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年级 高一 科目 语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材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1 课题名称 戴望舒《雨巷》 设计项目内容 一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黎平四中学生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二 教材分析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辅导书疏通文章,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 互助合作,通过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自由诗的特点。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生动讲解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在孤独迷茫中收放自如的宽远情怀。 教学重点 1诗人的创作风格,语言,意象,表达技巧,情感。 2 重要语句的赏析。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感情,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四 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本文,重在指导学生感悟文中内涵,培养语文能力,既学会又会学,领会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掌握诗歌鉴赏方法。这篇课文抽象,难点较多,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有步骤地进行探究。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 2 运用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导入法,点拨法等技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构建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课堂。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理解。 4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局部性疑难问题,体会作者感情。 5运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把课堂带入学习的气氛中,尤其是本诗歌的情境中,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 “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作者戴望舒的告白词)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看出诗人对爱情有着浪漫而美好的追求,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联想诗人对生活的向往是何其唯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一起感受他的多样情怀。 2 检查预习情况。 一 抽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强调生词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彷徨 寂寥 彳亍 凄婉 颓圮 惆怅。 二 提问学生“本文用了哪些意象?”(问答,点拨,讲解) 明确:雨巷,油纸伞,哀曲,篱墙,丁香姑娘,我,大息般的眼光。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共同探讨,抽代表回答) 带着问题“全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何特点?”朗读。 4 深入文章的准备(师生共同完成) 一与文章相关的知识 (一)作者 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二) 写作背景介绍 1927年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三) 文学常识 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施蛰存。他们提倡“纯然的现代诗”,追求诗歌的散文美,内涵丰富。 5 精读,鉴赏课文,突破重难点。(学生齐读,自由思考,老师点拨讲解)。 a 第一节“独自”写出“我”的孤独寂寞。“悠长”“寂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孤独的“我”,寂寥的“雨巷”,都凄清迷茫,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雨巷”的泥泞阴暗,没有阳光与温暖,正是沉闷窒息的黑暗现实写照。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希望,理想与一切美好的事物。 b 第三节 丁香姑娘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的渺茫憧憬。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颜色”“芬芳”“忧愁”,由实到虚,切合诗的意境。 c “我期待的姑娘和我一样彷徨而又迷茫。”这说明丁香姑娘和作者在某个层面上相契合,她象征着作者某一方面的性格特质。 6 小结 彷徨,寻找,期待————遇见丁香姑娘——————丁香姑娘消失,继续彷徨,寻找,期待。 7 作业布置 掌握生字词,思考诗人为什么使用丁香这个意象?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提问)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集体回答,师点拨明确。) 明确: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姑娘表达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2 重点语句赏析,突破重难点。(学生朗读思考,师用情景导入,进行点拨。) 一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能否将两个“飘”字改为“走”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飘”字与“梦”字构成最佳组合,“飘”字生动描写出诗人幻想中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二 第六节描写这位姑娘在雨的哀曲里逐渐消失,能否将这个“雨的哀曲”去掉? 明确:不能,“雨的哀曲”有力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雨的哀曲”这个音乐恰如其分表达诗人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 3 a 疑点探究,“雨巷”的多重解读?(学生先思考,老师后明确) 一 从社会背景(白色恐怖笼罩,革命者面临屠杀)看,“雨巷”代表现实黑暗,而作者在黑暗中一直彷徨,期待,遇见“丁香姑娘”却抓不住,象征他理想幻灭。 二 从文章内容及作者个人经历看,“雨巷”代表感情上找不到归宿,得得失失,起起落落,他向往的爱恋,他想要的归宿,总是求而不得。 三 读者体验。人生每个阶段都有“雨巷”,放诸在生命中正如一个个此起彼伏的困难。 b 如果能够穿越时空,进入诗人所处的雨巷,你会做些什么? 答案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尽情发挥自己想象,拓展思维。 4 雨巷写作特点(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归纳) 一 丰富的寓意。雨巷,风雨如晦的社会背景。诗中“我”正是被时代环境逼得透不过气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二 浓重的象征意味。诗中“我”“雨巷”“姑娘”并非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 三 富于音乐性。运用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音乐感。 5点拨技法,拓展延伸,现代诗歌的重点。 一 诗歌的语言。 二 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 三 诗歌的感情。 四 诗歌的艺术特色。 6 总结 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雨巷”,当我们迷茫时要想起戴望舒的追求精神,笑对人生起伏。 六 教学反思 “学生能做的我不做,学生思考不及的点拨引导,重难点一起探究。”我在狠抓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及勤于思考习惯。本堂课整体性良好,目的明确,逻辑严密,重难点突出。学生表现积极得益于课堂设计灵活科学,紧扣新课标,让学生成为主人,会思考,愿思考,勇于思考。 缺点在于时间分配欠妥,学生归纳能力有待提高,能抓住关键点,却不能完整组织语言。 七板书设计 黎平四中没有多媒体,所有重要内容及文章主干均板书。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