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工作交流” 论文(高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班主任论文 手机版 | ||||
一、清楚与糊涂 明察秋毫,过而不漏是优秀班主任的重要标志,但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度刨根问底,枝蔓清楚的老师往往在处理问题时事与愿违。因此,班主任切不可凡事必究,很多时候,“糊涂”会成为医治学生坏毛病的良药,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下面我从两方面来讲: ⒈楚小事装糊涂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学生多种多样,如同树上的叶子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如果我们事事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是劳心、一是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所以我们当糊涂时则必须糊涂,所谓“大事清楚,小事装糊涂。”对于原则性问题,比如违反校纪、班规之类的事必清楚,必过问。而对于一些小事,不妨放学生一马,要允许学生有错误。比如学生偶然的一次迟到,只要给他一个眼神就可以了。再比如我班有一个学生,我每次收作业他总说:“老师,我忘了带了”其实我知道他是没有做。于是我说“那你明天带上吧!”第二天这位同学带来了,也许是我保全了他的自尊,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基本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我们班有个同学,他和体育委员发生了小摩擦,所以运动会拒绝报名,本来他参加跳高可以得分,但他不参加了。并且他在运动会的前一天跟我请假说要云医院拍片,说腿疼得不行。我明知他是装得,依然准了他的假,并且问他明天能不能来。当时有老师说他明天不来了,我说不会吧。第二天果然按时来了,并且跑前跑后。运动会后我还表扬了他:“某某同学身体不好,依然来参加运动会,做了许多事;而有的同学则做得差了些”事后这位同学主动找说是装的。我觉得糊涂远比清楚好,像这样的事,你强求不得。 ⒉对学生的过去要装糊涂 班主任上任伊始的一项工作就是调查、走访,仿佛面对不是学生而是敌人或者罪犯。当然这一份工作的热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其实没有必要。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批评学生常常用“我同以前的班主任有过了解,你的底细我都清楚”这类的话去批评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你欺骗不了我。可结果表明却适得其反。既然这样了,那所谓的“问题学生”了就不必在你面前有好的表现了。于是这些学生会在面前故意犯错。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不能纠缠学生以往的过错。所以我做021班班主任伊始,就和学生说,老师只看同学的现在不想了解同学们的过去,因为过去只说过去,重要的是你现在,从现在起有好的表现,老师期待着。 不记过去也是一种糊涂,这种糊涂很难得,他会给你带来好多益处。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妨多一些类似的糊涂。 二、容与严格 “严是爱,松是害”是许多班主任的口头禅,“严师出高徒”也成了班主任的经验之谈,所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班级管理的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我认为,过分的严厉,使学生慑于“高压”而屈服,实际上是口服心不服,甚至于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抗。岂不知,在很多时候,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宽容不等于纵容,如果班主任一味面慈手软,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涣散,有恃无恐,无所顾忌,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如果班主任厚此薄彼,亲疏有别,对干部子女或班干部等特殊学生放松要求,会致使班风不正,人心不齐,有令不行的,这是作为班主任行不通的,凡此种种都是纵容学生的错误做法,这不仅会贻害学生,而且班主任本人也因此威信扫地。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不得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大事非面前不糊涂,评判一个学生看事情的主流,心存善意要看事情的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宽容呢? 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因而,信任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所以,事实证明,班主任的教育艺术是高超的艺术。 三、教与言教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一个班集体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班主任精心的、不厌其烦的去调教、去养成。老师们大都干过班主任、大都接手过新生,恐怕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新生不大会做事情,就连日常最基础的打扫卫生都干不好。甚至,有些事情讲很多遍,自己都烦了,学生也可能记不住、做不好。真恨不得自己亲自动手干,这就对了。我个人认为:在培养学生做事情的能力方面,与其你一遍又一遍给学生指指点点的说教,不如你亲自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如何去做!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这话固然不错,但还有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主张身教与言教并重,这话是从一次学生的劳动中感知的。 那次扫卫生,我叫过一位同学让他墩地,但位同学怎么也墩不干净墙脚的泥土。于是我说“给我吧”想不到他还真的给了我们,自己却没事人一般坐在一旁。坐着的同学抬抬腿让你墩。这是我在想如果这样咱不是剥夺了人家劳动的权利吗?再说他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墩地呢?于是我说“你来,我教你”,这位同学很快学会了。 事后,我想这不能怪学生,要怪只能怪他们的家长。是他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劳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或许人家从来不让孩子劳动。所以在班内的一些事务上,还是身教与言教并重的好。 四、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使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关系到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及成效的大小。从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就对受表扬的批评的学生的影响而言,谈谈表扬和批评: 1、从时间上来看,表扬要及时,批评宜过后。 一个做出好的表现,获得及时的赞扬,就会增强这种言行的意识,产生继续保持这种言行的惯势。 我们给予学表扬时,一定要及时。例如,对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某星期一早上来校特别早,是班上第一个到校的学生,班主任就要当天找一个适合的机会及时表扬,可能促使他这一个星期都没有迟到现象。如果说班主任不及时抓住该学生的闪光点,等到周日班会时才表扬,那可能失去表扬的意义,因为每天上学有上、下午,一个星期又有五天,是不是每次该学生都是最早的呢?如果不是,班主任在班会上表扬早到学校这一点上就可能有一大串的学生名单,这样的表扬就不如星期一那天表扬,突出该学生,利用满足其自豪感,坚持早到校,改正错误;如果在星期二后几天,该学生有迟到甚至严重迟到现象,星期五的班会就更不好表扬了。又如,某学生段考前一次测验的进步,不及时表扬,待到段考总结时才进行,意义就不大了。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在于段考,已不能引起成就感和自豪感了。也难于令人羡慕了,可见过时的赞扬出就没有价值了。 然而,批评往往是在事后隔一定时间进行为宜。学生有不当言行时,只要停止了,就不宜当场马上去批评,特别是对发生激烈言行的过错,一定要等学生心境平和时,学生才容易接受批评,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从性质上来看,表扬要“滴水见太阳”,批评要“就事论事” “滴水见太阳”的表扬,不是要夸大事实,而是从学生值得肯定的具体表现,上升到品德的体现来先赞美。例如,表扬某学生一次主动打扫卫生,要赞美他是讲卫生爱劳动的表现。又如,表扬某个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我们称赞他是勤奋学习的学生。这样的表扬,用戴尔卡耐基的话来说就是“给他人一个美名,让他去为此奋斗努力。”比如一个学生做了一件错事,可以不批评。而做了一件好事时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比如我们413宿舍原本很差,但有一天这个宿舍没扣分,于是我进行了表扬,我看他们很兴奋。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居然成了一星级。大约这就是表扬的作用。 批评学生不宜上纲上线, 一般要就事论事为好,例如,某学生偶尔迟到一次,我们可以就这一次迟到,一起找出原因后,要求今后改正,而不能简单地扣帽子——是纪律性不强的学生,即使迟到现象时有发生,也不要轻易指责为“不守纪律的学生”,因为迟到不等于其它方面的纪律不好,而你那样批评他,不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了吗?那样必然引起学生的不服,激起怨气,当然批评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了。 另外,对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五、管与放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踏踏实实地抓管理,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充当着“管家”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弊大于利。对学生和班务管得过多过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让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班主任可以大胆放手,做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可以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授权负责,分层管理,让整个班集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正如英国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要别人来管的人。” 六、师生距离的远与近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交流”的过程,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呵护。因此,在日常开放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必须积极探寻与学生心灵情感的交融点,使学生真正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向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心与心的感应中,接受“无痕的教育”;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净化学生的灵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从管理角度讲,师生之间也必须有一个适度的距离。要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中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班主任在学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对班主任保持应有的尊重;同样,班主任也只有依靠这种距离,才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谈心,硬性规定与宽松氛围融合起来,使班级管理始终处于和谐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如果距离过近,片面强调和学生“打成一片”,那么学生会与班主任称兄道弟,轻慢班主任应有的威信。不尊重其师,何谈“信其道”,何以“服管”?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角色定位,与学生之间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既可亲又可敬的班主任形象。 七、思想工作的深与浅 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应该有一定的深浅度。教育学生的深浅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的内容、目的去把握。有时候要“小题大做”、有时候要“大题小作”,该深则深,该浅则浅,要由浅到深、深入浅出、浅中见深和深中见浅。 学生犯了错误,教育一番,帮助学生明白了是非,让这个学生写了个检查,这只能说班主任工作仅仅做了很表面、很肤浅的教育工作,这仅仅是教育的开始,接下来班主任应该帮助他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学生思想会出现反复,班主任就要深入抓,反复抓、长期抓;学生有些问题在大庭广众下是不暴露的,班主任就要深入到家庭,深入到社会。 一般来说,大道理包涵的思想更深刻。现在似乎一说大道理,人们就直说“空”,班主任们似乎也不愿与学生讲大道理了。我认为大道理应该讲,不讲大道理,小道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些大道理是永恒的,比如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都是人立身修养的根本,应大讲特讲。 八、外界诱惑的堵与导 我同传说中的大禹吸取了父亲治水的教训,易堵为导,劈三峡,开水道,终于使水龙俯首称臣,并成就了一番大来。班主任管理班级也存在着堵与导和问题。当今的中学生面临不少的外界诱惑,如早恋、上网聊天玩游戏、喝酒、抽烟、打架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堵”是必要的。“堵”表明了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少数的班主任以“不出乱子”,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可能积蓄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发展到一定限度,便似狂涛怒浪般爆发。 因此,从长期看。“堵”必须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要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自我教育和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 九、处理问题的缓与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如果能做到缓得适时,急得适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个性倔强、脾气暴躁、自尊心强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延长教育法”和“持久战”等,循序渐进,让学生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引起学生激烈的反应,引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强烈冲突,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比如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他迫切想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如果班主任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又如有些同学都知道的严重违纪事件,就应当立即处理,消除影响,如果拖着不处理,会带来一些不良“后遗症”。 十、他律与自律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依愚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以为是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当然这一过程是艰难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为了达到这一转变,接手301班以后,我即和同学商定了一系列的班规。我们的教室比较大,后面的空地也大。于是许多同学利用课间活动或活动时间在后面玩篮球,弄脏了墙面。于是我利用班会同学们商讨,我们应该不应该在教室玩篮球。及时讲了在教室玩球的危害。并制定了班规“谁以后在教室玩篮球就让他擦干净墙面的污点。后来果然有同学擦净了墙面。这是上学期的事了。本学期未发现同学在教室玩。同学从他律走向了自律。 自律与他律,还表现在学习上。许多同学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会记笔记,课后不会复习、不会总结,也就是我们说得不会反思。还有一些同学一上自习课就会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检查笔记本的作法和检查总结本的作法,使一些同学从他律走向自律。针对一些同学爱说话的毛病除用班规来约束,我还个别谈心。经过一学年来的努力同学们大都成为了有老师没老师一个样,自习课和讲课一个样。都基本上从他律走向了自律。 总之,我们只要用心去管理班级,我们的班级一定会更好,因为我们在路上。 石俊海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