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预习热身:(整合并储备资料,你能行哦!) 1、认识主人——( )【导学案80页】 2、背景回放——【导学案80页】 3、他山之石——【导学案80页】 4、自读课文——积累字词。(任意检测,你敢迎接挑战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一、自学导引:(我思考,我收获!) [学法指导: 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勾画课文的相关语句并写上提示语] 聚集目标一: 1、朗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断句无误,自然流畅。 (1)、初听范读,圈出生字、生词,并标注拼音,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节奏。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 (2)、同桌试读,互相指正读法及节奏 huáng liè chí yǔ kān gōng xuán 篁竹 清洌 为 坻 为 屿 为 嵁 龚古 宗玄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朗读方法: 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2、、请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翻译课文,如有不会或者不懂的请写下来; 聚集目标二: 3.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见小潭 (3)心乐之 (4)为坻为屿为堪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不可知其源 (7)皆若空游无所依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其岸势犬牙差互 (10)凄神寒骨 (11)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 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 4、翻译以下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的疑问: 你还有哪些困惑写下来,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聚集目标一:精读课文,引导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聚集目标二:合作讨论,研读课文。 6 、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7、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8、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9、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 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 1.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2. 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3.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4. 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我的疑问: 你还有哪些困惑写下来,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聚集目标一:精读课文,引导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谭水清澈空明,鱼儿闲适、轻快、灵敏、活泼。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富有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聚集目标二:合作讨论,研读课文。 1 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潭中石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明确: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板书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描写了潭水、日光、游鱼、影子,用的是特写镜头。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这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板书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特写镜头) 谭水: 清澄(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 游鱼: 轻快、活泼(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动静结合 拟人) 3 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小潭源流 溪身 斗折蛇形——明灭可见(曲折、蜿蜒)(静)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动 4、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孟国栋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