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第二课时,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合欢树》第二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一、问题探究

1、文章为何以“合欢树”为题?

    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有           位置。当大院子的老邻居们提到“小院子”的时候,作者以              为托词来掩饰;但当邻居们提到合欢树的时候,作者却“               ”,这种独特而剧烈的心理活动,深刻表现了“合欢树”在作者心中               的意义。

因为合欢树曾经寄托着母亲的           。文章写道,第二年没有发芽的合欢树第三年竟然长出茂盛的枝叶,为此,“                       ”,并因而更加精心地照顾它,“              ”。合欢树的“死而复生”使母亲似乎看到了         。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       ,是母爱的            和            。文章以“合欢树”为题是颇有深意的。

2、虽然本文以“合欢树”为题,但文中并没有出现对树的正面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对合欢树的情感是非常        的。当年合欢树被母亲视为儿子的        ,如今儿子已经成名,但母亲已            。合欢树上倾注着          。作者爱这棵树,因为             。但是他最终还是不愿            。他渴望见到合欢树,重温        ,但母亲已经逝去,睹物更会        ,作者不忍见树,其实是               。作者这样写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           。

3、文章哪些地方成功地进行了心理描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独特情感,品味作者附着在合欢树上的复杂心态。

    本文多处成功地进行了心理描写。首先是作者思考母亲过早离开人世原因时的心理描写,“                                        ”“                                        ”作者的自问自答,充分表现了儿子对母亲备受煎熬的                      ,儿子身残心苦痛不欲生,母亲其实更是生不如死。正如作者在《我与地坛》中所写:“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作者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让母亲“气得够呛”的顽童和“被命运击昏了头”的莽撞青年了,他已经长大成熟并能理解母亲了。

    其次,表现在作者对小院子与合欢树的复杂心理的描写,“                              ”不能去亲睹合欢树是作者心中最大的遗憾。但从其内心深处而言,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去,而不是“        ”去。作者宁愿让这份        成为永恒,也不愿意                       的小院,看看那心爱的合欢树,作者显然是在刻意                 某些东西,或者说,在着意                   。这与此前的“推说”、托词完全是同样道理。这种                     的矛盾心态,正好说明作者对那个小院子、合欢树都是非常              的。

    再次,看文章结尾处的心理描写,“                                                    ”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合欢树的特殊情感,合欢树是            的化身,这是别人永远无法知道和理解的。

4、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有何艺术效果?

    对比手法是本文的重要特色。本文是通过儿子与母亲的        来表现母爱的。“我”双腿残废之后心情        ,对母亲四处奔波的辛苦不仅不予         ,反而认为这是浪费              。对此,母亲依然               ,直到那次危险事件发生之后,母亲才对药物治疗“            ”。当发生危险之后,“                              ”;母亲却“                 ”,差点儿发疯。文章通过这些              ,有力地表现了母爱的                       。

   

5、文章行文有什么特色?

    文章行文                   。文章前面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                    手法,对“我”10岁时、20岁时、30岁时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               描述,突出重点,略去枝节,选择富于包孕性时刻的精彩画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              空间,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文章写合欢树的部分行文也很          。通过“那年”“第二年”“第三年”“又过了一年”“再过一年”几个镜头     勾勒出合欢树成长“历程”,突出展示了合欢树“变化”之大。

6、语言品味

    史铁生散文语言          ,尤其是单音节词语的使用非常准确,而且富于表现力。本文也是如此。如“这实在太悬了”“非疯了不可”“躲了出去”“她心里太苦了”“受不住”“召她回去”“光扯些闲话”“忙扯到别的”“过道窄得一个人……”等处都使用了单音节词语,使文章语言生动、传神,具有日常口语                   的韵味。尤其“我心里一抖”的动词用得非常精彩,把作者极为复杂的内心感情表现得                 。

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7、98页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虽然艺术风格和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一粒沙里见世界”。即通过“小”事物展示“大”境界,或通过都江堰表现作者对社会文化的独特思考,或通过“灰色”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表现徐志摩的个性风采,或通过合欢树来表现深厚的母爱。

1、理解散文中想象的作用

想象在散文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想象创造的艺术之“虚”,可以为生活之“实”插上翅膀,使文章显得丰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都江堰》中的想象更多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的还原性想象,如“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既具体又质朴”,“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这些都是作者站在历史角度所进行的合理想象和艺术演绎。《吻火》中的想象以出人意料取胜,作者不仅由“吻火”的细微动作联想到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而且把诗人因飞机失事而意外丧生的悲剧事件想象成“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的诗性意境,这些想象奇特、大胆而又令人赞叹。《合欢树》中的想象则充满抒情意味,如“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这种想象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怀念和对母亲的深深理解,包含着浓浓的爱意。

2、理解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是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它通过选择合适而恰当的参照物,将“本体”和“比体”进行对照,从而收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效果。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在《都江堰》中,作者除了将长城和都江堰进行整体性对比之外,还把李冰与秦始皇、李冰与现代官场的衮衮诸公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表现了都江堰被作者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的根本原因以及作者对李冰人格精神的高度赞美。《吻火》把徐志摩“吻生活之火”的淳朴人生与“隔江观火”的怯懦人生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勇于体验生活的“吻火”人生的赞赏。《合欢树》中既有儿子与母亲的对比,也有母亲几十年来变化的对比,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和崇敬。

3、理解现代散文“小”与“大”的关系

“小”的含义比较广泛,既可以是某一具体的人、事、物、景,如《合欢树》中的合欢树,也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如《吻火》由一个微小的动作细节入手,展现徐志摩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技巧,即以部分来表现全体,如《都江堰》中由李冰手握长锸中流分水的镜头,透视其所代表的一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和政治纲领。

 

刘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