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则选文;2、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对比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hè)蓧(diào)丈人两类人物,鉴赏“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段文字。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词汇:问津   辟人之士  遇丈人,以杖荷蓧     明日,子路行以告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P7,了解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先秦诸子包括                            等。 

一、儒家

         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                                       。儒家代表人物有                      。

1、孔子(前551~前479年),名        ,字         ,春秋末期的                   、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         (克己复礼),他主张      之道,反对“过”与“不及”。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2、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一、张扬          说(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二、宣扬          思想。三、提倡            。

3、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提出了人能依据       的思想。认为人的是邪恶的——        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二、墨家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前468~前376年),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              ”(反对掠夺性战争)“          ”“尚贤”“明鬼”等。

三、道家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1、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           ”“小国寡民” 的社会观。提出“为而不有”“              ”“致虚守静”“柔弱胜刚强”人生观。 

2、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

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这种思想是基于对社会人生的                。感慨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             ”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四、法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          ,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               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意思为: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                ,以              为己任,勇于               的精神和                                                 的坚韧品质。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                            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修》《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                                             ;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课文段落1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xiàn):引见

 (2)君子之至于斯也。之,                      。这个句子相当于“                 ”。

 (3)从者见之:                             。

 (4)丧(sàng ):                                      。

(5)木铎(         ):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                    

                                                                                     ”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          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                        ,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借仪封之口,用“            ”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                       精神。

课文段落2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                   。

(3)问津:津,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

(5)以:         。                                 (6)辟:                                    

(7)耰:(         ),            。                 (8)怃然:                   。 

【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                                    

                                                                                 ”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                  的主观愿望和                 的思想。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              ,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                ,为              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                                     。 

课文段落3

【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2)殆(         ):         。   (3)趋:       。    (4)辟(   ):            。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评析】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            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            ;既有对孔子的后          ,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             。连用三个“而”表示              之深。表现隐士对现实的            ,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               。

课文段落4 

【注释】 

(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      (2)蓧:音          ,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4)黍:音          ,黏小米。

(5)食:音          ,                。 

1、后:                                        2、“芸”:                                              

3、见:                                        4、明日:                            

5、“反”:                                      6、其:                                  7、洁:                  。                    8、乱:                              

9、仕: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

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子已经走了。

子路说:“                                                                        

                                                                                 ” 

【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               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                       。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              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                。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                               的执着精神。 

课文段落5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                            。

(3)奚自:                 奚,               :何,                      

【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                                                          ” 

【评析】 

 “                         ”,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                 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                     而得来的。孔子“                     ”,反映出他                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思考问题:

一、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提示:                                                                               

 

二、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                    。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                  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                。)

三、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提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               ,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            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              (              入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3、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4、明日,子路行以告

5、使子路反见之

6、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

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3 积累作文素材。

 

刘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