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语文教研组校内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手机版 | ||||
2012年秋语文教研组校内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陈爱强 历时近七周的校内公开课于11月1日结束,现将此次公开课的反思小结如下。 此次公开课整体上体现出较强的理性,在教学过程中都蕴含着一种思想,即这节课我要讲什么,怎么讲,怎样导课,又怎样拓展等等,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轻松温馨,人文气息浓郁。板书整洁简明又不乏新颖,如赵厚老师设计的“心心相印”板书。导课新颖,且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如王永丽老师的“粽子谜语”导课,冀辩丽老师的节日习俗导课。情景教学让人身临其境,如徐艳玲老师的“假如你就是《父母的心》一文中被送走的孩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分角色朗读读出了人情冷暖,如赵厚老师让学生分别扮演父亲母亲长子次子三女儿等角色,很好的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法灵活,教学形式丰富。多媒体一体机的使用,赵厚老师的课堂辩论会,冀辩丽老师的几大教学板块“你会读吗”、“你会填吗”、“你会说吗”,宋春晓老师的议论文论证方法的作用范式,穆清丽老师的拓展链接“成功=( )+( )+( )”并举例论证等形式,很好的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幻灯片设计太多,应该控制在15张以内,甚至更少。幻灯片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教案,更不能当教案来用。很多教学环节,并不是非得用幻灯片才能很好地展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幻灯片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要为了“幻灯”而“幻灯”。2、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到位。表现为教学重难点不明确,教学环节混乱,教学板块之间缺少衔接过渡,有教学目标却不向学生明确目标也不围绕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学走到哪是哪。3、贪多。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说,其结果什么都没有说清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手忙脚乱。说到底,是目标定性问题。只考虑教师因素——想讲什么、要讲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因素。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其实,目标的确定应该坚持“一节课学生能掌握多少,就教多少”的原则。把“大容量、快节奏、教学内容丰富”作为评价一节课的优点,应该是一个误区。4、教学思想认识偏差。总以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事实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和方法获得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哪些体验等等。5、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肤浅。对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阅读读通——阅读读透(理解)——阅读读悟(体验)——阅读质疑(发现)”层面,强调读者与作者与文本主人公的情感共鸣,而没有认识到阅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读个明白,而是要学会写——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不要仅仅为了阅读理解感悟而教,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和方法。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写作。6、教学语言还不够简洁清晰,缺乏亲和力。表现为方言与普通话夹杂运用,口头禅、不完整问句多;一调到底,不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激励性评价语言少,或表扬肯定评价语言单一,缺少变化。7、讲多练少,学生活动少,自主合作探究没保证;字词处理花时多,——老师只教学生不会的东西嘛。8、忽略题目作用,缺乏整体感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心灵”不就是文章的中心么?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三问::“是什么?(文本内容)——为什么?(写作的目的和方法)——怎么样(有何感悟?如何运用?) 陈爱强 相关链接:教学反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