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构想】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四)检测预习情况 给加黑的字注音。 确凿( )椹( )斑蝥( )攒( )敛( )鉴( )觅( )秕( )传授( )蟋蟀( ) 蝉蜕( )窦( )拗( )金叵罗( )锡箔( ) (五)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先听录音,然后指定学生朗读全文。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们的印象。 (3)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3、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 4、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六)合作研讨 1、百草园里有哪些趣事?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七)拓展延伸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八)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孙赛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