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背诵并默写课文。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和理解注释的基础上学会翻译课文 3、学习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态度、领会学习方法以及获得道德修养的启示。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案 一、走近孔子和《论语》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 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清楚朗读节奏的划分、停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给下列词语注音: 不亦说乎 愠 罔 殆 焉 逾矩 2、划分朗读节奏 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你能把其他五则划分好朗读节奏吗?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3、尝试背诵课文,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确。 4、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注释里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记出来,并把你的翻译写在下面。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 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 人名、地名不译;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双音节词语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作业:背诵课文和注释 探究案 1、词语总结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3)古今异义 有朋自远方来 可以为师矣 (4)而”的用法有:A表顺接,B表转接等,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2、阅读课文,仔细思考那些句子是阐述学习态度,找出来写在下面。 3、 把课文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4、课文在学习态度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方法方面又强调什么? 5、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6、《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反馈案 1、完成下面的表格,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 字词 读音 意 义 例 句 例句翻译 说 愠 殆 好 乐 从 有 2、用原文填空 (1)孔子阐述学和思辨正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人( )岁的时候,四十岁我们通常称之为( ) 刘凤梅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