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文郎》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文言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第一课时 一、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 ,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 ”;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 齐名,并称“韩柳”,他是“ ”之首。代表作是 等。 二、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三、文体介绍: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 正因为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而本文不落窠臼,一改过去惯例,没有一句赞颂的话(只是在文中顺便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四、正字音 闻汝丧( ) 丞相薨( ) 及长( ) 佐戎( )徐州 不省( ) 汝遽( )去 所怙( ) 万乘( )之公 兄殁( )南方 相殒( )其生 省( )坟墓 窆( )不临其穴 归取其孥( ) 尚飨( ) 五、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 零丁孤苦: 皆不幸早世: 敛不凭其棺: 终葬先人之兆: 以待馀年: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六、词类活用 乃能衔哀致诚 不省所怙 汝又不果来 莫如西归 而视茫茫 汝之纯明宜业其者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然后惟其所愿 长吾女与汝女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成家而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吾书与汝日 恐旦暮死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七、一词多义 省: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 致:乃能衔哀致诚 将成家而致汝 始: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汝之子始十岁 幸:皆不幸早世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虽:以为虽暂别,终当久与相处 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诚:诚知其如此 天者诚难测 其:未知其言之悲 其后四年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其又何尤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其无知,悲不几时 八、古今异义 吾去汴州 古: 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吾与汝俱少年 古: 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明年,丞相薨 古: 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九、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又罢去 何为而在吾侧也 汝从(吾)于东 其然乎?其不然乎? 第二课时 一、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写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4-9)写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10-12)写 。 二、阅读第一部分(1-3段)回答问题: 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 ,从而表达 。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 答:突出 ,即虽为 。 阅读第二部分(4-9段)回答问题: 问题:揣摩第5自然段“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明确: 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 的事实,所以用 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 的心情。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 ,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 语气。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 。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 之中。 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 。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 ,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 。 阅读第三部分(10-12段)回答问题: 1.概括段意:分哪几个层次写的? 答:第十段写 ;第十一段写 ;最后一段再次表现 。 2.这几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 答: 三、总结: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反复抒写 。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语语从肺腑流出。 刘芳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