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园(陈祥书) 作品赏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手机版


                          毓  园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毓园,为林巧稚大夫纪念园。位于鼓浪屿的东南部,由漳州路或复兴路皆可到达。占地5700平方米,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于1984年修建。园林景观,恬静美丽;建筑布局,自然巧妙。美丽如诗,烘托天的使者;自然如画,升华神的使者。

    走近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方形的灰白石碑;石碑上端正中,有“毓园”两个镏金大字。走到石碑左侧,沿着石级而上。石阶两侧,花卉繁盛,夹道迎客。爬不多远,来到一个平台。平台四周,星菊洁净,五彩缤纷。平台上,有一座“新生”的雕塑:两臂竖直向上,双手托起男婴。站在雕塑前,倾听导游叙说:林巧稚大夫从医六十多年,先后亲手将五万多个小生命接到人世间, 平均每天要接生三个婴儿;虽因事业终身未嫁,但却被誉为“万婴之母”。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恩,表达对她的纪念之情,老百姓把她亲手接生的孩子起名为“念林”“爱林”“敬林”和“仰林”等。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临终之前,她在昏睡中发出呓语:“快,拿产钳来!产钳!”还不时地又含笑说道:“好极了,又是一个胖娃娃”。托起生命,接生五万,不愧为生命天使。 

    欣赏完雕塑,继续向前,从左侧石级而上,便进入“林巧稚纪念馆”。向右前进,见到的是林巧稚的半身塑像。再往里看,有她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和著作,有她工作、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各种照片,有外国友人赠送给她的纪念品,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她的题字,还有她的各种证书和其他珍贵资料。据资料介绍,林巧稚为卓越的人民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30年代初,她研究胎儿宫内呼吸和女性盆腔器的疾病;40年代末,她研究滋养细胞肿瘤和其他妇科肿瘤;50年代,她提出和进行了大规模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创造了脐静脉换血治愈新生儿溶血症的新方法,攻克了世界性的医学课题;60年代,她取得了切除56斤7两巨瘤的成功;80年代,她悉心编纂《妇科肿瘤》。潜心研究,成果丰硕,无愧为医学天使。

    走出纪念馆,从右侧石级下来,走到坪台上。抬眼观看,坪台正中,屹立着林巧稚的汉白玉雕像。走近欣赏,她凝视远方,神态安详,洁白无瑕:鬓发雪白,露出慈母般的笑容;全身白净,穿着天使般的衣服。转到雕像背面,前方有两株南洋杉树,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亲手种植。郁郁葱葱,象征着林巧稚生命之树常青;秀丽洒脱,象征着林巧稚品格之树高洁。转到雕像前面,凝神仰望,耳边便回响她的话语:“我愿意为年轻同志,当铺路的石子,向上的梯子,你们就大胆地踩着我的肩头,上吧!”作为医学教授,她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全国。她的学生中,有的是医院院长,有的是医科主任,有的是医学专家。她倾注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人才;她使尽浑身解数,为人民哺育了无数的白衣天使。竭尽全力,培育人才,可谓是毓秀天使。

    看完雕像,沿着坪台闲逛;俯视坪台四周,发现有许多语言碑。碑型像一本打开的书本,碑文主要是林巧稚的语录。其中,有一遗嘱碑:平生积蓄3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供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还有一名言碑:“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大夫,我不能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不能离开需要救治的中国病人!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却不能没有祖国啊!”看着语言石碑,往事历历在目:芦沟桥事变后,林巧稚胸怀中国,坚决拒绝了英国麦克斯维尔的邀请,继续留在协和医院工作。去美国进修时,林巧稚不忘祖国,婉言拒绝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出访西欧、病倒伦敦时,林巧稚心系中华,断然拒绝英国医院为她提供的最好的医疗条件,要求回国治疗。热爱祖国,服务中华,当然是中华天使。

    走下坪台,向右观看,有一块巨石。略作联想,很像一只栩栩如生的骏马。向右不远,有五个小孩的铜雕,下有一行字:“一双手,一颗心,托起新生命的希望!”仔细体会,五个小孩应该代表五万个婴儿。回头远望,稍作想象:那自然神马正驮着天使,巡回医疗;那五万小孩正托着天使,升向天空。(215101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陈祥书

相关链接:作品赏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