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主旨》 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选择这一课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不管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还是综合分析能力,抑或是考查其鉴赏评价能力,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考查考生能否把作品读懂。所谓“读懂”,就是能够根据作品运用的材料、根据作品运用的表达技巧等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正因为如此,高考文学作品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形式的,还是有关内容的,无不是从考查考生对作品主旨的正确把握的角度提出的,或隐性、或显性。因此,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就成为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如何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几种方法。

(2)在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并规范表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2011年浙江省文学作品《第九车厢》阅读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误答错例:

学生答题示例1:人在特殊境况下会感到孤独、无助、恐慌。文中第九车厢的乘客被抛在荒野上后,心理感到紧张、无助。(0分)

学生答题示例2:混乱的社会需要改进。文中的第九车厢事件折射出社会的混乱,使人们陷入迷茫。(1分)

对比参考答案: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堆。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看出:学生失分的原因在于对文学作品理解障碍在于误读文意,情感主旨把握不准。

因此,回答问题切不可抛开文本随意生发、自我发挥,应在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阅读。

(二)2012年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概括作品主题,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合理评价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例文指导:阅读小说《锁在箱子里的思想》,掌握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几种方法:

锁在箱子里的思想   

 杨汉光

爷爷是个人人崇敬的思想家,我从小喜欢读他的著作。中学毕业时,我很自然报考了文科,准备将来和爷爷一样,做个思想家。爷爷却皱起眉头说:“做思想家有什么好?还是考理科,学点实在的东西吧。”

我不听爷爷的劝告,最后还是坐到大学的教室里,学起哲学来。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痛苦地发现:爷爷其实是个毫无思想的人,他的所有著作,都是用自己的话讲别人的思想。

四年大学的重头戏是写毕业论文,我鬼使神差地想写爷爷,题目叫《一个没有思想的思想家》。看着这个题目,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我把提纲拿给指导老师看。他还没有完就跳起来:“你疯了!如果你敢写这个论文,我就不认你这个学生。”

我是个有头脑的人,怎么能只贩卖别人的思想而不表达自己的看法呢?我暗中继续写那篇《一个没有思想的思想家》。写成后,我起了个“小丁”的笔名,将文章寄给杂志社,一直寄到第八家,才成功发表。文章登出来后,立刻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支持我,更多的人维护爷爷,两派激烈争论。我自然冲在最前头,有一阵子,我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参加论战。我对爷爷太熟悉了,每篇文章都打在他的七寸上,弄得爷爷的追随者暴跳如雷。论战正酣的时候,父亲打电话来,说爷爷想见我,叫我马上回去。

我很不情愿地回到家,爷爷在书房里,他说:“小丁同志,请进来。”

我走进爷爷的书房,忐忑不安地问:“爷爷,您怎么知道小丁是我?”

“我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想不知道都难啊!”爷爷坐在太师椅里,他瘦多了,脸上的皱纹折叠得厉害。爷爷的目光也大不如前了,好像两把燃烧了八十年的火炬,正在渐渐熄灭。一向强大的爷爷,转眼间成了个可怜的老头。看得出来,“小丁”同志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爷爷说:“我拿样东西给你看。”他从太师椅里站起来,可身体一晃,踉跄了一下。我赶紧伸手去扶爷爷,没想到爷爷轻飘飘的,我没用多大劲,就把他带离了地面。

我难过地说:“爷爷,您太轻了。”

爷爷指指书柜顶上一个大箱子:“把那个箱子拿下来。”

打开箱子里面是爷爷的手稿,满满一箱。爷爷抽出一叠手稿递给我:“你看看。”

我才勉强接过手稿,敷衍说:“好,我拿回房里看。”

爷爷猜透了我的心思:“你现在就看。”

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读爷爷的手稿。出人意料的是,爷爷的手稿和他出版的那些著作竟然完全不同,字里行间充满真知灼见,发前人所未发。我越读越佩服,最后彻底投降了:“爷爷,您太棒了!”

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读完爷爷的手稿。爷爷是个真正的思想家。

这么好的手稿,为什么不拿去出版呢?我疑惑不解,爷爷淡然一笑:“正因为没拿去出版,我才能活到今天。我是写给自己看的,有你一个读者,已经是破例了。”

把一生的成果锁在箱子里,这样活着跟死去有什么不同?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无论如何要拿他的手稿去出版。爷爷只好让步说:“好吧,但你要让我最后修改一次。”

当晚,爷爷在书房里修改手稿,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没出来。我怕他累坏,就去看看。推开书房的门时,我惊呆了。爷爷坐在太师椅里,面前是一堆纸灰,他手里还拿着一张未烧完的手稿。

“爷爷,您怎么把手稿烧了?”

我连问几声,爷爷都没有回答。摸他的额头,冰凉,爷爷已经去世多时了。

我把地上的纸灰捧回箱子里,锁好,那是一个思想家不敢让人知道的思想。

1、阅读小说《锁在箱子里的思想》,你认为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说说你是如何解读出主旨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如下(幻灯展示):

阅读方法                         解读结论

读情节

析人物 爷爷 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 要忠于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解标题 点明爷爷屈从于社会的人生选择。

抓关键句 如“那是一个思想家不敢让人知道的思想。”

概括主旨: 文章通过一个不敢表达自己思想的思想家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该做真正的自我还是屈从于社会这一问题的深沉的思考。               

(注意主旨表述的规范:通过写……表达了……)

(四)课堂实战:阅读小说《河的第三条岸》 ,试着运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解读文本,概括主旨。(要求: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将解读的结论写在表格的右侧。)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阅读方法                         解读结论



概括主旨:                                                                       

 如(1)读情节(关注情节中不合生活常理的部分)

父亲为什么要去定船,在河上漂来漂去,从不踏上陆地一步?

点拨:注意开头的描写,这是父亲逃离的原因。

      注意文中的其它细节,分析别人对父亲的行为的评价。

(2)析人物(注意人物之间的情感、价值观的矛盾冲突)

父亲:①尽职、本分、坦白的人,在家中没有发言权。②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在那条河里漂来漂去,从不踏上陆地一步。③当我说会顶上你的位置时,他第一次站起来接受了我的提议。④当我逃离了,他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分析父亲的形象:逃离现实世界坚持去追求自由的理想世界。

“我”:①送食物,到老也不离开父亲。②向父亲承诺愿顶替他的位置。

③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

分析“我”对父亲的态度:虽支持父亲的追求,但又不甚理解,最后恐惧于对现实的逃避而逃离了。

其他人:①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②后来,他们都搬走了,离开了父亲。

分析其他人对父亲的态度:不理解父亲甚至以此为耻。

(2)解标题:河的第三条岸在哪里?它象征或暗示着什么?(注意标题和文章内容的联系)

解析:河的第三条岸是指父亲的小船,它象征着虚无的追寻。

(3)抓关键句:如文中写道:“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

这暗示着父亲追寻理想世界是复杂而又悲剧化的。

综合以上方法,我们便可解读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写一个现实世界里的人要去追随一种心灵上完全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但最终也可能只是一种幻想,表达了人追寻理想世界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注意主旨表述的规范:通过写……表达了……)

(五)课堂实战:

阅读小说《提琴》,概括主旨。

主旨概括:小说通过描写舅舅送琴帮我们家渡难关,父亲隐瞒琴是赝品这一事实来维护家人的梦想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爱和善的歌颂。

(六)、课堂结语:平时的精心阅读和思考是打磨!只有合理探究主题,才能从容应对阅读。

(七)板书设计:

               读情节          

               析人物          把握主旨       

               解标题            

               抓关键句

 

箫之韵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