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设计理念与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学法。努力以声表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和“乐”,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莲花图片资料、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莲花,那是因为澳门莲多、莲美,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大家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请让我们一同走进《爱莲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周敦颐:北宋学者。理学开创者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用来说明一个道理。 三、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诵读课文。 (⒈)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 (⒉)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 (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出它的音。) 蕃( fán)颐(yí)濯(zhūó)淤(yū)涟(lián) 蔓(màn )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⒊)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⒋)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教师小结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古人读书拉长了声调,像唱歌一样的。(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②摇头晃脑的。(也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2、点读课文,说字词句段意思 要求学生看着课文注解,逐字逐句地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A 、一词多义:而 濯清涟而不妖 却 聚室而谋曰 顺接连词 之 水陆草木之花 的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表示舒缓语气 渔人甚异之 它(指桃花林奇景) 菊,花之隐逸者也 的,结构助词 牡丹之爱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舒缓语气 B、 掌握重点词语 可爱者甚番 (多) 亭亭净植(树立) 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3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美感。 师:同学们,请大家拿出预习提纲。有关本文的板书设计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举起了材料。)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板书设计,并说说设计意图。 (前面同学转身过去和后面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迅速讨论开了,气氛相当热烈。教师走进学生当中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师(举起一张莲的水墨画,激动地)同学们,这是小雅同学设计的板书,请她讲讲她的设计意图好吗?(掌声响起。教师再把电脑切换到展示台,让学生把板书设计投影到屏幕上。) 生1、(声音稚嫩):同学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张莲花的水墨画,这是我自己画的。我把板书设计成莲花的形象,然后把莲花的特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分别写在它的花瓣、花叶、花茎上。我的设计意图着重表现莲花的品质,用水墨画形象直观地表达作者托“莲”言志,这样容易理解、记牢。 生2: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本文的写作方法,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与莲的品格相似;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写牡丹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师评价:这两位同学的板书,设计得比我想象的好多了,说明同学们有创新意识,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作探究的精神。第一种发挥自己的优势画水墨画,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课题。第二种从文章的写作方法入手,用表格的形式出现,简洁、凝练,让人一目了然。看来和你们的相比,老师自愧不如。 师:还有很多同学板书的设计很新颖,课后请科代表收起来,张贴展览,共同学习。 师:太美了!带着美好的感受我们再来欣赏本文的艺术美。 四、赏析本文的艺术美 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这篇课文美在哪里。 (明确: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等。) 1.品析文章的语言之美 ①讨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里? ②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可能有:简洁、生动、形象,充满情感之类。 ③教师点拨:文章的语言之美:一表现在句子的节奏美。二表现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三表现在句子的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一个“美”字连缀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 2.欣赏文中的形象之美。 显示莲的形象: (1)学生观赏画面下面把你们从阅览室、网上搜集到的古代诗人描写莲花的诗句交流一下。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宋代杨万里。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 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李白。 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师(激动地):太高兴了,我没想到同学们查找这么多的资料,把这些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起来,扩大了知识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整理有关诗句。 莲花这么美,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作者对最喜爱的莲花进行描绘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请同学们谈谈,你能从上面的内容中看出、读出、悟出多少个“美”来? (讨论 生:可以看出画面美,形态美,神态美;可以读出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气质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清高美,质朴美…… ) 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请看黑板) 淤泥和清涟(板书)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板书)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板书)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板书)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板书)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剩下的六个花瓣由大家总结。同桌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大家总结得很好,我把君子的品德写在了花瓣上,请几位同学把这些君子的品德贴到与莲花相对应的位置,看还会不会贴错。 好,大家共同绘制了一幅莲花君子图,通过这幅图,可以看出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在这里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师评价:朗读非常好!) 3.品味文章的意蕴之美。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1)讨论:作者为什么不单纯地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同学们思考、发言,可能说出的内容是“烘托”“对比”之类。) 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明确: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莲花(周敦颐)、 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菊花,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花之君子者也。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作者表面上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在写人,说自己要做一个象莲花一样的君子,这就是托物言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贵;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莲”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 (师评价:读得不错。大家读到这儿读出点味道来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四、 朗读,交换阅读体验,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节课后的心得 师问:同学们,学习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本文以后,我感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给我的启示太深了。 师:你能谈谈其中原因吗? 生:人好比莲,人也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倘若不受环境影响,这也太难了,譬如,我们有的同学受别人的引诱,到游戏机室里玩游戏,直至天亮,这都是因为他们意志力薄弱,受不了诱惑的缘故。 生:看来,我们要学习莲,坚持使自己不轻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生:人们都说“近墨者黑”,看来“近墨”者也可以不“黑”呀!…… 师:他的体验有新意…… 生:学了本文,我感觉一个人对待生活要象作者那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做人才会乐观,不那么辛苦,生活才有乐趣。 生:我觉得“托物言志”的写法好,文章写得含蓄,却意味无穷。 生:我觉得作者有独特个性,不随大流,感于逆环境而行,他的生活追求值得我们称道。 生: 我认为人逆环境而行也是十分辛苦的,因为人毕竟是环境中的人,也改努力去适应环境,才会将环境好好利用。 师:怎样利用环境?能举个例子说吗? 生:比如,你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学习条件好,能很好利用,学习就可能更上一层楼,否则,再好的环境也是浪费。 师:同学们分析深入,有独到见解,还能联系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像赖昌星远华案,他们积极思维值得大家学习,回去把你们的想法整理好并写在本子上,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六、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 将刚才的想法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笔本上。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艺术美:1、语言美 2、形象美 3、意蕴美 正衬 反衬 菊—— 莲——牡丹 托物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言志 宁丽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