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二、整体感知文本 (一)、初读感知: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学习观?他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 1、孔子明确将学习划分为 等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2、梳理课文: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可把全文切分成: A、 (1、2、3、4、9章) B、 (4、5、10、11章) C、 (7、8章) D、 (4、5、6章) 三、研读赏析 (一)为什么要学习? 原因之一: 【原文1】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1】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 ,是二等人; ,是再次一等的人; ,这就是下等人了。” 【赏析1】: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当然,这是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 。 原因二: 【原文2】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 的人。” 【原文3】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3】 像他这样 的人,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却都“不如丘之好学也”。 【赏析2、3】: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都是通过 而得来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 ,才能够在 等方面充实自我。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可见孔子对“好学”的看重。这两个字的评价,除了他用来表扬自己之外,他只给过一个学生,那就是颜回。 原因三: 【原文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4】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没有。“坐下,我对你说。好仁不好学,弊病是 ;好智不好学,弊病是 ;好信不好学,弊病是 ;好直不好学,弊病是 ;好勇不好学,弊病是 ;好刚不好学,弊病是 。” 【赏析4】: 这是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说的。为什么对子路说呢?我们说过孔子因材施教,子路是他的弟子中的一个莽撞人,直而不屈,子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挨骂也最多。孔子对他,不仅是骂,而且常常是痛骂。倒不是孔子不喜欢子路,而是子路的脾气太坏。子路这个人,用北京话说,叫“浑不吝”,也就是性子急,胆子大,脾气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水里火里不回头。所以在整部论语中,他是被教育最多的一位,一共被教育了42次。 一味的喜好“仁” 、“智” 、“信” 、“直” 、“勇” 、“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 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现偏差。也就是说,学习可以帮助我们 , 。 ,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 小结:为什么要学习? 原因有三:1.、 ; 2.、 ; 3、 。 (二)学什么(4.5.10.11) A、六言: B、 C、 1、语段4:其实孔子在此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 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学习起到了一个 的作用。 本章谈“仁之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后省一“礼”字,“礼”即“度”。好仁若无礼度,则愚仁。孔子对“仁、知、信、直、勇、刚”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求要有“礼”有“度”,仁而无礼度则愚;智而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害人害己);直而无礼度则绞(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二)学什么(4.5.10.11) 【原文5】: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5】:孔子说: 些段是讲 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是“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 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 【原文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10】:孔子说: 此段强调学习: 【原文11】: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11】: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 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 ,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 。’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 。’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 的道理,听了关于 的道理,又听了君子 的道理。” 此段强调学习: 从以上几则选段中可以看出,孔老先生是非常注重培养弟子的 和 的,把知识的学习放在其后。这也正是孔子赋予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的证明。 (三)什么是好学?A、 ; B、 。 【原文7】: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7】: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 、 , 就算好学了。” 8.【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评析:孔子曾两次对人说,自从颜回去世,就再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这两次,一次是对鲁哀公,一次是对季康子,两次都说“有颜回者好学”,都说“今也则亡”,可见孔子对于好学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看,就是孔子有学习的兴趣,他也认为有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就是淡化物质追求,主动丰富精神,前面我们说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颜回是满足这个标准的。 孔子是好学的,也是博学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做得很活,不是那种死学问。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跟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卓有成效。怎样才能把学问做活?两条:一是悟性,二是贯通。据《论语•公冶长》, (四)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 第4、5、6则,学的基本内涵: —— 【原文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评析: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讲学贵实行,更是说学问有益。实行不错,实行前最好还是弄通道理。不然,自以为是做好事,未必做得都那么合适,有人觉得这句话讲得不好,“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其实是他没认真揣摩子夏的语气,不懂这里边有知行合一的意思。 四、总结 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所教的大多是思想道德课,为什么呢?古人已知有一个观念就是“诚意”《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说的就是无论你要办多大的事,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提高自己的修养首先要让自己的意念真诚。这就是为什么孔子重在教人道德,教人伦理的原因。 五、探讨研究: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轻?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 提示:(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明确: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 但是,学会做人, 刘芳 |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鏃€鎸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銊㈡櫊瀹曘儱顓奸崨顖滄啣闁荤姳鐒﹁ぐ鍐偉閿燂拷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妞剧窔瀹曟濡歌濞肩姴顭跨捄铏剐$紒鈽呮嫹 婵°倕鍊圭湁缂佹梹鎸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婵°倕鍊圭湁缂併劉鏅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婵°倕鍊规灙闁逞屽墮閸燁偊宕h箛鏇犵煋闁瑰瓨绻傜换渚€鏌涢弽鍨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