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的完善》(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作文指导)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作文指导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局部性失误的原因

2、掌握局部完善的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导入

二、预 习(自主学习)

阅读“知识导引”部分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 局部的完善指什么?

2.局部性失误比较常见的有哪几种?

三、互 动

(一)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选段,先指出存在的毛病,再进行升格修改。

                 关怀之花

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便赶到灾区看望群众。看到灾区的悲惨景象,温总理流下了泪水,脸上挂满痛苦的表情。看到总理鬓角的白发,听到总理沙哑的声音,人们感动着,也在思考着,该用怎样的行动来重建家园,让总理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

还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着的事情和画面,让我们感动着,让我们铭记着。让我们的生命也为他人开一朵花。相信到那时,漫山遍野都将是奉献之花,生命之花……到那时,将是花的海洋,爱的海洋。

(高考作文《为他人开出一朵花》)

【我来指瑕】

2 、阅读下面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放大心灵的舞台

(开头)古人强调为人要立志,而志当存高远,其中要达到高远的境界是这句话的重中之重。而要立高远之志没有开阔的视线是不行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描绘的他的心灵的舞台。置身五岳之尊之上,诗人的视线中容纳了万里河山,天下苍生…………(结尾)保持长远的视线,放大心灵的舞台。

存在的问题:

修改为: 

3、为下面文段中的句子调整顺序,使之更合理。

因为感动,我们会用心去铭记生活的点点滴滴!心的颤抖,能给文字以生机,给文人以灵感;于是流水有情,落花有意!心灵的震撼,能给战士以勇气,于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于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灵魂的震动能给政客以清廉,于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会感动,为默默的奉献而感动,为阳光的恩泽而感动,为英雄的义举而感动!

4、阅读下面文章,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欣赏万物

人们常常在听《二泉映月》《高山流水》时,听了一遍还想听,在观赏蒙娜丽莎的微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看了一遍还想看,这就是欣赏。

在清华园一个日过千人的小池塘里,朱自清却能另具慧眼,欣赏到园荷泻露、蛙声虫鸣。善于欣赏者,不仅会时常沉醉于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而且能在平常中欣赏到不平常的景致。对他们而言,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而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却有一种故知重逢的欣慰。

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却也有悲欢离合,失败与挫折。最伟大的欣赏是在身处逆境的时候,也同样能欣赏到美好的景致。心情好的时候,看到的是蒙娜丽莎迷人的眼睛,甜美的微笑。当失败的时候,也不把它当作对自己的嘲讽,而是把它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在得意的时候就会使马蹄生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在失意的时候,也能对酒当歌,用另一只眼去对待失意。

欣赏能使人气质超脱俗韵,能够胜不骄,败不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在世总会有失败,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失败。当别人嘲笑爱迪生做了上千次试验也未能发明电灯时,他却坦然地回答:“虽然我失败了,但我却发现了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在这方面我是成功的。”这是多么伟大的欣赏者!

春风得意时,欣赏者应该谦虚谨慎,兢兢业业面对人生;遭受挫折时,欣赏者切不可消极彷徨。

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身边的万事万物,你将会活得更轻松。

【我来指瑕】

5、下面的短文有诸多毛病,请对标有序号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并试写一篇升格作文。

宝钗离婚

话说那宝玉与宝钗婚事,原以为金玉良缘一夜成就,谁知由此埋下孽根,又添憾事。

宝钗婚后产下一子,取名贾圭。①待此儿渐渐长大,宝钗发现这贾圭目光呆滞,嘴角涎水不断,一只手指常抵着下巴,自顾自地嘻嘻傻笑。自知不妙,急忙寻医问药。丫环、老妈子熬药、喂药,可病情无好转,随着贾圭长大,涎水流得更欢,傻笑之声更甚了。

那宝玉有些呆根,心中只有林妹妹,仍移榻至外间去睡,夜间吆三喝四地折腾。几年下来,宝钗竟与40岁的小户人家妇人一般。宝钗经常向母亲倾诉哀怨。薛姨妈只得好言安慰。

一日,宝钗又回娘家,突然被“荣宁街妇女联合委员会”几个大字吸引。遂停下脚步,仔细打量。此时,屋内走出个年轻女子,将宝钗请进屋内,②几句话下来,热泪止不住,遂将自己如何与宝玉成婚的事全盘托出。

那姑娘听完,慢慢讲出一番道理来,令宝钗惊骇不已。她说,你们二人由于血缘太近,故有贾圭之苦果。宝钗向她讨教有何良策。③姑娘建议她将贾圭送到某弱智儿童康复中心,那里有医师、教授。至于这门婚姻,最好是“离婚”。

宝钗当时十分震惊,回家一夜无眠,终于想明白。④次日清晨,宝钗趁请安的机会,将离婚之事提出,二位老人爽然应允,很快就财产、贾圭去向等达成协议。

至此,这段红楼憾事画上了句号。

(二)技 法 点 拨

一、针对中心模糊或偏离的失误增加点题的语句或语段,反复扣题。

1.话题作文要有点明话题的语句。话题尽管不是中心思想,但在文中应该得到有效的彰显,这也是突出中心的一种方法。

2.命题作文要有点击标题的语句。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语,通常应该出现在文章的首尾,以及主体部分的显要位置,配合文章观点的表述,突出文章的中心。

3.材料作文要有涉及材料的语句。材料作文并不要求表述全部材料,只要涉及材料即可。如果一点材料都不提,容易让阅卷老师认为是“另起炉灶”。

4.所有作文都要有表述文章中心的语句。有的考生在作文中没有明确中心的句子,这是非常危险的,应该在文章的显著位置明确地表述出来。巧妙设置“文眼”、卒章显志等,都是突出中心的有效方法。

二、依据文章的主旨对材料选择失当与不足的加以删补。

根据衡量材料质量的三个标准——典型性、新颖性、现实性,一一对材料进行衡量,失当的要替换。如学生作文中“万能材料”——李白、杜甫、司马迁等历史人物以及“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出镜频率极高,而这些材料的运用角度大都陈旧单一,缺少表现力。要尽量关注现实焦点,运用新鲜的材料。当然不是说写文章不能用旧的材料,关键是要在陈旧的材料中注入时代内涵,使文章有新意。

三、理顺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调整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顺序,合并重复多余的语句或段落

产生局部性紊乱的原因往往是头绪太多,思路纷繁,结果纷杂交错。要使文章思路清楚,条理分明就要调整内容的顺序,使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有明晰的逻辑关系,如果文中内容有叠合的现象要加以合并。

四、写完后,审视全文,把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有的同学在写作前思考不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急于动笔,还有的同学因为对材料喜爱,难以割舍,导致文中出现偏离主题之外的句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像鲁迅要求的那样——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毫不足惜。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三、四

[参考答案]

1 提示 本段从总理为人民开出关怀之花,表明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注之切;但文中没有点明这一中心。结尾回扣题目,坚定信念,期盼花儿盛开。但中心游离,语言平淡,感召力不强。可以设为一个独立的语段,在第一段后和结尾处添加点题的语句。

【升格例文】            关怀之花

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便赶到灾区看望群众。看到灾区的悲惨景象,温总理流下了泪水,脸上挂满痛苦的表情。看到总理鬓角的白发,听到总理沙哑的声音,人们感动着,也在思考着……

总理用他那慈悯的心为灾区人民开了一朵关怀之花,这花儿洁白无瑕,又卓然挺立,感动了全国人民,鼓舞了抗灾斗志,也赢得了世界人们的敬仰。

……

还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着的事情和画面,让我们感动着,让我们铭记着。

让我们的生命也为他人开一朵花吧:奉献之花,救助之花,生命之花,关怀之花……

为他人开一朵花,你会得到漫天的花香。

为他人开一朵花,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到处都是花的海洋,爱的海洋。

2答案: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为“放大心灵的舞台”,可文章开头没点题,令读者摸不着头脑,第二段的展开也很突兀,不知是由什么观点展开议论的。

修改为:在第一段的末尾添加:所以放大心灵的舞台决定一个人理想的高度,进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既起到点题作用,又自然过渡到下一段)

3答案:(1)把“能给文字以生机,给文人以灵感”改为“能给文人以灵感,给文字以生机”。

(2)把“于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改为“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岂因祸福避趋之’”。

(3)最后一句改为“学会感动,为阳光的恩泽而感动,为英雄的义举而感动,为默默的奉献而感动!”

4病文分析:本文最大的不足就是材料组合无序,排列杂乱无章。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实,这“形散”指的是材料的选择方面,也就是说构思时我们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选择繁杂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材料,但在行文时,所选择的各类材料是需要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将失误文中的材料顺序调整好,并且注意段落之间的连贯、过渡,就可以修改为一篇线索分明,颇具文采的佳作。

【升格作文】               万物可欣赏

蒙娜丽莎的微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你看了一遍还想看;《二泉映月》《高山流水》你听了一遍还想听,这就是欣赏。可是欣赏却远不止这些。

善于欣赏者,不仅会时常沉醉于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而且能在平常中欣赏不平常的景致。对他们而言,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而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却有一种故知重逢的欣慰。在清华园一个日过千人的小池塘里,朱自清却能另具慧眼,欣赏到园荷泻露、蛙声虫鸣。

欣赏并不在于美好的景致,而在于欣赏者的气质。游名山大川自然可喜,即便是平常山水,亦可觅出无穷情趣,因为山水之乐存乎一心,情由心生,景由情设,哪怕是短松岗、野草径、几堆乱石、数丛小花,情之所至,即为胜景。

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却也有悲欢离合,失败与挫折。最伟大的欣赏是在身处逆境的时候,也同样能欣赏到美好的景致。心情好的时候,看到的是蒙娜丽莎迷人的眼睛,甜美的微笑。当失败的时候,也不把它当作对自己的嘲讽,而是把它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在得意的时候就会使马蹄生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在失意的时候,也能对酒当歌,用另一只眼去对待失意。

人生在世总会有失败,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失败。当别人嘲笑爱迪生做了上千次试验也未能发明电灯时,他却坦然地回答:“虽然我失败了,但我却发现了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在这方面我是成功的。”多伟大的欣赏者!

欣赏能使人气质超脱俗韵,能够胜不骄,败不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遭受挫折时,欣赏者见苍松擎天,芳草铺地,万绿竞发,勃勃生机,悟人生必须奋进,切不可消极彷徨。于是豪情万丈,搏浪击风,百折不挠。

春风得意时,欣赏者见青山如壁,江河如带,天高地迥,造化无穷,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夜郎自大实可悲。于是,顿收骄焰,兢兢业业面对人生。

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身边的万事万物,你才会活得更轻松。

5答案示例:①刚刚出生时情况怎样,最好有所交代,以便有所照应。

②宝钗与“年轻女子”的见面写得较单薄,最好能细细写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③这样写有点唐突,读者很容易产生“宝钗太轻信一个陌生人”的想法。

④内心的矛盾斗争最好能渲染一下,因为这毕竟是人生的重大抉择,也是显示宝钗人性美的大好时机。

[升格作文]                     宝钗离婚

话说那宝玉与宝钗婚事系凤姐一手操办,采用偷梁换柱之调包计,原以为金玉良缘一夜成就,谁知祸起洞房,由此埋下孽根,惹得大观园内又添憾事,令园内诸亲长辈惆怅不已。

宝钗婚后一年生下一子,取名贾圭,自是合家欢喜。此子诞生之时,也是白白胖胖的,与别家的婴儿并无两样。谁知待此儿渐渐长大,做母亲的细心,宝钗发现这贾圭目光呆滞,嘴角涎水不断,一只手指常抵着下巴,自顾自地嘻嘻傻笑。自知不妙,急忙寻医问药,胡太医、麻太医请了不少,正可谓病急乱投医。这些江湖郎中个个装模作样,一曰惊风重,二曰邪气浸,胡乱开些药骗些银两,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丫环、老妈子忙成一团,熬药、喂药,可说来也怪,两三岁小儿,药已灌下一箩筐,可病情无丝毫好转,随着贾圭一日日长大,涎水流得更欢,傻笑之声更甚了。可怜宝钗是五内俱焚,每日看着这痴呆儿子,已是欲哭无泪,欲诉无声。

那宝玉原本有些呆根,心中不离不弃的只有林妹妹,且做惯了公子的人,对妻儿之事并不十分在意,仍时不时地移榻外间去睡,夜间吆三喝四、添衾要水地折腾,丝毫不能为宝钗解解忧烦,反使宝钗心中更生悲苦。几年下来,宝钗30岁不到的人,终日愁眉苦脸,面容憔悴,看上去竟与40来岁的小户人家妇人一般无二,早些年的珠圆玉润、白皙丰腴早已不复存在。无奈之际,宝钗只得经常回娘家,向母亲倾诉这满腹哀怨。薛姨妈自知将宝钗许配给宝玉是自己一生中办的最大糊涂事,可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只得好言安慰女儿。

一日,宝钗又回娘家,路过荣宁街,突然被一块招牌吸引——“荣宁街妇女联合委员会”,两侧还有两句口号——为妇女排忧解难,做姐妹真正娘家。宝钗有些好奇,遂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起来。此时,只见屋内走出个年轻女子,朝宝钗亲切微笑,大大方方地问候:“阿姨,有事咨询吗?”将宝钗请进屋内,端茶让座,十分热情,宝钗原不知街上有这么个机构,几句话下来,想起自己的心事,那热泪止不住夺眶而出,遂将自己如何与宝玉成婚及亲上加亲的事全盘托出。

那姑娘听完原委,眼角也有些发红,却慢慢讲出一番大道理来,令宝钗惊骇不已。她说,你们二人系姨表姐弟近亲结婚,由于血缘太近,故有贾圭之苦果,什么遗传工程、染色体、DNA啦,宝钗虽饱读诗书,却也闻所未闻。但姑娘讲得句句有理,也不由人不信服。想着自己还准备生育二胎,幸未成事实,宝钗真是既庆幸又后怕。此时宝钗已实实在在把姑娘当作亲人,向她讨教有何良策能使自己走出误区,重新生活。

热心的姑娘“刷刷”给宝钗开出一封介绍信,建议她将贾圭送到某弱智儿童康复中心,那里有专门的医师、教授,有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痊愈,也可以经过训练让他自理,稍正常一些。至于这门婚姻,姑娘见宝钗30不到,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便给了两个字“离婚”。

宝钗当时十分震惊,回家一夜无眠,冥思苦想,终于想得明白,自己年轻,且有文化,何必在宝玉这棵树上吊死呢?况且凭着自己的口才说服王夫人、贾政等长辈不为难事。次日清晨,宝钗趁给王夫人请安的机会,将离婚之事缓缓提出,原以为会引发轩然大波,却不料二位老人通情达理爽然应允,宝玉那边却不劳一点神,很快就财产、贾圭去向等达成协议,经民政部门调解,财产各分割一半,婚生子贾圭由宝钗抚养,宝玉每月支付银两若干。

至此,这段红楼憾事画上了句号。

 

付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