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点可圈,伪点可鉴——简评2013江苏卷高考作文题(陈祥书)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高考范文 手机版 | ||||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随着高考的钟声,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并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偏重雅致,富有诗意,蕴涵哲理,呈现苏派风格。所以,众多网友认为,它是最神的一道作文题。又因为它尚存瑕疵,并非尽善尽美。因此,不少网友认为,它是一个伪命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愚以为,神点可圈,伪点可鉴。 如果整体欣赏,应是神点多多,可圈可点。 与时俱进,体式转型。大家知道,2005年前,全国高考作文盛行的体式是话题作文。2005年起,全国各地就开考新材料作文,进入新材料作文时期;并如星火逐渐燎原,成为主流题型。但奇怪的是,江苏高考作文始终我行我素,远远游离于时代之外;一直依然故我,迟迟没有跟上社会潮流。拓展开来,从2002年到2005年,几乎跟全国高考一样,都是话题作文。但从2006年开始,没有迈进新材料作文时期,却进入了命题作文时代:自2006年以“人与路”为题到2012年以“忧与爱”为题,连续7年都是命题作文。直到今年,才跟上时代步伐,融入社会潮流:一改过去的命题作文,转用新材料作文的体式。而新材料作文,是根据命题者提供的文字或图画材料进行作文的体式。它能提供更广的思维空间,开拓更多的思考视角。无论是立意,还是选材,都更加灵活,更为自由。可以预测,今后几年,江苏高考作文将会巩固转型成果,与时代一同前进,进入新材料作文时期。也就是说,新材料作文将会站稳脚跟,一统天下,成为江苏卷的主要题型。 匠心独运,设点多元。一是多对象。对象上,有探险者、山洞、蜡烛与蝴蝶。稍加分析,可分为两类:探险者与蜡烛,为社会对象;蝴蝶与山洞,为自然对象。前者核心为探险者,后者核心为蝴蝶。自然,就核心而言,是探险者与蝴蝶。二是多角度。除对象角度外,至少还有三种角度:细节角度——小举动大影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环境角度——追寻适宜的环境,寻找自己的新天地,追求宁静的生活;自然角度——与自然保持距离,不打扰美,顺其自然。三是多关键。材料中,有不少关键词语: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关键词语中,探险者和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与蝴蝶是自然因素。不光如此,还有关键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四是多关系。有探险者与蝴蝶,蜡烛与蝴蝶;还有探险者与山洞,蜡烛与山洞,蝴蝶与山洞。其中,前两者是主要关系,后三者是次要关系。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无论是多对象,多角度,还是多关键,多关系,都是为了降低审题难度,提示切入角度,帮助提炼主题。由此可见,多元设点是命题人的独运匠心。 意蕴丰富,尽情生发。一般说来,高考材料作文的材料总是意蕴丰富的。“蝴蝶与探险者”的材料,就是这样的。其丰富性,可从人和事上多方探求,也可从情与理上多处生发。具体一点,可以是人与自然,可以是人与社会,也可以是和谐与美,还可以是大与小。概括地说,其总体意蕴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应维护生活秩序,小能产生大影响。就生发而言,可从对象入手,进行发散:从探险者的角度, 要学会尊重他人,体察别人;无心之举,也可能给别人带来伤害; 要学会替他人着想,不能图一时之快。从蝴蝶的角度, 要学会保护自己,追求宁静;要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从蜡烛的角度,小举动产生大影响,小恶习带来大危险,小恶行引起大祸害。再者,还可从关系切入,进行散发: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可生成出人类应怎样保护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人与蝴蝶角度,可拓展出人类应怎样尊重生命?如何维护生态?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可开拓出人类应怎样和谐发展?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总之,材料有多义,意蕴有多样,可以自由解读,定点发挥;对象有多个,关系有多种,可以自主选择,尽情生发。 可单可合,单合皆宜。就角度而言,可以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也可以合并整合,实行组合。就前者而言,可单从探险者入手,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探险者入洞后发现蝴蝶,不拍打不追赶,而是悄悄地离开,不惊不扰。也可单从蜡烛入题,讲不要忽略小事,不要忽视细节,不要轻视小人物。因为蜡烛虽小,却有如此大的影响。还可单从蝴蝶切入,论追求更适宜的环境,适宜的环境促进成长与发展,崇尚宁静的生活。因为蝴蝶喜欢山洞,受到干扰后便离开原地,退到山洞深处,寻找更适宜的环境。从后者来说,可从蜡烛与环境的整合导入,联想到小举动破坏了脆弱环境,小陋习影响了社会风气,小恶行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可从探险者和环境的组合进入,联想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对自然要怀有敬畏之心,人对自然要适度占有、开发与利用。还可从探险者与蝴蝶的结合开拓,联想到要学会尊重他人,要讲究相处的方法,不要无心伤害别人。虽说宜单宜合,单合皆可,但相比较而言,单入容易,合进较难。当然,宜于选择前者,进行突破。 如果吹毛求疵,该是伪点不少,可借可鉴。 先天缺陷,不尽科学。作文材料说,在人迹罕至的山洞深处,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按照常理,蝴蝶的生存环境不是山洞,更不是山洞深处。据介绍,山峰之颤,是多种蝴蝶的聚汇场所,山隘孔道是多种蝴蝶飞行的必经之路;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没最多的地方。再有,蝴蝶的摄食对象不在山洞之内,而山洞之外。查阅资料,由于种类不同,蝴蝶的摄食对象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是专食性的:有些蝴蝶不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嗜食其他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鸟兽的粪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蝴蝶喜欢在山路或溪边吸水,尤其喜欢吸稍有咸味的水。如果它们在山洞深处,它们以什么为食?靠什么生存?就生物常识而言,蝴蝶具有极强的趋光性,极有可能从里往外飞向洞穴浅处,不可能自己主动飞到洞穴深处。无论怎么说,蝴蝶不会因为点燃蜡烛而飞向深处。一句话,说蜡烛光热使得蝴蝶迁移深处没有科学依据,纯属无稽之谈。如此说来,说蝴蝶栖息山洞,难免有胡编乱造之嫌;说蝴蝶迁移深洞,不免有胡侃瞎说之疑。 画蛇添足,不尽明智。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这么大的洞穴,仅仅是几根小小的蜡烛和四个人的一次进入就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吗?据此,命题人改为“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其意图,是命题人提示关键,帮助考生理解材料;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提炼中心。或者说,是命题人的一种角度提示,一种立意暗示;目的在于降低难度,帮助中下考生。应该说,是出于一片好心,是有意为之的“匠心” 。但结果呢,画蛇添足,好心做坏事;适得其反,好心没好报。因为多数考生将它作为关键句,据此进行审题立意:好心便变成了审题的藩篱,形成了一种审题误导;“匠心”就演变成立意的牢笼,造成了一种立意错觉。事实上,材料的多义性需要考生去体悟,命题人是不能给定的;否则,就会回到给定题目的老路,陷入规定立意的圈套。据高考阅卷信息,今年出现了审题大撞车、立意大雷同的现象:全省有70%的考生,从蜡烛角度,写小与大的关系,谈小带来的大影响;甚至有不少考生,写细节决定成败,打了“擦边球”,因为无成败可言。其实,如果删除末句,故事同样完整,而且保住了多义性,确保了多角度。 表述疏漏,不尽缜密。材料末句说,“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从逻辑上说,此说不尽准确,不很缜密。因为不管怎么说,小小蜡烛断断不会对蝴蝶产生什么影响。准确地说,产生这么大影响的,不是蜡烛,而是蜡烛的火光与热量。蜡烛是物品,不要说是几支,就是上千支,也不会对蝴蝶产生任何影响,更不会使它们迁移到深处。只有将蜡烛点燃了,靠在洞壁上,产生火光与热量,才会影响到洞穴相对固定的温度和静谧无声的环境,使得它们寻找适宜的栖息环境,迁移到山洞的更深之处。再者,几位朋友的无意进入,便是对栖息蝴蝶的打扰;起初未发现蝴蝶,自有一种探险的喧闹;后来发现了蝴蝶,必有一种惊奇的干扰。由此看来,产生这么大影响的,不只是蜡烛的火光与热量,还有几位朋友的无意进入与喧闹干扰。还有,如果几位朋友不去探险,不进入山洞,哪有点燃蜡烛之事,哪有蜡烛光热影响之说。归根到底,点燃蜡烛是人的行为,蜡烛的光热影响是人的影响。正因为这样,原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的表述是贴切的,材料末句宜改为“小小的行为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原文改编,不尽公平。上网搜索,不难发现:作文材料已见诸报刊,是经命题人改编而来的生活故事。原文题目为《轻一点,别点蜡烛》,作者为漆宇勤。最初发表于2010年第23期的《今天•生活》,随后又转载于2011年第4期的《读者》,再后又转载于2011年6月27日《牛城晚报》。说不定,有些学校还将此设计练习,进行阅读训练;将此进行改编,作为作文材料。如果只是发表于《今天•生活》,转载于《牛城晚报》,那也许影响还不大,因为江苏考生读过它的可能不多。但转载于《读者》,呈现于网络,那影响可就大了,应有相当多的江苏考生读过它。而考生有否读过,其审题立意就会迥然不同:读过的考生,其审题就肯定会高明一些;而没读过的考生,其立意就自然会稍逊一筹。特别是有否训练过,那审题立意就会有天壤之别。换句话说,不论是阅读训练过,还是作文训练过,其审题都会胜出一筹,立意都会高出一档。因而,无形之中,就造成不公平。其实,命题人都是语文高手,皆是作文专家,有能力自编材料,成就公平;可为什么不自编材料,避免不尽公平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神点,还是伪点,都已尘埃落定,成为历史。面对未来,必须总结经验,保持神点;必须吸取教训,克服伪点;必须勇字当先,再创神点。进而,使命题更加神奇,成为最神;使文题更加完美,变成最美。期盼来年命题更神,期待未来文题更美。(215101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陈祥书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