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史记》中李广难封侯悲剧的成因 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王木兰     玉山县樟村中学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后人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千百年来,李广一直是人们歌颂的对象。李广,一生经历了孝文帝、孝景帝、汉武帝三个时期,孝文帝时以良家子出击胡,并打得胜战,被封为汉中郎。孝景帝时,跟随太卫亚夫出击吴楚军,开始扬名于昌社一带地区,而汉武帝时期,李广多次击匈奴,李广一直是作为大将军或抗敌的将领而存在,他被历代诗人传唱,但最终是“封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剧结局,统观李广的一生,他的悲剧是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造就的。

(一)李广自身的性格特征

首先:李广是一名武将,《史记》记载:“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李广以良家子击胡,开始他的征战军旅生涯,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谋略,有胆有识。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

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

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

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

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

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

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李广能根据敌众我寡的情况,镇定地摆出应对的战略,毫发无损地击退匈奴兵,李广是有勇有谋有胆略的武将。

其次:作为武将,他豪爽、浪漫。但缺少政治家的口才。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广善于骑射,作为武将可以,但少了一个作为政治家应有的口才和外交策略,所以有人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徙上郡太守,但这真的是爱惜他这个人才吗?对于军人来说,战场才是他的舞台,把他调走,是怜惜他的生命呢?还是排挤他呢!

其三,李广虽厚实仁爱,但有时也心胸狭窄。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但人无完人,李广也是心胸狭窄,顷之,家居数岁。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尔!”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后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狭怨报复,私杀霸陵卫;不讲信用,斩杀俘虏。对着这样一个将军,有谁会放心把前锋那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有谁会为了把这样一个未必胜任的人推上前锋的位置,而不惜违抗圣旨?

二造成李广悲剧的社会因素

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以战争取胜,但取得天下以后,就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刘邦就是这样做的,汉景帝、汉文帝时期,实行“黄老政治”即无为而治的方针。主张“守而勿失”,在不伤害统治者对人民生活生产少干预,这种政策与战争是对立存在的。所以“文景之治”时期,对外是妥协和亲政策。 通过“推恩令”和打击豪强的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而李广却不识时务地在此时极力表现自己,“……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同上)“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同上)可以看出,李广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匈奴都怕他,他又很有能耐,功夫高强,人缘也不错,他手下的士卒都爱戴他。这就难免会让别人产生功高震主和扩充自己实力的想法,汉武帝很可能就是这么想的。啊,我这边紧着削藩严打,你那边却收买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不明摆着跟我对着干吗?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有野心,有魄力。但是要想建立不世之功勋,仅仅安内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攘外。开拓疆域,讨伐匈奴就是汉武帝要走的下步棋。“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史记•匈奴列传》)匈奴是个游牧民族,哪地方好去哪儿,而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地方就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带。因此,匈奴对中原的侵犯是不可避免的。中原各国对匈奴的抵抗也是日常军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引以为自豪的万里长城其实就是中原各国与匈奴打仗的的防御工事。谁要是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谁就会受人景仰,成就霸业,甚至被当成民族英雄。“……犬戎……而居于泾渭之闲,侵暴中国。秦襄公救周,于是周平王去酆鄗而东徙雒邑。当是之时,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为诸侯。……襄王后母曰惠后,有子子带,欲立之,于是惠后与狄后﹑子带为内应,开戎狄,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带为天子。于是戎狄或居于陆浑,东至于韂,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应’,‘薄伐猃狁,至于大原’, ‘出舆彭彭,城彼朔方’。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晋。晋文公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戎翟,诛子带,迎内周襄王,居于雒邑。” (《史记•匈奴列传》)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更是凭借管仲之力,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巩固了自己的霸业,进而被世人所肯定。“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孔子的这句话,在赞赏齐桓、管仲的同时,也说明了匈奴的可怕。战国末年,秦朝初年,匈奴逐渐强大起来,但当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统一政权,一直到秦朝末年,冒顿单于即位才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一心忙于争夺帝位,造成边防松驰,冒顿单于趁机率兵南下,重新回到长城脚下,再度进入河套地区。西汉建立后,匈奴仍经常南下掠夺,骚扰北方边疆,对刚刚诞生的西汉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30万往击匈奴。战争一开始,冒顿佯败,待把汉高祖率领的先头部队诱至平城白登山时,突然之间冒顿的40万精骑似从天而降,将汉高祖他们团团包围。当时正值严冬,雨雪交加,士兵们饥寒交迫,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有歌为证:“平城之下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在这危急关头,汉高祖听从大臣陈平之叶,叫人用重金去贿赂单于的阏氏(阏氏就是单于的正妻,相当于王后)。阏氏劝说冒顿单于网开一面,汉高祖才得以乘大雾仓皇逃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从这以后,惠、吕后、文、景60来年,汉朝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对付匈奴。但是匈奴经常破坏国际法准则,悍然侵略。“孝文帝初立……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毶﹑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单于留塞内月余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汉患之,……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 (《史记•匈奴列传》)经过汉初的修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刘彻认为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遂于公元前133(元光二年)年开始,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一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对匈奴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息过。在这场持久战中,汉武帝应该说取得了胜利,虽然消耗了大量钱力物力人力,但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边疆的威胁,匈奴也元气大伤,后来终于在公元91年远遁。汉武帝同时还得到了另一项殊荣,那就是他成为了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皇帝。“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孝武皇帝躬仁谊,历威武,……廓地斥境,立郡县,……功德茂盛,不能尽宣……”(《前汉书•夏侯胜传》)“……孝武皇帝愍中国疲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功业既定,……以大安天下,富贵百姓,……至今累世赖之。”(《前汉书•韦贤传》) 

   李广却不合时宜地在汉武帝的功劳簿上留下污点,给汉武帝的光辉形象抹了黑。前133年,汉用马邑城(今山西朔县)诱匈奴单于入塞。派大军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节制。单于发觉这种情况,引兵离去。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匈奴大军包围,李广受伤被俘。后来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史记•李将军列传》)汉武帝看到李广的这些表现,心里就犯核计,这个老李,怎么这么不配合NI?征伐匈奴是我的一项伟大事业,你咋老是拆我台NI?要知道,做臣子的,功过都得由皇上给担着。后人会说,别看刘彻那么厉害,不也打过败仗吗?这让我的脸往哪儿搁啊?所以“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 

综上所述,一方面他是当局者迷,另一方面,他一介武夫,是不可能有通观全局的大历史观的。他只能看到他身边的人和他自己。李广的叔伯弟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 (《史记•李将军列传》)却被封了乐安侯,后来还当了一段时间丞相。“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李广悲剧是社会和自身双重结果。

 

王木兰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