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反思课堂改革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手机版 | ||||
郑河中学 苏强 自学习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杜郎口中学的分组教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一年来,我校结合学生底子差,班额小的实际情况,对11个教学班均尝试运用分组教学,并尝试运用“10+35”课堂结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精讲多练。可今年的中考给我校的课堂改革狠狠的一击,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每一名教师不禁要问。我就语文学科经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我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只是形式上的解放:解放了课堂、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课堂表面上师生互动充分,热闹非凡,可无“高效”而言。对教师具体表现为四个“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和满堂夸;对学生则体现在四个虚假一一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虚假地渗透。面对此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当前,我校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虽然目前的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形式丰富多彩,然而,形式与内容如何统一,不少教师理解不够全面,主要表现是重外在形式,轻双基训练,导致语文课活而不实,扎扎实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丢掉了;重个性阅读,轻教师引导,不少老师往往曲解“个性化”,使阅读教学走入误区;重“表层言语”,轻“内在言语”,课堂有温度却无深度。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针对我校实际,就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我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准确明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语文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和谐统一体,是工具与人文互动的关系。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高效的前提。具体而言,一篇课文,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什么“语文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情感态度”应该是明确的,而且必须明确。 目前的状况:一是课堂教学没有目标。教师虽然教案上写着教学目标123,但实际心里没数,课堂教学信马由缰,时间到任务完,真可谓“随心上出真境界”。二是教学目标模糊。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是针对所教的这篇课文,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空泛而不着边际,或将某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混为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的训练也没有梯度等等。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不应依据太多,导致目标模糊:据了解,我校语文教师备课依据有:1.《教学参考书》,2.教学辅导资料,3.考试范围,4.学生的现状。可能还有网上教案、单元提示、个人的理解等。由此看来,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确实存在着许多干扰因素,似乎有太多的依据、角度和标准,导致语文老师产生许多模糊的认识。应当说,《课程标准》、学生的现状是最基本的依据,其他都不能成为依据。 总的来说,教学目标的准确设定,一要落实课程目标;二要细化课时目标;三要调控生成目标。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二、教学内容——具体适宜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 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比如怎样导入、怎样利用多媒体、组织什么活动、怎样把握教学的节奏乃至怎样突出教学的“对话”、怎样体现“合作”等等。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但研究表明,仅仅是教法的探索,仅仅在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作用有限。 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语文课堂教学的失败、无效,问题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具体适宜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招、树什么大旗,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适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最起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基于此,那些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够启迪学生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点,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表面上看来,语文教学的内容已被编者早已确定,但实质上却是,编者所确定的,还只是“语文教材内容”,即给我们提供了“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的一个个“例子”。任何一篇文章的“可教点”即教学内容都很多,如何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就有如沙中淘金、蚌中取珠一样。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评价一节语文课: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 如七年级语文下册《狼》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层次设计: 教例一: (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3.进行朗读训练。4.背读课文。 教例二: (一)教学角度:辨读──对词义进行体会、辨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以带有“狼”的成语导入。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3.边译边读。4.进行对字词的寻读、辨读。 教例三: (一)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2.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老师顺势问学生,落实如下三组字词:倚、薪、暇、黠;止、犬、洞、隧;课文练习三的六个“其”。3.读课文。4.品课文。 教例四: (一)教学角度:写读──就课文内容写课本剧。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短的动物卡通录像片。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情节、人物。3.同学们编写课本剧。4.交流与评价。 三、教学评价——真实有效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记得有位专家提出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 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但是理性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由于许多的原因,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这样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也许还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积极构建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良莠不分的“假评价”。学生说什么都是“好”,答什么都是“对”。这种毫无原则,缺乏理性的一味肯定,往往只能让学生思想更懒惰,情绪更低落。这样的课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积累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是语文课堂的虚假饰物和华丽的包装,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二是脱离文本的“空评价”。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识上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回答。假如我们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结合文本加以辨析,一味盲目鼓励,看似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怎能有效、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三是不置褒贬的“不评价”。个别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不置褒贬,无论对错优劣,只字不提,大有“沉默是金”的架势。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更会使学生迷失前进的方向。 反思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我们又怎能过多地责备他们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探索亡羊补牢的办法。还是回到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究竟做了什么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领跑者,自觉担负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语文教学是学生的母语教学,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且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如果说唯利是图的社会价值评价是社会道德文化的滑坡,那么只强调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教学评价是否是语文教学价值的贬值。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呼吁语文教学“工具与人文”教学原则的回归,希望我们重新去耕耘好语文课堂这块“打学生精神底子”的责任田。 李强 相关链接:教学反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