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过程: 一、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虽然在晚年也犯过文化大革命等一些错误,但是不能否定他是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 二、词的基础知识: 词:1、又称“长短句”、“诗余”,也叫“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 2、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有关,而词牌则基本上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 3、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三、教师范读,学生标注不认识字的读音 四、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字音 五、层层设问,深入文本 1、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 豪迈大气 2、介绍写作背景: 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3、学生自由读,思考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4、看:统领到哪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5、齐读这一段描写,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远眺、仰望、近看、俯瞰 由远及近、由上自下、由静到动 6、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遍:既写出了红之广,也呈现了星火燎原的蔓延之势。 染 :写出了山林的色彩浓烈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强调力度,透出猛劲,表现了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矫健身姿。 7.“意象”简释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8、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 意境: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写景手法:注重层次(远近高低),注重色彩,动静结合 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注 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9、“谁主沉浮”的意思是? 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导权归谁 10、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案是什么? 同学少年。 恰——领字 1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 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 12、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总结: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 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 艺术手法:上阙——景中寓情 下阙——情中显志 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注意语速和语调。 拓展: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毛泽东写秋: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1929.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品位思考: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为何毛泽东笔下之秋却“别有怀抱”、与众不同? 延伸: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写于1949年。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周艳艳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