有研究价值,A项不能作为生物学家的判断依据,A项为正确选项。B项、C项和D项,都是与胚胎干细胞相比较而言的,原文中都有明确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与胚胎干细胞相比较而言的,都能作为生物学家判断的依据,因而都可以排除。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为B。本题列出了对原文的四种理解,要求考生从中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与原文一致,可以排除。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中没有说人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分化方向是不确定的。B项为正确选项。C项和D项都有原文的依据,因而也都可以排除。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B.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可以培养成为其他动物的多种组织细胞

C.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度增殖的危险,所以目前还没有条件在人体上进行移植

D.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医学上有令人鼓舞的前景,但在社会伦理上却遇到了很大麻烦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答案为A。本题要求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对这些推断进行判断,选出推断不正确的一项。A项是把或然当成了必然。因而是不正确的推断。B项和C项都是基于胚胎干细胞研究目前只在动物身上做试验,还没有在人体上做这种试验,都是正确的推断。D项也有原文的依据,也是正确的。

年级与科目:高二语文                                                 学案编号:2

主编人:陈红雨   审核人:闫文、张夏青

课题:《科技文阅读》  类型:知识归纳+练习      学习日期:  年 月 日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化学制剂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海洋造成的污染。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和辐射线共同改变着生物的根本性质。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有时候,这些化学药品会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植物毒死了,牲畜得病了,曾经一度纯净的井水,也给饮用它的人群造成了危害。

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要的时间应该用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暂,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个世纪。但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人们能够奇迹般地适应了它们,也无济于事,因为各个实验室还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使用。这些药品的数字实在令人震惊:每年有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与之适应。其后果还不容易被我们所预料,因为它完全超出了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和经验。

    4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杀死老鼠等啮齿动物以及害虫、杂草而研制出来的基本化学药品就超过200种。这些粉末、喷雾液、烟雾剂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都普遍使用。它们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管它是“好”是“坏”。这种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上,或者滞留在土壤中,能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遨游。可是,人们使用这些药品,其目的仅仅是消灭屈指可数的几种害虫、杂草或老鼠等。

    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以后,杀虫剂便逐步升级。因为有的昆虫已演化出对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新品种,于是,人们又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再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还要毒的药剂。然而,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适宜于一切生物生长吗?

1.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的“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

B.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2.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的一项是(  )

A.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 

B.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老鼠等啮齿动物以及害虫、杂草。

C.喷雾液、花粉、烟雾剂等化学药品的普遍使用,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管它是“好”是“坏”。

D.那些药品中的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上,或者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能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遨游。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历史。

B.化学药品中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地、河流、海洋,这是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 

C.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干个世纪,而人生太短暂,所以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D.无论化学药品的毒性有多大,有些害虫总有办法演化出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人类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动植物的质量。

B.化学药品和辐射线能够改变生物的根本性质,所以治理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化学药品和辐射线。

C.仅仅为了消灭屈指可数的几种害虫、杂草、老鼠等,可见人类研制化学药品是得不偿失。

D.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所以化学药品也将会永无止境地研制下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被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当阿克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作为优秀的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并没有在这里停下脚步。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能够识别众多气味分子,其自身必有多种能识别这些气味分子的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并且还存在着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家族。阿克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20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基础。   

1.下列对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气味分子在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息。

2.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项是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有一套G蛋白通路。

D.在得知G蛋白可能参与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1万种气味,按照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1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



 

陈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