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完成的本课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为学生更好的鉴赏小说打下一个基础。 (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熟练地掌握字音,字词。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线索,理解主题思想,体会重点语句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和意义。 1. 知识目标 认识字音字词 理解全文的结构脉络,理解主题思想 学习研讨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认真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主要培养学生兴趣,把握整体的思想内容。 2.说教学难点 七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小,对掌握小说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所以只定义为:研究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描绘。 二.说教学方法 1. 我采用的教法是 诵读法 讲授法 练习法 2. 采用的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因此正当的学法是至关重要的,我采用的学法是 自主合作探究法 拓展想像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导语 语言恰到好处的开场白,是讲好一篇文章的开始,我采用的是引用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话作为引导语,这样更能够有说服力,为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展示课题作者,板书)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大屏幕显示: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篇小说《项链》等 生字生词正确注音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更深刻体会小说的思想感情和积累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培养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把握结构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屡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为下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四)课文赏析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最重要的是‘我’吗?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 (这样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把握文章的文眼,抓住关键的人物,可以更好地体会中心意思) 2. 为什么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菲利普夫妇眼中,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把握文章重点语句的能力) 3.课文第20段,‘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此句烘托了菲利普夫妇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4. 插写菲利普夫妇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问题设计主要让学生体会环境,背景以及动作神情语句的作用) 5.和菲利普一样,美梦破灭,菲利普之妻哆嗦着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她怎样的心里? (这个问题设计可以看出她心目中的于勒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钱!正是人物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看出了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 6.“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亲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这表现出我什么样的心理? (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间冷暖以及看待金钱的态度) (五)小结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的不同态度,艺术的揭示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用此作为小结,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小说的中心思想,为以后鉴赏小说打下基础。) (六)课堂练习 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作者以这个命题的巧妙) (七)课后作业 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局 (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开端 盼 发展 赞 线索人物 高潮 见 于勒 结局 躲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势力 这种设计一目明了,让学生理清小说思路,更好的把握文章突出重点,体会写作目的 曲美娟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