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作者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用课文中或自己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3.运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探究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丰富学生关于物候学方面的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难点: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天气预报的农谚俗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冬天小草是“暗黄”,从“绿绿的”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是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会解释其中的道理。板书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出示投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语言”)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萌发 méng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销声匿迹nì        风雪载途  zài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快速轻声读课文,计论并回答: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化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B.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易于掌握,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经度,纬度,高下差异,古今的差异。D.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么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即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经度是地球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的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的因素。因此是按: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排列的。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楚。

2、说明文为了说明的准确总要采用一些恰当合理的说明方法,你能举出几例吗?品一品再说说句子的美妙之处! 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探讨本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使人不觉枯燥,语言运用是十分生动的,尤其是开头两段,更具特色。第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描写得生动形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句,“沉睡”、“苏醒”以拟人的手法,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前两个分句组成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散句,描绘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春色图画,写得很有文采,“次第”一词用得典雅;写燕子,是“翩然”归来,似乎让人看到小燕凌空飞翔的轻快风姿;写叶子“簌簌”落下,则不仅能见其形,而且简直能闻其声了;再如“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等词语都很富于表现力。

第2段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更有特色。全段扣紧“大自然的语言”来写。先用一组整句写植物:“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传语”和“暗示”把物候现象写得极有情趣。第3句写布谷鸟,句法不再因循上文而有了变化:“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句式与上文错落有致。尤其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既符合鸟鸣节奏,又切合农事实际。这一段用拟人化手法的描写,赋予了杏花、桃花、布谷鸟以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使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文的语言生动性与记叙文的不同。记叙文用描述的语言,突出事物的形象,是为了以情感人,使读者受到感染;而说明文只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形象化,用以更好地说明事物。

五、拓展延伸

谈一谈下面这几则谚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哈蟆出洞,下雨靠得住  泥鳅静,天气晴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说一说下面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所包含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结束语。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七、布置作业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八、板书设计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经度,纬度,高下差异,古今的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后反思]

 

张信玲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