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激趣巧授法——初一年级作文写作教学方法探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摘 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有效地体现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我们的学生总是畏写如虎,每每布置写作任务总是愁眉紧锁,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那么如何消除学生作文写作的畏难心理以及提高作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初中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结合自己的积累与反思,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尝试方向,这里仅从激发兴趣与巧授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一年级 症结 作文写作教学 激趣 授法 初中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而其中,作文写作指教学即写的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考查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工具。所以,如何让学生写一手好文章,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 目前,我们所执教的初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不尽如人意的,严重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是谈作文“色变”的。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呢?笔者认为是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一)应试教育思想主导,观念未更新。教师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反复机械的训练。没有创新,更不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往往是教师一言堂,进行高压作文。 (二)训练形式呆板,缺乏方法指导。教师不用心,作文教学不得法,总是粗暴式训练,把题目或话题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然后任学生“自生自灭”。稍好一些,给学生读一篇例文。 二、学生方面 (一)阅读环境不善,阅读条件不足。首先,农村经济落后,学校基础条件差,没有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而且学校安排课时有限,没有开设阅读课,学生阅读只限于课本。其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精力阅读。再者,社会阅读大环境不良,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冲击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二)生活积累匮乏,活动范围狭窄。首先,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学生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世界的精彩缺乏了解,感知不到新人新事。其次,学生观察积累的意识不强,习惯养成不佳,没开发出善于捕捉没得慧眼。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进行了反思和新的尝试。经过这几年实践,自己所带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自己的反思与总结,我认为初一年级的作文写作指教学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一、首在激趣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P38)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夫文无本体,必附丽于事物而后成其文,读物之实质固亦为种种之事物,而读物之处,事物正多,尤贵实际探求。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蕴,且必经己之思考而得出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达。”【2】(P79)综合《新课标》与叶圣陶先生的话,我们可以得出写作需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思考,然后才能述诸笔端。而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由此说明,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教师去唤醒,去挖掘,去引导。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生趣而乐写呢? (一)创设情境,寓趣于作文 叶圣陶先生讲写作源于生活,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曾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是对初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讲,他们积累的生活很贫乏而且积累的意识不强。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努力设置相当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1.用感人的故事营造良好的情境。 所谓感人即能牵动学生的情感弦,打开学生的记忆库。如引导学生写母爱时,我先给学生讲史铁生的母亲为他的倾心付出、细致关怀,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母爱。同时告诉学生,这一份伟大的母爱是作者以细腻的心感受并写下来的,他写有《我与地坛》。而后,引导学生:我们能不能也把生活中渗透母爱的事记下来呢?以此自然引入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的写作。 2.利用文本创设良好情境。 文本时便利而又实用的工具,其中所选皆是名家名篇,善加利用亦是写作资源。如教学《背影》的时候,分析到文中父亲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一个特写的镜头,引导学生打开记忆之门,回忆自己父亲的背影。或者让学生观察自己父亲的背影,偷拍成照片,然后写一个片段或者只是口述交流。如此,情怀迁移,就可以真情表达了。可谓一石投心湖,泛起圈圈涟漪。教师创设了情境,学生被激发了兴趣,作文便变得容易。 (二)创设情境,寓趣于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又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3】(P61)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淀,涵养情操,有效促进写作。但是对初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由于阅读环境不善,阅读条件不足,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单指他们阅读兴趣不浓厚。鉴于此,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实行课前“美文鉴赏”。 课前10-15分钟的“美文鉴赏”,促使学生主动去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我在安排教学时,充分考虑了课前“美文鉴赏”的可行性,并在所带班级中进行了尝试,每节课都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下来,学生们很感兴趣,课上非常踊跃:认真朗读,用心感悟,积极书写。慢慢的,不用老师叮嘱,学生们自己就会找文章来读。 2.开展读书分享课。 英国文豪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每周我会找一节课或利用活动课的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可以指定书目,也可以学生推荐。阅读之后,小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畅所欲言,后续还可以进行体会书写。这样,有分享的氛围,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更浓。 3.教师朗诵熏陶。 阅读也可以耳濡目染。在进行课堂教学或是学生自修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时机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名著名段朗诵,有时自己也亲自范读或是让有朗诵优势的学生范读。这样多多尝试,多做引导,多多鼓励,久而久之,学生慢慢会情衷美读,爱上阅读,品味文字的能力也随之提升,对写作自然有所助益。 二、巧在授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描述是“7-9年级叫‘写作’,要求学生会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分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初始年级,会写记叙文即可。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教师需要用心思考。《老子》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的操作。古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能够让学生成为“巧妇”,如何能够让学生有“米”呢? (一)贴近学生,精心选题 初一年级的学生之所以畏文如虎,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出题唬人,所出题目趋于“成人化”。如《风雨彩虹》、《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等。 作文教学要想顺利进行,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要让学生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叶圣陶先生说过“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4】(P8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会引起人的注意。看到大片金色的向日葵,人们心中会充满阳光;听到夜色下菜园中此起彼伏的虫鸣,人们会享受夜的宁谧。出一些能引发想象的题目(二十年后再相遇)、一些富有情趣的题目(记忆中的那些花儿)、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今天我来当老师)就可以冲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其次,初一年级的写作尽量不限文体和形式。《新课标》提出“淡化文体教学,强调自由表达”、“能不拘形式的写”、“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恰当地把握这一要求,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写作,信心十足地张扬真善美。学生只有敢说敢写,才可以能说能写,才能够会说会写。 (二)引导学生,重视实践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参与,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会有好文章。作为教师,要告诉学生,生活处处皆风景,要有慧心,要有慧眼,才能有收获。要做到,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1.运用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7-9年级学生要做到“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曾经教学张晓风的《行道树》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我们生活中的行道树有什么特点?当时学生脸上一片茫然。经常接触的,不一定都是熟悉的,不一定都能写好,原因是没有用心观察。因此要教给学生善于就地观察熟悉的环境,教给学生调动一切感官去细致深入的观察。如我的一次作文教学,给学生们读了《白杨礼赞》之后,要求学生写写白杨树。当时正值春天,杨花飘飞,看着学生们满脸愁容,我灵机一动,把他们领到了校园里。我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让学生体验、观察后迅速成文,文章的可读性就强多了。此后,只要有条件,我都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逐渐的,学生学会了观察,也会通过观察进行素材积累。 2.引导学生细心观察,随看随写。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农村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不同的美。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而且要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的时候,正值初秋,便布置了一篇作文《秋天来了》。我先讲解了一些观察角度的知识,而后,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要求学生带着纸笔,有的学生还带着手机,准备收集资料。到了操场上,一时之间,学生东跑西逛寻找着自己眼里的秋。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记录,有的在拍照,还有的在询问老师……回去之后,作文写得又快又好。 (三)关注学生,点拨方法 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课内课外都有法可依。 1.课内阅读教学,写作与之同行。 我们的教材中选入的文章都是精品,有好多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写法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可以立足课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教学《春》时,让学生品读一、二段,摘取其中的动词让学生品味,感受其拟人手法,然后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片段仿写。比如教学《羚羊木雕》,分析“索要木雕”部分的人物对话描写时,将学生的习作拿来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人物对话描写的方法,并趁热打铁,巩固训练。再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风筝》《羚羊木雕》《散步》三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小事件、小物件来表现大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三篇文章的选材与布局,然后进行写作练习。如此,立足文本,具体可感,效果有时是立竿见影的。 2.课外习惯养成,搭建展示平台。 新课程倡导“写自得之见,抒自得之情”的文章。因此,应对“一个鲜活的实例,一个独到的见闻,一点新奇的感受”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养成随时写下的习惯,只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积月累,终有成效。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要为他们写作习惯的养成搭建一个平台。我觉得上文当中提到的课前的“美文鉴赏”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时间:每节课15分钟左右 流程:①一位学生上台朗读选好的美文及读文感受 ②读完之后,1-2位同学点评或提出疑问 ③质疑完毕,5-7分钟全体学生书写感悟 ④1-2名学生分享感悟 ⑤教师点评,指出长处与不足,提出鼓励 方法: ①明确择文标准——展现真善美,能够触动心灵 ②制定展讲制度——每节课一篇,按次序来,提前准备文章,展讲时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份 ③指导感悟写法——原则是要选择独特的视角即道人之所不道。书写分三步走,第一,(开门)谁的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讲的什么道理,简要概括;第二,(引用)名人名言、名人事例论证道理,最好是积累过的美文资料;第三,(反思)联系生活,联系自己。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做的不是很好,感悟只能写三五行,但一段时间训练下来,学生们已经能够信手拈来,佳作频出。 (四)发展学生,突破传统 作文修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写作大家都十分重视对自己文章的修改。先哲早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新课标》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然而,在初一年级,教师们总认为学生没有这样的能力,而且安排这样的活动要占课时,太浪费人力物力。现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突破教师过去一手包揽的传统,放手给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而教师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作文修改方式不必太过拘泥,可以针对习作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关键在修改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常用修改符号的使用。还有要针对不同要求的写作拟定评改的标准,让学生有“法”可依,必要的时候,教师要提供修改范例。总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5】(P85)如此一来,学生发展了,教师也“解放”了,可谓双赢。 行文至此,笔者有关作文写作指教学方法的阐述亦接近尾声。然而,写作能力的培养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对于初一年级的作文写作教学而言,只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方法,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有计划的进行写作训练,进而养成习惯。我们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渐渐将写作融入生活,那作为教师,这作文写作教学便也能渐入佳境。当然,关于初一年级作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尝试不止文中所谈,笔者也仅是浅言,日后还会继续探索。 【注释】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3】【4】【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0年 【3】《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第斯多惠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4年版. 【4】《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初中语文》 谭兴茂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年5月 陈学燕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