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六十讲(之三)——怎样进行补差补缺?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导学案 手机版


 第四十一讲

怎样进行补差补缺?

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同学都不能完全做到门门功课过得硬,有一门或两门相对弱差学科也属正常,即使在同一学科内部,也不能保证各部分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平衡,有的单元学得扎实一些,有的单元学得差一些。出现这些情况,我们的同学也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如何进行补差补缺。

1.要分析差缺的原因  同学们出现差缺往往存在多种原因,有的是主观上的,有的是客观上的,只有认真分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差补缺。若是主观上原因,如轻视、厌学、对老师有意见等,必须及时进行心理纠偏,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主动改善与老师的关系;若是客观上的原因,如因生病、有事耽误了功课,应进行补课,即对所缺内容进行补习。当然,我们同学一定要尽量减少主观上造成差缺的原因,努力消除客观上影响全面提高的因素,避免出现差缺现象。

2.要制定补差补缺的计划  出现的差缺,要针对差缺的程度、差缺的原因、差缺的内容,合理制定补差补缺的计划,计划中时间要保证,措施要得力,方法要落实。一般说来,补差补缺的时间主要安排在晚间、周六、周日或节假日里进行,补差补缺时,可以先自补,对自补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请教同学,或请教老师,也可以请求老师帮助补,当然,只有当大面积出现差缺时才请教师集中安排时间补差补缺。

3.补差补缺的方法与策略  补差补缺是要讲究方法、讲究策略的:①不能差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差缺总是有原因的,要针对原因进行补差补缺,必要时必须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补起;②补差补缺不能以牺牲其它学科或知识的学习为代价,即不能补了这门学科而荒了其它学科,补了这些知识,遗忘了那些知识,更不能停下一些强势学科的学习来集中补差补缺;③要从差弱的学科或知识补习提高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避免再出现新的差缺。

愿我们的同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四十二讲

如何与同学之间保持纯洁的友谊?

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纯洁的,同学之间的感情甚至超出了亲情。但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却有时得不到应有的珍惜,甚至遭到玷污,有的同学利用同学关系拉帮结派,有的同学在同学关系掩护下谈起了恋爱。出现这些与《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格格不入的东西,不仅伤害了纯洁的同学之情,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业,违反了校规校纪。同学之间如何保持纯洁的友谊呢?

1.“同学”本身就是在一起学的代名词  同学,就是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教室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由于长期的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学习,同学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纯洁的、真诚的友情,这种友情往往终身难忘。但我们必须十分清楚,这种友情是在特定前提下产生的,因此,“同学”事实上就是在一块学的代名词,同学是学习的伙伴,是获取知识的益友,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同学”理解错了,特别要珍惜同学之间的真实情感,真正在学习中互促互进。 

2.同学应该是互帮互助的挚友  同学们除了在学习上要互帮互助之外,还要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结伴而行,在同学遇到经济、生活困难时,要慷慨而为,互帮互助,遇到挫折、痛苦时,要全力给予解脱,使同学尽快走出阴影。同学应该是互帮互助的挚友,而不是一种互相袒护、互相包庇的所谓的“兄弟”,同学间的友情是纯真的,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更是天真无瘕的,中学生在男女生交往中一定要有度,一定保持纯洁,更不允许谈恋爱。

3.同学的友谊地久天长  同学友情是除了血缘关系之外的第二位亲情关系,是涉及面最广,最为普遍的友情关系,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血缘亲情关系在逐渐减少,同学之间的感情一跃成为我国最普通、最常见、最纯洁的友情关系。因此,同学的友谊地久天长,同学间的情意终不改变。但这种友情或亲情关系是要靠同学们自觉去维系的,只有以诚相待、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才能保持同学之间的感情永不褪色,永葆青春。

愿我们的同学都能真诚相待,同学之情永驻!

第四十三讲

如何与老师坦诚相处?

老师,是人们对学识长于自己或直接传授知识与自己的人的尊称。在学校里,老师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播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素养的培养者,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效法的榜样。作为教师,不仅传授给了学生知识,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更教给了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是在一种尊重、神圣、高高在上的背景下产生的,结果导致了师生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结果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与成长,而且教师越严厉,这种情况存在越厉害。如何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距离,与老师坦诚相处呢?

1.应该视老师为年长的朋友  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对老师的崇拜源于中国几千年“师道尊严”、 “师生若父子”的影响。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对同学们来说,应该尊敬老师,这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对教师人格、智品的敬仰,但一定要从对老师的盲目崇拜中走出,要把老师视为自己年长的朋友。明确了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就能把自己心中不解的疙瘩向老师坦述,就能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向老师敞开心痱,就能向老师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来改进教育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就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应该视老师为传播知识的使者  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老师并不是圣人,他们只不过是比同学们在某些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具有更渊博的知识,因此,同学们应该视老师为传播知识的使者。明确了老师的职业特点,就能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一方面,同学们要虚心向老师讨教,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学习他们的丰富的学科经验及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要敢于对老师观点提出质疑,对老师传播的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愿同学们都能视老师为生活中的挚友、学习上的榜样!

第四十四讲

如何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受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家族背景等影响,同学们与家长的关系是不同的。有的家长对同学们过于溺爱,助长了同学们娇身惯养的坏习惯;有的家长过于严厉,稍不如意就拳脚相加,同学们变得缺乏主见;有的家长对同学们处于放任状态,任其发展。显然,以上家长表现都是不正确的,作为中学生,如何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呢?

1.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无论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如何,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存在方法问题。因此,作为中学生必须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只有把握了“理解”这个前提,才能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才能实现同学们与家长的沟通,才能使家长的教育方法逐渐改进,才能使家长的迫切目标变成现实。

2.注意与家长心灵的沟通  心灵的沟通十分重要,同学们必须主动与家长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向家长说说心里话,对听不进去的家长,可以请教师帮助或买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家长看,只要同学们说的对、做的对,家长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家长与同学们的心灵实现了沟通,家长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就走向了正常。

3.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的家长绝大多数都是处于事业的颠峰年龄,他们往往都整天忙于家务、商务、公务,不仅无暇照顾同学们,也不能很好地得到休息。作为同学们来说,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是锻炼自己、适应将来生活的需要,也是对家长最大的安慰,对家长事业最有力的支持,与家长取得沟通的最好形式。

4.自己要学会管理自己  作为中学生,接受了许多年的教育,应该能明辨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应该能够控制住自己、管理好自己。尽管同学们与家长的关系或许不正常,家长对同学们关爱或许不够,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或许不当,但同学们都必须认真把握住自己,不能成为不当教育的牺牲品,通过自己管理好自己来影响家长,来启发家长,努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

愿我们的同学都能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做一个好儿女!

第四十五讲

为什么要学会学习?

要能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必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的同学们在学校里要接受至少十几年的教育,学会了很多生活、生存、做人的本领,为什么还要学会学习呢?

人的一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传授的知识量、知识范围也是有限的,人们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只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我们面对的社会是广博的,知识的更新更是神速的,今天我们所接受的新知识,很可能就会在明天变得过时,甚至是谬误。如果我们不学会学习,一旦离开了学校,就很难再适应社会,很快就会变成新的文盲,很容易就被历史所淘汰。因此,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不仅要学习广博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首先,要学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与学习方法的是否可理是密切相关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学习方法的积淀,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方法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因此,学会学习,先必须学好基础知识。 

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有的学习方法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急躁,也不要幻想一夜之间能把所有的方法都学会。因此,学会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三,还要有自己的主导学习方法。老师、长者传授的学习方法对每位同学并不都是普遍适用的,前人的学习经验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每个人因为性格、天赋、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的不同,需要不断创建属于自己的主导学习方法,不断培养适合于自身个性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批判地接受,审慎地对待他人的学习方法,不能迷信于老师,也不能完全效法于成功的古人、先者,要努力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属于自己和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愿我们的同学都能掌握方法,培养习惯,早是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十六讲

为什么要学会思考?

思考,简单地讲,就是在一定的诱发动机存在下的思维活动,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环境要有诱发动机;二是我们要有思考的习惯和时刻保持的思考意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同学们的思考习惯,让同学们学会思考,只有养成了思考的习惯,真正掌握了思考的方法,才能在环境的诱发下思考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我们同学们中的不乏少数,在学习、生活中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习惯,不善于思考,结果使得学到的知识相当浮浅,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十分简单,对问题的解决过于草率。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思考呢?

1.思考,能使知识趋于全面  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只是人类知识海洋的点点滴滴,只是苍海一粟,如果把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只是大树干与枝,要使知识大树枝繁叶茂,必须通过思考来达到目的。思考能使知识结构趋于全面合理,思考能使我们的知识体系变得丰满。

2.思考,能使认识变得深刻  一个人在性格、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就会表现出对同一现象在认识上的深刻程度不同。如果我们的认识浮浅,对各种现象和学到的知识不进行深刻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我们的学习就会华而不实。如果对待各种现象或学到的知识认真思考,就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会使我们养成良好的受益终身的认真思考的习惯,就可以使我们的认识变得深刻、缜密、严谨。

3.思考,能使能力得以提高  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但并不意味着每一种方法都是可行的或最优的,这里所体现的差异就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思考,不仅能使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还能有效帮助我们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加以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优选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愿同学们都能养成积极良好的,使我们受益终身的思考习惯!

第四十七讲

为什么要学会创新?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是最近几年提得很热的一个概念,无论是开展各项工作,还是进行科学研究,都需要有创新,特别是最近几年高考明确提出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把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列为素质教育的两大核心。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创新,就走不出老框框的限制,工作就不会有实质性进展,科学研究就不会有质的突破。我们的老师的教要有创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同学们的学也要有创新,要有学的方法上,思维方式上,问题解决的出发点上都要有创新。那么,做为一个中学生,为什么也要学会创新呢?

1.创新,是素质教育对同学们的基本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反对片面的应试教育,是教育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对同学们的最基本要求。在学习中学会创新,就会对旧的思维惯性有所突破,诞生新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对即得的知识体系有所突破,灵活运用知识、迁移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新,是一个未来科学家必备的基本素质  科学家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没有创造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无效的重复劳动。因此,科学家必须有良好的创造思维习惯,有旺盛的创造欲望,有执着的创造精神,有过硬的创新能力,即扎实的科研基本功。显然,以上这些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都要依赖同学们在中学阶段逐步培养,一点一滴的积淀,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艰苦的付出,是很难胜任科学家工作的。

3.创新,是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才的基本依据  我们知道,高考重在为高一级学校选择优秀人才,近几年来的高校招生考试,围绕素质教育的宗旨,突出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在试题内容、命题形式、答题要求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可以肯定,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新能力在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中愈加重要。当然,创新能力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同学们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与训育。

愿同学们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成才的需要!

第四十八讲

为什么要学会迁移?

我们知道,同学们学习知识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知识的积累与应用的过程,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应用,知识积累的再多,不去或不会应用,积累的知识也只能无用。知识积累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最重要环节就是迁移。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迁移,就是把书本知识或已有知识迁移到实际应用当中去,一种是逆迁移,就是在实际应用当中把自己的收获、体会、结论、经验等再回迁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能力体系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具体地讲,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迁移呢?

1.学会迁移是知识运用的前提  我们学习知识,不仅是为了继承世界几千年文明成果,也不光是为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我们所积累的知识再多,如果没有迁移或迁移不畅,迁移方法不对路,知识就不会或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去,知识就会大大贬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会迁移是知识运用的前提,学会迁移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

2.学会迁移是提高能力的保证  我们学习知识的落脚点,就在于应用知识,也就是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取决于知识的迁移能力。我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根本上是要落实在迁移的“灵敏”、“快捷”、“准确”等能力上,最终体现在活用、快用知识上,体现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高上。

3.学会迁移是将来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同学最终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不仅我们需要随时将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产、生活及工作中,而且还要求我们迁移在学校中学到的学习方法,不断地在工作实践、社会生活中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仅需要我们随时运用学到的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将我们在工作中积累或借鉴而来的方法与经验随时迁移到我们的大脑中,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提高我们的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我们在今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显然,我们的迁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靠死记硬背死知识得来的,更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速成,而是要靠我们在中学的学习实践中扎扎实实地训练,认认真真地培养,靠我们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培养与训育出一流的迁移能力,以期将来有更大的发展。

第四十九讲

为什么要学会生活?

每个人都不可回避一点,那就是人生旅途无论是坎坷,还是一帆风顺,都要生存,都要接触社会,这里就涉及到生活问题。有的人生虽然短暂,但生活得非常充实、愉快,有的人生虽然漫长,却生活在极度的空虚与痛苦之中。因此,人生第一大本领,必须会生活,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需要逐步学会一些生活的本领,为将来实现一个完美的人生做准备。一般说来,生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们两方面的生活本领都要学会。

1.创造美好的物质生活,需要现实的刻苦学习  美好的物质生活是要靠丰富的物质的来保证的。美好的物质生活必须建立起三个方面的前提:⑴社会物质要充裕,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⑵社会物质要与现代社会文明相适应,要充分体现现代科技水平和科技成果;⑶社会物质的消费者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因此,要创造美好的物质生活,我们的同学身上的责任与担子十分重大,不仅要肩负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创造出更加丰富、更加现代的物质世界,而且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基础。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刻苦学习。

2.创造健康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自己  只有美好的物质生活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带来的美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健康的精神生活。有一句说得好:“钱能买来山珍海味,却买不来旺盛的食欲;钱能买来精美的床铺,却买不来良好的睡眠;钱能买来宽大房屋,却买不来温馨的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的精神生活比丰富的物质生活更为重要。只有真正地理解了生活,才可能知道如何去享受生活,也才能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同时,健康的精神生活,也是以高尚的精神境界为前提的。我们只有在思想意识、精神追求、道德观念、生命价值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我们才能有健康精神生活。当然,只有我们在中学学习阶段,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进行必要的文化积淀,不断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改造,也才能在将来创造出更加健康的精神生活。

创造完美的人生,我们必须学会生活。在享受最现代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最健康的精神生活的人生,这才是最完美的人生。中学阶段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它却是我们创造完美人生的开始,是我们走向完美人生的第一级台阶。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中学生活的黄金时间,把我们人生的第一步走好,走踏实。

愿我们的同学都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做一个最懂得的生活的人,生活最有价值的人!

第五十讲

为什么要学会求真?

著名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么一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说,“教人求真”是陶先生对我们的老师们提出的要求的话,那么,我们的同学就是要在老师的教导之下,“学做真人”。老师教我们求真,教我们如何做人,首先我们必须自己要学会求真,学会做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也才能成为“真人”。而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会求真呢?

1.“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官升何位,财聚八斗,做人是最重要的,做人就要以诚信为本,就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失取了人格的人,就形同行尸走肉,毫无生存的价值。简单地讲,健全的人格就应该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了的,赐除了假、恶、丑的真、善、美,它有一种极其重要的影响力,这就是人格力量。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就像一面旗帜,能团结一批人,影响一批人,带领一批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我们的中学阶段,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开始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开始,为追求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而努力。

2.“真”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的世界里,处处离不开交往。《公民道德建设规范》要求我们要明理诚信,我们的《中学生守则》也要求人与人要以诚相待。我们知道,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一个“真”字, “真”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我们的同学,无论是与老师接触,还是与同学们交往,或是与家长、朋友相处,都必须突出一个“真”字,以真诚换得老师的信赖,以真心取得同学们的尊重,以真情打动家长与朋友的心灵。

3.“真”是取得进步的保证  “真”是“我”的一种客观反映,没有“真”的“我”,是虚幻的“我”,我们的一切进步都是从追求“真”开始的。我们经常遇到一种情况,少数同学在成绩面前贪图虚荣,为了取得高分不择手段抄袭作弊,虽然取得了高分,但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东西“真”。考试作弊,是中学生学习的大敌,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若不提高认识加以改正,还会影响自己的一生。我们知道,真与假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假易造,真难求,假可以乱真,假可以丧志,意志稍微薄弱的人,就会被假所诱惑,会因一时造假的得逞而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就会丧失进步的机会,最终又会被假所抛弃,成为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假”人。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以追求完美的、健全的人格和品德为已任,诚信明理,务实创新。对朋友真诚相待,对师长真心回报,对学习实事求是,对成绩虚心谦逊,对失败正确面对,要把不实、不真当作人生的大敌,时刻保持求真的态度,保持务实的作风。

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严要求,求真诚,努力做一个“真”人!

第五十一讲

为什么要学会做人?

人生是短暂的,有的人因为人格的伟大而流芳百世,有的人因为学识的渊博而名垂千古,当然也有的人因为苟且偷生、与人民为敌,成为历史罪人。古语说得好:“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有益于人类进步的人,有贡献于历史的人,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中学时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关键阶段。中学生为什么要首先学会做人呢?

1.社会要求我们要学会做人  既然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是社会一分子,就必须不断克服自我,把自己融入社会。因此,我们就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就要为社会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切也都是以学会做人为前提的,做社会的包袱,还是做社会的功臣,是我们中学生所面临的关键选择,只有学会做人,并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人生积淀,我们才能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大众,无愧于人类。

2.历史要求我们要学会做人  历史是一本书,给每位同学都留下了空白页,在每一页的页眉中都清楚地写道:写出你最精彩的人生来。人生的历史是自己写出来,同学们不仅要写好我们的自传,还要给社会留下人生的印迹,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在历史的空白页上留下的只是污点,而没有美丽的风景。所以,学会做人是历史的期待,历史时刻在等待着我们一笔一画去描绘自己。我们中学阶段是人生历史初始阶段,学会做人是中学生必须修好的一门必修课,历史的大厦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构建,只有严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才能把大写的“人”写好,才能无愧于历史。

3.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学会做人  我们是社会的建设者,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最为基本的要求是高素质,勤工作,善合作,讲公德。因此,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不仅要学得扎实的基础知识,要练就过硬的劳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做一个理想远大,思想过硬,品德高尚,意志坚定,乐为他人谋幸福,乐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历史上的伟人,还是一介平民百姓,都必须首先学会做人,通过一笔一画把“人”字写正,中学阶段是人生最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在这个时期形成,学会做人,必须先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也就是说,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是学会做人的开始。

愿我们的同学都从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开始,做一个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历史的人!

第五十二讲

为什么要学会尊重他人?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句话道出了十分朴素的做人道理。社会中人,无论富贫贵贱,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学识深浅,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有的人虽然事业平凡,如石传祥、徐虎、李素丽,却倍受尊重,有的人虽然官居显位,如陈希同、胡长清,却遭人唾弃。在中学时代,学会尊重他人比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显得更为重要。

1.只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方知今天来之不易  我们共同生活在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里,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劳动者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所有文明成果都是无数劳动者用智能、汗水、心血创造出来的,惟有他们的付出,才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丰富的物质生活。因此,我们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必须珍惜这些成果的来之不易,必须尊重无数的劳动者的劳动。同学们不爱惜公物,不注意节俭,都是不尊重别人劳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的同学都应该从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开始,从内心深处感受今天的文明社会来之不易,今天的物质世界来之不易。

2.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格,方能严守做人的准则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人格,虽然大家的出生、经历、社会贡献有所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我们的一些同学不注意尊重他人的人格,给别人起绰号,拿别人的残疾当笑料,甚至打人骂人,欺负小同学等,这些做法虽然有时只是一时的轻狂,但这是极不道德的,如果养成了习惯就更可怕了。因此,同学们必须懂得尊重他人人格的重要性,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逐步树立起为人谦逊、待人诚实、对人尊重的做人准则。

3.只有尊重他人的付出,方可脚踏实地的学习  同学们来到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习,不仅要学会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做人。要达此目的,是要靠时间、意志与毅力来保证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明确我们目的与任务,刻苦学习,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但少数同学不珍今天难得的学习机会,不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极其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上课不听课或不注意听课,不尊重老师付出的创造性劳动,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付出的具体体现。因此,同学们都必须时刻明确惟有刻苦学习,方能报答家长、老师的关爱,也才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我们也只有懂得珍惜时间宝贵,珍惜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才能脚踏实地学习。

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倍受他人尊重的人!

第五十三讲

为什么要学会健体?

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师范读书时,就在他的文章中写道:“身体是载知识之车,载道德之寓”,这句话高度地概括了健康身体的作用。可以说,拥有再多的财富,身居再高的官位,都莫过于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强壮的体魄、健康的体质,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迫切的追求。中学时代,为什么要把学会健体作为合格中学生的基本要求呢?

1.健康的体质、强壮的体魄需要从中学时代开始训育  中学时代是同学们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不少同学认为中学时代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进行健体没有必要,也不大现实,甚至认为健体是成人的事,是体弱多病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学时代时间紧是客观存在的,但越是压力大,任务重,就越需要锻炼身体。一些人体弱多病,或许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来缓解病症,但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有计划的锻炼,增强体质,强壮体魄来预防呢?另外,在中学时代加强锻炼,不仅可以使紧张的学习后精神疲倦得以迅速消除,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防病抗病,不断提高体质,强壮体魄。因此,同学们无论学习负担再重,都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都要把增强体质强壮体魄的任务与学习任务一样加以明确落实。

2.健康是支撑人生的最重要元素  我们知道拥有健康比拥有什么都重要,健康的身体是工作与学习的本钱,人们通常把道德、知识、健康比喻支撑人生的三大元素,健康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同学们往往对此认识不够,没有真正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殊不知一旦失去,将追悔莫及。一些同学学习上废寝忘食,生活上简单马虎,小小的年纪就染上了许多顽疾。还有些同学生活上放纵,玩起来通宵达旦,养成了抽烟喝酒的恶习,为将来成人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因此,同学们都要提高健康身体重要性认识,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将来负责的态度重视锻炼身体。

3.健壮的体魄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  不同的人生命质量是有很大差别的,即使有的人生命很短暂,但其生命质量很高,有的人虽然很长寿,但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生不如死。我们提倡人要有较高的生命质量,既生活得有意义,又不给社会、家人带来负担。显然,较高的生命质量是要靠健壮的体魄来保证的,而健壮的体魄又是靠身体发育最为关键的中学时期训育而成的。同学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要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还要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也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同学们都能提高认识,持之以恒,全面提高生存质量。

第五十四讲

为什么要学会生存?

人生的每个时刻,都处于生与死的搏斗之中。人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肉体与灵魂,继承得到金钱与财富,但金钱与财富总是有限的,人总是要离开父母步入社会。要创造财富,要适应社会,要自食其力,必须学会生存。中学生不仅要学到生存必备的文化课知识和能力,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生存于社会的本领,为将来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进行思想上的、能力上的、身体上的准备。 

1.生存的本领需要从中学时代开始练就  生存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活,也不是狭隘的生命的简单延续。生存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中的生活、学习、工作,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及有价值的生命延续。因此,生存的本领是生存质量高低及生存价值大小的关键。虽然生存的本领包络万象,但所有的生存本领,都可以在中学阶段得到培养,都可以得到锻炼与提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不仅需要学得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还要求我们的同学随着知识增长的同时,生存社会的能力也要有相应的提高。

2.生存的质量需要用信念与精神来保证  生存的质量是生存的价值的具体体现,人来到地球上,生活于社会之中,绝不能为了生存而生存,甚至苟延残喘,而要体现在生存价值的大小,体现在是给社会创造财富,还是给社会带来负担。高质量的生存,不仅要求有高质量的物质生活,还要求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生存的质量也就体现在追求高质量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之中,因此,信念与精神是是追求生存质量大小的保证。中学生不仅要有文化,更要有理想,在中学阶段每一位同学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高质量的生存于社会之中,进行知识、道德、意志与毅力等方面的准备。

3.生存的价值需要用社会价值来衡量  简单讲,生存的价值就体现在生存的必要性上。这必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创造社会财富,随着创造的社会价值的提高,生存的价值也在同步提升,如,杂交水稻之交袁隆平,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他的生存价值就很高;另一方面,不能给社会创造任何价值,只会给社会、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这样的生存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法轮功邪教残害社会,涂炭生灵,那些法轮功顽固分子还有何种生存的价值?因此,生存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这完全取决于生存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存本领的大小,取决于青少年时期所练就的本事的大小。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时期的黄金阶段,我们唯有好好学习,扎实奋进,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推动者。

愿同学们发奋图强,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历史的人!

第五十五讲

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包括: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着装习惯、为人处事习惯等等。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一个人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伟大的性格。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习惯有多么重要,但习惯是从播种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会导致恶习的养成,良好习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养成良习,从遵规守纪开始  良好的习惯是从良好的行为开始逐渐养成的,恶习沾染也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的同学们虽然年龄不大,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事,都有良好的习惯,深受老师的喜爱与同学们的爱戴,但也有些同学同样年龄不大,却沾染了许多世俗或成人化的恶习,抽烟、喝酒,学习不踏实,做事马虎,说话撒谎,不讲卫生,甚至满口脏话等。良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良好的行为开始一步一步养成的,拥有良好习惯的人,近一点讲,显得有教养,远一点讲,会造就好的性格。中学时代,同学们处于许多习惯的养成阶段,是培养良习,还是形成恶习,我们的行为非常关键。如何去培养良习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说得清清楚楚,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事,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良习的培养,需要从遵规守纪开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形成良习的教科书,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是我们的作业。

2.战胜自我,不断改恶除弊  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虽然不良习惯不都等于恶习,但不良习惯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有一定危害性的,有时是精神上的,有是社会上的。就像形成良习非常不容易一样,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改掉是相当困难的。虽然“恶习难改”,但并不是说“恶习不能改”,当然要改掉不良习惯,是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非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来支撑不可。比如,有的同学养成了抽烟的不良习惯,一旦成瘾,可以说完全戒掉是很困难的,但我们身边还是有许多戒烟成功的先例。我们中学生形成了一点不良习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良习惯变成了恶习,可怕的旧的恶习未改,新的不良习惯又形成。因此,作为合格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习惯,还要不断战胜自我,努力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3.树立志向,收获命运和成就  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身,不仅能造就良好的性格,还能为我们成就大事,担当大任打下铺垫。中学生要时刻明确主宰命运的是我们自己,同学们在中学学习阶段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确立远大的理想,为将来的人生蓝图进行规划设计,围绕着目标及理想,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断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习惯。

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知书达理、有教养的未来的接班人

第五十六讲

为什么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智育不合格出次品,体育不合格出废品,德育不合格出危险品。这句话不仅警示我们的同学德、智、体要全面发展,还揭示了德育的极端重要性,它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接班人的素质,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问题。它还提醒人们,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如果没有道德的话,无疑是一颗随时可以爆炸的原子弹,对社会的危害是无穷的。因此,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作为中学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

1.必须树立爱国志向  爱国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爱国主义是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就失去民族尊严。正如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唱道的:“虽然洋装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当然爱国志向是表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的,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爱国之心则表现的更加直接与具体:⑴爱国应该从爱家,爱校开始,我们爱家乡、爱学校,像爱护我们的生命那样爱她的一切,维护她的声誉,树立她的形象;⑵爱国就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中学生来讲就要遵守校规校纪,不给学校摸黑,人人为学校争光添彩;⑶爱国就要爱我们的国旗、国徽,胸中时刻装着国旗。

2.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不可能孤立地生活与工作,每个人都会为了我们的共同的富裕,为了我们明天的生活更美好,为了我们的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辛勤耕耘着,我们每一个人又在共同富裕和繁荣昌盛中享受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现代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睦、向上、互助、团结、友爱的情境。同学们既然是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也应该积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就要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做起,不仅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要付诸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之中。 

3.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五十七讲

为什么要“五育”并举,协调发展?

我们党早就提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革命事业接班人。作为中学生既不能成为智育不合格的“次品”、体育不合格的“废品”或德育不合格的“危险品”,也不能成为缺乏审美观念和劳动意识的“不合格品”。中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1.德育把握方向

2.智育造就本领

3.体育强身健体

4.美育提高情趣

5.心育创造健康

第五十八讲

如何做一个好儿女?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教育名理:“在校要做好学生,在家要做好儿女”。由于绝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都被家长视为掌上名珠,甚至在家里被排在“1号”位置,因此,一些同学自幼养成了娇身惯养的不良习惯,甚至一些同学对家长的关爱不理解,出现逆反现象,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其实,同学们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固然重要,在家做一个好儿女更为必要。如何做一个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好儿女呢?

1、可怜天下父母心

2、尊重是第一位的  不等于言听计从

3、学会自我管理

4、让家长省心、放心

第五十九讲

如何争当“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是一个学生在校表现的最全面、最综合的评价,也是每个中学生都追求的目标。“三好学生”狭义地讲就是指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定义的话,“三好学生”就是德、智、体、劳、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的学生。作为“三好学生”,首先应该是合格的中学生,每个合格的中学生都要争当“三好学生”。如何争当“三好学生”呢?

1、在德育上高要求

2、在智育上高标准

3、在体育上高水平

4、在其它方面高素质

第六十讲

什么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中学生活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阶段,也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是对一个中学生的最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呢?

1、思想道德合格

2、文化知识合格

3、体能素质合格

4、能力技能合格

 

周贵财

相关链接:导学案 高一导学案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