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县高考之惑:囊空如洗也要陪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核心提示:还有不到4天,就是决定会宁全县10282名2013届高考考生命运的时刻,这座“西北教育名县”,此刻也进入了最紧张的状态。考出去,是30多年来会宁人认定的唯一出路。又是一年高考时,记者走进这座黄土高坡上的“状元县”,探访这些即将高考的苦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2012年,会宁县考生的专科上线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7.8%,11688名考生,最终有9392人进入大学;会宁当地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也早已达到了九成以上。

考出去,是30多年来会宁人认定的唯一出路。又是一年高考时,记者走进这座黄土高坡上的“状元县”,探访这些即将高考的苦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会宁一中高三宏志班班主任毛向东经常用汪国真的这句诗激励班里的72名学生。

会宁高考走出9万多名大学生

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贫瘠的会宁农村,在那里,大地如一位皮肤皲裂的老人的脸,沟壑纵横毫无生机;在那里,水质苦咸,庄稼十年九旱,绝收是常事;在那里,农民最大的愿望是儿女不要再重复他们父辈的生活。

考大学,已成了会宁人的信仰。如今的会宁县城,物价却已直超甘肃省会兰州,房价高于其地级市白银市,达到4000多元/平方米。毛向东说,这些楼房买主大部分是当年从会宁走出去的大学生,他们工作后挣了钱,买房孝敬农村的父母,“从那些价格高得可怕的楼房里,你就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高考的魔力。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直观感受”。

会宁高考能取得如今的好成绩,官方归结于“三苦两乐”精神“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依靠“三苦两乐”,这个小县城从国家恢复高考以后,一共走出了9万多名大学生,最近10年,更有25人考取清华北大。

深入骨髓考大学才能改变命运

在会宁一中旁的东山脚下,坐落着一排低矮的农家四合院。这里原是县城的砖瓦厂,厂子破产倒闭后,员工分割了房子,将房屋略加修饰就租给前来陪读的家长。如今一个四合院,通常都住着四五个陪读家庭,这是当地最有名的陪读村。

19岁的潘勇,是会宁一中高三宏志班的学生,他的家庭也是陪读村中十分特殊的一个。

潘勇和45岁的母亲张进秀住进四合院中的东跨院已经快6年了,老家是离会宁县10公里的鸡儿村。读完小学后,父亲就决定把13岁的潘勇送到县城读书,张进秀则放弃打工,一心一意在县城照顾潘勇的起居,父亲在白银市一家公司开货车跑运输,挣钱养家。

这座陪读屋内摆设简陋,进屋后是一个简易的厨房,厨房的西北角是潘勇的木桌。木桌后,一东一西各放了两张木床。

五年前,潘勇的父亲在运货途中出了车祸,最终不治。遭遇不幸的张进秀并没有放弃陪读,更没有让争气的儿子停止学业,而是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但五年来,张进秀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她觉得,找一份朝九晚五,能有空照顾孩子起居的生活太难。母子二人就依靠老家的征地拆迁款过活。如今,这笔积蓄近乎囊空如洗。

在潘勇面前,张进秀并没有给儿子太大压力。但私下里背着儿子,张进秀却对记者说:“潘勇一定要考好,我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儿子,他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希望。”

“一旦潘勇没考好,你作什么打算?”听到记者的问题,张进秀愣了一愣,说:“那就继续复读!”

复读锐减家长反思做过头就不好

复读,曾是很多高考失败的会宁考生的第一选择,但如今,县城里复读的孩子却正在进一步锐减。

会宁县教育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09年,会宁共有10346人达到专科分数线,但全县只录取了5909人;2012年,会宁有11426人达到专科分数线,县里录取的学生却高达9392人。毛向东也有同样的感受:以前的学生,不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是不愿走的,现在只要上了专科线,基本都走了。

三年前,宏志班有一个名叫安江的学生高考落榜。在高考前,性格内向的他,成绩一直在班里倒数。落榜后,他仍选择复读,第一年,落榜;第二年,考前一个月他无法入睡,依然落榜。焦急的父亲安继仁把安江送到兰州的医院进行检查,这才发现儿子因为压力过大已患有抑郁症。安江不得不住回了农村老家养病,今年不会再参加高考;而马上,同在宏志班的19岁弟弟安童却要高考。

安继仁深信读书能改变命运。但大儿子的这场病,却让他有了很多反思:“不顾一切地供孩子读书对吗?我现在觉得什么事情做过头都是不好的。”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